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馬超不甘心,又一次『逼』問道:“難道令明在怪我數日前突圍而出將你留在了城中?”

  ……

  第三十二章 屈膝一跪

  陽光明媚,在石桌前與龐德相對而坐的馬超卻如墜冰窖,心寒不已。

  龐德將匕首放在馬超面前,微微搖了搖頭。

  他不會怪馬超將他捨棄。

  君臣主僕,作為臣僕,他本就不能要求君主什麼。

  天下既然有一個能夠為曹『操』捨身斷後的曹洪,一個能為曹『操』荒唐糊塗而付出『性』命代價的曹洪,龐德也可以為馬超豁出『性』命。

  只可惜時運不濟,龐德重病在身不能在馬超危難時刻幫他一把,那就更不能拖馬超的後『腿』。

  如果金城被破,龐德死在韓遂兵馬刀下,他一點兒也不會怨馬超,反倒死得其所,算是對馬家善始善終。

  但是郭嘉突然率軍來救援,龐德就不能無動於衷,既然郭嘉為了他能夠以身犯險,龐德又怎能漠視這一份情義呢?

  “孟起,我想問你,你是否知道郭使君的志向?”

  龐德不回答馬超的問題,卻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

  馬超沉默。

  郭嘉的志向?

  說好聽點兒是為了四海蒼生一匡天下,說不好聽就是狼子野心圖霸天下。

  不管哪一個說法,至少郭嘉絕對是一個開拓進取的君主,從他想要出關東進,威懾劉表等等作為來看,他絕不是一個會與其他諸侯和平相處的君主。

  這個天下,正因有了八方諸侯,才有了國家不統一的局面,誰能結束這個諸侯割據的局面,誰就是新的天子,漢室?氣數已盡。

  龐德這個問題其實是心照不宣的。

  見到馬超沒有回話,龐德繼續說道:“孟起,倘若有天郭使君與你兵戎相見,兩軍對壘陣前,你來告訴我,我該不該為你與郭使君拔劍相向?如果應該,那我豈不是恩將仇報?如果不該,那我又是不忠之人,兩頭為難,無法抉擇,我想,還是當斷則斷吧。”

  忠義難兩全,龐德心知他選擇棄馬超而去會遭到無數人的抨擊,認為他是見到馬超實力不濟後轉投更強大的郭嘉,這些,龐德都不放在心上,如果今天他面前的是馬騰,龐德就絕不會選擇離去,而是寧願背負不義之名始終效忠馬家。

  龐德沒有去問馬超的志向,他棄馬超而去並不因為馬超有沒有雄心壯志。

  但是馬超卻低下頭開始反思。

  這些年,他究竟做了什麼?

  馬騰在世的時候,馬超聲名驟起,名震西北,而他除了一個錦馬超的威名外,還有什麼?

  馬騰死後,馬超除了想要為父報仇而衝動了一回外,基本上都是漫無目的得過且過地在自己的屬地待著,沉浸在成為君主的榮耀中不可自拔。

  縱觀天下梟雄,最強盛的兩位應該是郭嘉與曹『操』,而這兩人今日強盛並非朝夕之功,他們的強大不是一蹴而就,是通過五年,十年,十幾年長期積累,不斷開拓進取的成果。

  可是馬超思來想去,不是他沒有空間去發展,而是他或許根本就沒有方向與這一份野心。

  諸侯爭霸沒有規定誰必須靠一己之力打拼才行,馬超可以聯合韓遂,可以與曹『操』虛與委蛇,甚至可以在郭嘉背後突施冷箭,姑且不論成功的機率,至少他連這個想法都沒有。

  仍舊這樣渾渾噩噩地走下去嗎?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馬超如果連自己究竟想在這一盤天下棋局中得到什麼都不知道,那麼他這個君主還有必要當下去嗎?

  在郭嘉眼中,馬超命中注定就是一個將才,再高,他夠不上。

  與馬超恰恰相反的人是劉備,劉備註定是一個君主,不管他顛沛流離還是命懸一線,劉備始終是一個要成為君主的人。

  馬超自己也知道他現在其實已經是強弩之末,別說郭嘉防著他,就算郭嘉對他不設防,馬超也很難掀起多大的風『浪』,除非真能擒賊擒王。

  他治下的屬地『亂』得一塌糊塗,百姓逃命,農耕荒廢,軍民疲敝又灰心喪氣,在他這個君主治下沒有安全感的百姓,哪怕現在現在家裡還有餘糧,都會舉家逃去關中。

  不管百姓是否擁戴馬超,現在有一點是肯定的,有了郭嘉的兵馬在金城,這金城才算有保障,如果郭嘉的兵馬撤走,恐怕韓遂不來打,金城軍民都要奔逃此處。

  君主做到他這個份上,馬超深感無地自容。

  “令明,你走吧。”

  馬超端起杯酒,仰頭飲盡,然後起身背朝龐德向府內走去。

  馬超對龐德恨不起來,尤其龐德為馬家效勞十餘年,又是這麼光明正大地攤牌,馬超本就對龐德懷有幾分歉疚。

  事成定局,木已成舟,龐德要走,馬超殺他無濟於事,反正都是失去龐德的結果,不如好聚好散。

  龐德來投效郭嘉,這是郭嘉喜得樂見的場面,多年以來,自從郭嘉與韓馬兩家打『交』道,他都給龐德了超出別人預期的尊重,龐德就算不來投效他,郭嘉至少會覺得他們之間不會成為仇敵。

  在金城,面對龐德來投,郭嘉不能大喜過望,僅僅是禮儀甚重地接待龐德,然後讓龐德前往長安療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