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吳懿的手段,終究太拙略。

  董和與向朗面面相覷,各自心照不宣的緘默。

  董和也想到了是一場內部的政治鬥爭,卻不見得只是軍中將領參與其中,新城太守吳懿身邊,可是還有一個軍師法正,以法正在郭嘉集團的地位,吳懿做什麼肯定法正都會知道,那麼,為什麼這封信還是到了郭嘉手上?法正難道也認為甘寧膽敢在江陵募兵,即便真敢,可真能募兵五萬嗎?

  所以,法正顯然是站在吳懿這邊,卻又顯得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

  正當二人沉靜之時,郭嘉也在閉目沉思,蕭義又走了進來,這一回,他交給了郭嘉兩封密信。

  郭嘉咧嘴一樂,今天事情不少啊。

  這兩封密信是法正和龐統所書,郭嘉看過之後並沒有如先前那般讓向朗與董和過目。

  疑雲散去,郭嘉看過這兩位手下謀士的密信後,總算是清楚荊州那邊發生了什麼。

  “二位與我去隔壁大堂議事吧。”

  郭嘉起身邀請了二人一同來到益州府正堂,坐上主位,郭嘉命人召集成都內的文武前來議事。

  坐在主位上的郭嘉讓向朗與董和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城府與氣勢,先前與他們相談甚歡平易近人的郭嘉,只在瞬間的平靜表情下,就散發出了無形的威嚴。

  不怒自威,氣勢雄厚,郭嘉的表情已經告訴所有人,接下來要談論的事情不一般。

  從軍營中匆匆趕來的武將們以為有戰事爆發,各個屏氣凝神站在堂中,準備聆聽郭嘉發號施令。

  當文東武西一個不差後,郭嘉讓蕭義當眾宣讀了吳懿的密信。

  這封信中,吳懿說過希望郭嘉暫時不要聲張,待樊城之戰落幕後,再處治甘寧。

  當蕭義朗聲念完之後,許褚當即暴怒站出來吼道:“一派胡言!一派胡言!這個吳懿才是心懷鬼胎,他有意誹謗大都督,此事不可輕饒,主公,俺用人頭擔保,大都督絕不會做出無令擅為的舉動,更不會對主公有背叛之心。”

  其他將領,典韋,高順,張燕,鄧芝,張任等一同出列,支持許褚,並且一同用人頭作保。

  當時,郭嘉不為所動,面沉若水。

  戲志才不動聲色地出列,拱手輕聲道:“此事雖然蹊蹺,但未必是空穴來風,主公必須慎重處置。”

  戲志才這話讓武將們很不舒服,典韋就扭過頭來質問他:“戲大人,你此言何意?難道你相信大都督會背叛主公?”

  戲志才垂首漠然,淡淡道:“對事不對人,大都督如若行事端正,那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不也正是為大都督證明嗎?”

  第四十八章 春暖花開

  從大體上來看,郭嘉需要的文臣武將可以分為兩類,才華與剛勇。

  文官有才華,武將有血性,一文一武剛柔並濟才是統治的正道。

  無論哪一邊輕,哪一邊重,都是不利於統治的,即便近無憂患,也必將遺禍未來。

  所以,戲志才對事不對人,郭嘉看起來沒錯,許褚不問青紅皂白,也不追求事實真相便相信甘寧,郭嘉看來,也不是錯的。

  作為君主,郭嘉要做的,就是讓才華與剛勇達到一個平衡點,雙管齊下,齊頭並進。

  秦宓,賈詡,費詩,甄儼等等文官都支持戲志才的話。

  如果甘寧光明磊落行事循規蹈矩,那郭嘉查一查,難道他有意見嗎?

  這不是郭嘉無故猜疑甘寧,而是的確有人揭發挑起了事端,郭嘉如果不聞不問,才是庸主的表現。

  至於如何平息此事,那就交給郭嘉來處置。

  堂中文武僵持不下,頭一次參與議事的向朗與董和心中震撼。

  沒想到剛出仕,就趕上了這麼一次堪稱地震的事件。

  不論怎樣,這都不是一個好兆頭。

  如果查明甘寧的確心懷不軌,最好的結果是將他撤換治罪。

  可太平軍原定計劃五月就要對襄樊發起進攻,臨陣換帥,這是三歲孩童都知道的軍中大忌!

  如果查出來甘寧是清白的,那吳懿誣陷甘寧的誹謗之罪,也足以讓吳懿萬劫不復,到頭來太平軍還是一個自損的結果。

  坐在主位上的郭嘉一抬手,堂中喧鬧即刻停息,鴉雀無聲,眾人凝視郭嘉,看他如何決斷。

  “高順,回營即刻點齊一千陷陣營,與我乘騎快馬前往江陵。秦宓,手書一封軍令給吳懿,讓他前去江陵見我。”

  高順與秦宓出列領命,眾人見郭嘉打算親自去江陵查明此事,武將們各個昂首挺胸似乎在替甘寧表達出一幅問心無愧的姿態,文官這邊,戲志才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有出聲。

  假若甘寧真的不臣,郭嘉去江陵,豈不是送死?

  這一點的擔憂算是多餘的,就算是戲志才再往最壞的地方想,也不敢想像甘寧能夠把江陵的太平軍從上到下全部蠱惑,高級將領下面有低級軍官,撇開普通兵卒,軍官們可是都認識郭嘉,他們真敢全部反叛郭嘉嗎?圖什麼?為什麼?有什麼好處嗎?

  所以,郭嘉親自去,就算甘寧要反,也不敢對郭嘉怎樣,否則就會是眾叛親離的下場。

  一場叛變的籌謀,首先要有矛盾,其次還要有長時間的準備,最終要去盤算利益成果值不值得冒風險,無論哪一點,似乎甘寧都不可能選擇背叛郭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