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司馬懿不希望曹丕是一位著眼一時得失的君主。

  太平軍只要在荊州一敗,新城和上庸的吳家兄弟必然會率軍退回益州,到時候就是曹魏趁機擴張的時機。

  司馬懿再接著看了看關中的情報,得知馬超揮軍要與張遼開戰後,司馬懿喜形於色,朝曹丕說道:“陛下,真正的天賜良機,在這裡。”

  曹丕掃了眼司馬懿捧著的關中情報,若有所思地問道:“馬超與張遼開戰嗎?馬超勝,同樣固守函谷關,馬超敗,張遼仍舊一如既往,這怎麼算得了是天賜良機?”

  曹丕並不興奮,在他想來,關中的變數,應該是張遼離開函谷關去打長安,結果反過來了,馬超從長安出兵來打張遼,函谷關那座雄關,如果馬超勝了,他派兵鎮守,和張遼坐鎮,又有什麼區別?

  扼守函谷關,需要的是兵力,藉助的是地利,只要不是個酒囊飯袋,就不會輕易丟掉。

  司馬懿拱手沉聲道:“函谷關西面戰事一開,對關東的防備自然鬆懈,如若戰事塵埃落定,勝者重新布防後,則錯過了最佳時機,我軍應在張遼與馬超相爭激鬥時趁虛而入,只要占據關城,關中就是陛下的。”

  曹丕一聽,頓覺有理,他又疑問道:“那武關的嚴顏呢?”

  司馬懿不以為意地說道:“嚴顏只有三萬兵馬,當他得知張遼與馬超開戰後我軍又加入了戰局,他肯定心急如焚,揮軍向北,入潼關從後夾擊馬超意欲解救張遼,而那時,宛城曹真可率軍奇襲武關,直搗長安!”

  曹丕站起身來回踱步,權衡利弊。

  試一試總沒有錯。

  在洛陽有張頜統領的十萬大軍,在張遼與馬超開戰之際偷襲函谷關,能得手就是整個關中和西北收入囊中,如果遇阻,退守回洛陽也能自保,而張遼夾在中間,就算吃虧還能不顧一切出關來報復嗎?

  剛剛登基稱帝,曹丕需要勝仗來激勵人心,更需要讓所有人看到他在軍事上的建樹,不敢說超越曹操,至少也要在這方面有不俗的能力才行。

  於是,曹丕同意了司馬懿的計策。

  當曹丕打算親自手書軍令傳給洛陽的張頜時,司馬懿面色一整,嚴肅地拱手請命道:“陛下,此戰牽動天下形勢,如若能勝,則收服山河指日可待,下官懇請陛下應允,由下官親自前去洛陽與張將軍戮力合心統兵作戰。”

  曹丕表情一愣,沒想到文官出身的司馬懿想要帶兵作戰,這沒什麼可意外的,文武不分家,司馬懿的軍事才華是從曹丕到程昱荀攸等人都認可的。

  而他所言不虛,只要能拿下關中和涼州,曹魏排兵布陣上捉襟見肘的局面會立即扭轉,司隸不必再囤積重兵,揮軍南下將會十分從容。

  這一戰能勝,曹丕這個帝王夢想一統江山就有八成把握。

  沉思一陣,曹丕同意讓司馬懿前去洛陽督戰。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司馬懿領命退下,背朝曹丕的瞬間,司馬懿會心一笑。

  要得人心,要重振司馬家,從何處入手?或許是士林,但司馬懿深刻明白,任何梟雄的命脈,都是軍隊!他要的,就是建立軍中威望!

  第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

  順江而下,帶領船隊的郭嘉行程順暢,兩日之內便來到了秭歸,這裡有郭燁行軍所過之時捨棄數量龐大的船隻,一併帶上,繼續順江而下。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又過了半日,郭嘉這一行不過萬人,帶著幾乎覆蓋數里之長的戰船來到了宜都郡。

  陸地上,太平軍連營數百里,距離先鋒魏延率軍攻入猇亭只剩兩日,郭嘉卻在這個時候追上了太平軍地面部隊的尾端。

  傍晚時分,岸邊林木搖曳,賈詡站在江畔,遙望天幕下緩緩而來密密麻麻的戰船,會心一笑。

  被賈詡從山林另一邊大營駐紮地叫出來的鄧芝滿目震驚,望著一望無垠的戰船,吃驚地道:“這究竟是誰在船上?”

  賈詡意味深長地反問他一句。

  “將軍可以猜一猜。”

  鄧芝頓時白了賈詡一眼,這還猜個屁啊。

  捨棄戰船在秭歸是郭燁下的命令,能把郭燁的命令推翻,這還用猜?肯定是郭嘉。

  鄧芝只是料不准究竟是誰統領戰船而已,是高順?張燕?許褚?

  反過去想,鄧芝又疑慮不已,問賈詡:“軍師,究竟是世子行事不妥,還是主公刻意為之?”

  賈詡一聽,不禁樂了起來,他和郭嘉一樣,不喜歡和木魚腦袋對話,但是喜歡思考的武將,都是令人心生喜意。

  “世子是聽從主公行事。”

  經過賈詡點撥,鄧芝頓時恍然大悟,脫口而出道:“那主公是要迷惑江東。”

  賈詡欣慰地點點頭,輕聲道:“的確如此。”

  戰船靠岸,率先登陸的人是孟獲,他率領一萬無當飛軍南下巴東,跟隨郭嘉出征,也是郭嘉現在能抽調出來的唯一兵馬了。

  跟在孟獲身後的人是龐統,二人率領將士靜悄悄地登岸,孟獲不懂官場禮儀那一套,算比較務實,所以他見了賈詡和鄧芝就是拱手一禮,而後讓龐統來宣布郭嘉的軍令。

  龐統自然不會像孟獲這般一根筋,微笑著朝賈詡和鄧芝拱手道:“勞師遠征,二位辛苦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