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在新野的是劉備。

  諸葛!

  難道是諸葛孔明嗎?

  六人心神俱震,這幅地圖從西北到益州,甚至河北鄴城到江東建業,都有數不清而又錯綜複雜的標註圖案,或線路,或交戰符號,或姓名。

  郭嘉將佩劍收起,面朝六人,眼神驀然凌厲,沉聲道:“諸位,今日我所謀,是未來數年的戰略計劃,而這個計劃,目的只有一個:滅曹!”

  建安十二年冬

  曹操晉魏公加九錫。

  荊州劉表重病纏身。

  新野劉備三顧茅廬。

  諸葛孔明,出山了。

  ……

  第六十四章 銅雀台賦

  自從一統河北之後,曹操便將治所遷移到了鄴城,許昌名義上是大漢國都,卻已有名無實。

  晉封魏公之後,曹操自立門戶的野心昭然若揭,政治上的地位,他已然有了,但他還是要收攬人心,尤其是士林中的名望,他更要攥在手中,文人會打仗的是儒將,不會打仗的用一支筆也能有不俗的殺傷力。

  可曹操在士林的名望,排除他自身的文學修養,其人被天下士子甚為不屑,除了出身之外,還因曹操殺了孔聖人的玄孫孔融。

  征伐烏桓歸來,曹操再無後顧之憂,就事而論,討伐烏桓,曹操當得上是民族英雄,在他晉封魏公後,迫切地希望在士林中也讓曹家占據一席之地,不管是歌功頌德還是引領風氣,都是對曹家有利的事情。

  鄴城

  曹操在此下令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台。

  銅雀台落成之日,曹操在此舉行詩會,天下聚焦。

  銅雀台高十丈,殿宇百十間,在建成之前,曹操就對左右表達過待平定天下後,他就在這裡頤養天年。

  詩會盛宴可謂熱鬧非凡,文武百官悉數到場,在雄偉的銅雀台上,曹操登台後高坐主位,俯視眾生。

  武將湊熱鬧,文臣即興賦詩,而這一場盛宴的主角,都是曹家的人。

  即便是歸降曹操的陳琳也搶不到半點風頭。

  “飛間崛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好啊!丕兒,這篇賦寫得好!”

  曹操開懷大笑,台下文武也都出言贊和,登台作賦後的曹丕一臉謙遜,只是淡淡一笑沒有得意忘形。

  若說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可以排個名,首位的不是曹沖,而是那個在宛城戰死的曹昂,其次才是曹沖,在曹沖之後,是曹植。

  至於曹丕,實際上並沒有討得曹操多大的歡心。

  但不可否認,曹家雖不是書香門第,可建安文學的潮流風氣,曹家父子三人都占據著不俗的地位,曹操,曹丕,曹植。

  曹丕之後,曹操又讓曹植登台賦詩。

  年紀輕輕頗有公子風範的曹植毫不怯場,彬彬有禮地走上台,揮毫潑墨,文章一氣呵成。

  曹操將這篇賦命人呈至眼前,低頭閱覽起來,看到一半,忽然抬起頭朝曹植望去,神情詭異。

  曹植滿懷期待地盯著曹操,眼中帶著崇敬與興奮之色。

  曹操嘴角揚起一抹淡笑,命人當眾誦讀曹植的這篇賦。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曹植的賦文辭華美,聽在耳中簡直是一種享受,台下不少文臣都露出閉目陶醉之色。

  程昱,荀攸,滿寵,毛玠,陳群等人也在場,他們並沒有登台賦詩,但不影響他們品評詩賦,曹丕一篇賦贏得滿座喝彩,而曹植這篇賦足以名流千古。

  原本閉目聆聽沉浸在詩賦描寫的意境中,程昱,荀攸,滿寵等等幾個能為曹操出謀劃策的人,忽然睜大眼睛,神情凝重。

  朗誦詩賦的人還在繼續,但這幾人已經將視線投向高坐主位上的曹操。

  曹操一副愜意之色,閉著眼睛,表情沒有任何變化。

  辭藻華美,意境超然的詩賦得到了在場人的大聲讚揚,曹操獎賞曹植之後,自己也寫了篇詩賦。

  可程昱幾人的心思早已不在詩賦之中,而顯得心事重重。

  宴會散去,文臣武將們三三兩兩相繼離去,話題都離不開今天這場盛宴。

  荀攸走到程昱身邊,壓低聲音凝重地說道:“主公應該能瞧出來植公子賦中暗有所指,為何還命人當眾朗讀?”

  程昱搖了搖頭,也一頭霧水。

  “銅雀台詩會,天下矚目,今日台上所作詩賦不出數日將傳遍天下,就不知植公子這篇賦傳到郭嘉耳中,會是怎樣的情形,但願主公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會不會是主公想要藉此試探郭嘉一番?”

  荀攸滿心疑惑。

  程昱苦笑道:“如今還需要試探嗎?雙雄難並立,遲早必分高下。”

  荀攸不再說話,打算過幾日去當面詢問曹操。

  遠在益州成都的郭嘉在建安十三年春天仍舊有條不亂地安排政事。

  在益州府議事堂中,郭嘉正坐在主位上與官員們商討今年的政務規劃時,門外侍衛進來拱手稟報導:“啟稟主公,瑾公子在外求見。”

  在場的人都很意外,郭嘉公私分明,他的子嗣,最年長的郭燁都老老實實在軍營里待著,年少的郭瑾更是頭一次光臨益州府,來這裡,必然是公事,而郭瑾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能有什麼公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