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丑聽罷,眼珠一轉,心有意動,朝張頜問道:“雋乂,張遼匆忙撤軍,他必定是想駐軍潼關阻擋我軍,現在函谷關西面,也必定有他留下打算點燃關內房屋的敵軍,不如由我率軍連夜追擊張遼,殺他個措手不及。==

  文丑本質上不比張頜地位低,張頜是袁紹指定來打函谷關的,如今函谷關已經到手,任務已經完成,文丑想要追擊敵軍大可自己領軍而去,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文丑只要殺敵有功,沒人會追究他是不是得到了袁紹的命令而行事。

  張頜知道文丑此時立功心切,尤其是在函谷關被攻破了之後。

  可是張頜心緒不寧,攻下函谷關的喜悅沒有充盈在他的心中,反而有一片yin霾。

  因為這在關內埋下火油與焦炭的計謀太膚淺,用在函谷關這裡,顯然不怎麼樣,張遼若真要用大火阻斷他的去路,大可以在撤軍的時候直接放把火。

  “文將軍,還是等主公率軍駕臨函谷關再做決斷吧,張遼撤軍往西,我只怕郭嘉會率軍援他,文將軍去追擊,若遇上了郭嘉與張遼合力的大軍,恐怕會無功而返。”

  文丑毫不在意地擺擺手道:“若真遇到郭嘉大軍,我撤回函谷關便是。”

  說罷,文丑不待張頜同意便領了一萬兵馬出關向西追擊而去。

  在西面,文丑的確遇到了太平軍,只有五百人的弓箭手正在點火,想要朝關**火箭,文丑見自己所料不差,用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將這五百弓箭手殺了個片甲不留。

  而後,文丑下令急行軍,追擊張遼。

  在崤山,郭嘉曾經提前董卓一步來到這裡設伏,時間差上是董卓西行夾帶百萬百姓和天子百官一行,行軍速度上太慢,而郭嘉輕騎數千機動能力遠比董卓浩浩dàngdàng的大軍要迅捷,因此占了先機。

  張遼沒有跟隨郭嘉那一次在崤山設伏堵截董卓,不過這一次,他在賈詡建議下,出了函谷關往西,便在崤山設下埋伏,靜待追兵。

  賈詡所料不差,的確有追兵,而且正如他向張遼所說那樣,不會是張頜,而是文丑。

  當文丑率軍一萬通過崤函古道時,山上忽然湧現無數敵軍,弓箭弓弩亂箭齊發,古道狹窄,張遼設伏的軍隊又居高臨下,shè殺追兵簡直猶如屠豬宰狗,不但輕鬆,而且肆無忌憚。

  黑夜中的崤函古道,慘叫聲衝破雲霄,此起彼伏。

  文丑在亂軍叢中六神無主,想要逃命卻被自己人夾在軍隊中進退不得。

  張遼站在山林高處,面無表情地問賈詡:“軍師,為何料定來追擊的將領必定是文丑?”

  實際上,張遼更希望是張頜。

  他與張頜的確英雄相惜,卻更希望在戰場上置對方於死地,各為其主,立場不同,在戰場上一較高下,是他們迫切的願望。

  函谷關一戰,張遼承認張頜的戰術令他束手無策,敵強我弱的態勢也是人謀難以逆轉,張遼本應自豪,畢竟他用一萬兵力損失,換來了袁軍超過六萬的傷亡。

  可是,他不甘心,儘管撤離函谷關是郭嘉早已定下的戰略,在撤退時機成熟的時候,必須要給袁軍一個機會打入關中。

  賈詡扭身凝視張遼,久久之後才淡淡道:“將軍,一個合格的主帥,不應被情感所左右。”

  張遼如夢方醒,閉目長嘆一聲,而後朝賈詡一拱手,並不言語。

  他不該執著與張頜之間分出勝負,若執念太深,會誤己誤人。

  賈詡再將目光投向山下古道被屠殺的情景,淡淡道:“攻克函谷關,文丑寸功未立,他是袁紹的愛將,張頜可以在函谷關等袁紹來,文丑卻不能,他要建功,將軍從函谷關撤軍,文丑自以為袁軍挾大勝之勢,此時追擊我軍定能再戰再捷,而張頜不能來,張頜和文丑,要有一人留守函谷關,函谷關對袁紹席捲關中是重中之重。”

  張遼沉默著點點頭。

  文丑這樣的將領,有勇無謀,張遼殺多少都沒有成就感,勇將中名頭最響亮的人中呂布,數年前也是張遼的手下敗將。

  在選擇對手,評估對手的等級上,張遼早已不是只看將領勇武,更多還是將略。

  崤函古道在夜裡驀然變得喧囂,而在兩個時辰後,這裡又重歸了寧靜。

  張遼與賈詡帶著兵馬從容有序地繼續向西撤離,目標潼關。

  死在崤函古道的有多少袁軍,文丑又是否死在這裡,張遼和賈詡,都不關心。

  在賈詡來看,文丑死,將ji怒袁紹,對郭嘉的戰略有益無害,文丑不死,文丑向袁紹請戰復仇的意願同樣正中下懷。

  反正,不管文丑死活,這一場伏擊,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一萬追兵,在遇襲後逃命返回函谷關的只有兩千餘。

  張頜得到消息後大驚失sè,他這一次率領剩下兩萬兵馬傾巢而出。

  既然張遼已經有過伏擊,便不會有第二次,張頜帶齊兵馬向西而去,是要搜尋文丑。

  逃回函谷關的兩千餘人都是散兵,沒有將領統帥,文丑不知所蹤,張頜心知不妙,於是率軍去尋。

  文丑,袁紹麾下地位前三的武將

  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夜sè茫茫,靜悄悄的崤山腳下,張頜下馬步行,所過之處,屍體映滿眼帘,並沒有殘肢斷臂,死者身上都chā著箭矢,顯然都是被遠距離shè殺,非近戰拼殺而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