第7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天下的英雄不會都到郭嘉的帳下,天,始終是公平的。

  陷入包圍圈中的江東軍與太平軍鏖戰大半夜,在天光微亮之時,戰事塵埃落定。

  三萬江東軍全軍覆沒,五萬太平軍也付出了近兩萬的代價。

  黑沉重甲在身的虎衛握著長戟將已經筋疲力盡的周瑜圍在陣中,江東軍,只剩下一人,戰馬已死,周瑜身上傷痕累累,卻依舊屹立不倒。

  始終沒有與典韋和許褚交手的周瑜其實在刻意避開這二人,他要為其他江東軍拖延時間,便不能早早讓這場戰役分出勝負,周瑜深知,他去挑戰典韋或許褚,或許不出半個時辰,他先戰死,然後江東軍便全軍或降或逃。

  而現在,三萬江東軍在他這位大都督的勇武感染下,無人逃生,無人投降,戰至最後,只剩下周瑜一人。

  虎衛自動讓開一條道路,郭嘉策馬來到周瑜眼前二十步的距離,周圍有典韋,許褚,蕭仁陪同在側,重圍之下,周瑜已然四面楚歌。

  “公瑾,放下兵器,我放你一條生路。”

  郭嘉口氣柔和,不帶一絲火氣。

  他說的是實話,江東覆亡在即,郭嘉不忍看到周瑜這位英雄人物戰死沙場,完全可以給他一個略顯平淡的結局,逍遙塵外或泯然眾人,都可以。

  周瑜喘著大氣,身上多處傷口還在流血,但他猛然抬頭,俊美的面孔帶著不甘凝視不遠處的郭嘉。

  “郭嘉,為何?為何?去年你就有機會踏平江東,為什麼要拖到今天?為什麼?”

  周瑜質問的口氣有些瘋狂。

  或許他很難接受現在這個結局,江東,被郭嘉玩弄股掌之間,正當江東自鳴得意時,郭嘉卻迎面給了他們雷霆一擊。

  從結果去反推過程,其實很多事情不難想通,周瑜難以置信,郭嘉騙了江東,也騙了天下人。

  究竟是江東負了郭嘉,還是一開始郭嘉就對江東有著不軌的謀劃,很難說清,而現在,不仁不義的小人之名是孫權來背負,郭嘉不但有出兵掃平江東的王道之名,更是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

  郭嘉翻身下馬,緩步走前十步,此時此刻,他不願用一種俯視的目光來與周瑜對話,從前面對周瑜時的虛偽狡詐,在這一刻完全卸去,相反,在徹底擊潰對手後站在勝利一邊,郭嘉平和寧靜。

  看到周瑜眼中的掙扎,不甘,悔恨等等一系列複雜神色,郭嘉長嘆一聲,淡淡道:“公瑾,作為一方諸侯,看似榮耀無比,實則如履薄冰。董卓竊據龍庭,王允引火燒身,劉焉僭越之行,公孫瓚殺害劉虞,袁紹承制帝詔,曹操封公封王等等,一步錯全盤輸,你說得對,我在關西,在益州,自崛起後圖強求盛二十餘載,為的是什麼?是厚積薄發,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是不動則已,動則九天之上。我太平軍論兵馬數量,全境超四十萬眾,僅以數量相比,唯曹魏可相提並論,但曹魏的兵,戰力不如我太平軍,鎧甲兵器也不如,軍紀軍心更是不如,為何,為何我到了今日才真正邁出這一步?”

  周瑜帶著血跡的面龐微微抽動,澀聲道:“摧枯拉朽,一戰功成。”

  垂下頭顱的周瑜忽然慘笑數聲,其聲悲愴,令人動容。

  “比之使君智高者,不如使君能忍,比之使君能忍者,不如使君勢強,比之使君勢強者,卻又不如使君詭詐。天道循環,強弱相剋中有道,使君縱橫天下二十餘載,幾乎每戰必克,終究是有原因的。”

  周瑜失魂落魄地微微搖頭,郭嘉也許比孫家崛起早,但實際上郭嘉的比孫策並不高,郭嘉有的,孫策都有,能臣志士或忠勇將士,這些,孫策有的不比郭嘉少,可孫家提領江東近二十載,始終比不上郭嘉的勢頭,是郭嘉比孫權更懂得韜光養晦嗎?還是郭嘉比孫權更懂得順應大勢?又或真是兵馬錢糧屬地多寡造成今日的結局?

  一時間誰也說不清,周瑜只知道,眼前,成王敗寇,無需多論。

  “公瑾,我知你一心效忠孫家,但我不忍見你葬身於此,放下兵器,帶著家眷歸田隱居吧。”

  郭嘉踏前一步,再次勸道。

  周瑜驀然抬頭,凝視郭嘉,反問一句。

  “使君,我若偷生,有何顏面去見伯符?”

  血劍揚起,光影乍現。

  郭嘉扭頭凝眉閉目,一臉不忍之色。

  熱血灑在他的身前,再回過頭睜開雙眼,郭嘉眼前,周瑜雙膝跪地,垂手握劍支撐身體仍舊不倒,只是面前一灘鮮血緩緩流淌。

  亂世豪傑,死亦鬼雄。

  第七十六章 後會無期

  英雄輩出的年代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眼見周瑜自刎眼前,郭嘉心神震動,或許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陳宮,看到了審配等等眾多從容赴死的豪傑,儘管他的感觸必定與曹操截然不同,因為他不指望周瑜為他效命,只希望這樣英雄氣概的風流人物有一個欣慰的結局。跟我讀h-u-n混*h-u-n混*小-說-網.

  請牢記

  但是,英雄或許其實本就是帶有些許悲**彩的褒詞,或不為人知的背後,或令人扼腕嘆息的下場。

  命人妥善收拾起周瑜的屍體,郭嘉明白,周瑜自刎,是不希望被俘虜,但是郭嘉寧願用一個普通人的身份,來為周瑜舉行一場配得上他作為的葬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