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關中已被郭嘉萬里肅清,給百姓安居樂業營造了一個安穩無憂的環境。

  第三十二章 不能如願

  自天子遷都許昌後,許都煥然一新,加速發展,朝著繁榮昌盛的方向大步邁進。

  冷風蕭瑟,繁華街道上,身著官服的中年男子表情淡淡地朝著家中返回。

  “荀令君,請留步。”

  中年男子駐足轉身,俊雅的面龐露出疑惑表情,望見來人,出聲詢問:“元常兄,何事?”

  年近五十的鐘繇趨步追上了荀彧,如釋重負般喘了幾口氣,然後揚起一個善和的笑容,朝荀彧一拱手,誠懇道:“謝過荀令君。”

  荀彧恍然大悟,是他為曹操舉薦了鍾繇,才得以讓鍾繇得以重用。

  不過這些荀彧都不放在心上,風輕雲淡地還了一禮。

  “元常兄過謙了,足下之才,居今日之位乃實至名歸。”

  隨天子來許都的一干文武,也不都是尸位素餐的庸碌之輩,荀彧為曹操舉薦了不少真才實幹的人,撇開曹操需要招賢納士這個出發點,同樣也是遏制以董承伏完等人為首的外戚勢強的途徑。

  鍾繇只是想要當面給荀彧道謝,隻言片語雖輕,可心意總要表達出來,至於送禮拜謝之類的,放在他們這種潔身自好的人物之間,倒是顯得矯情和膚淺。

  面帶謙和,二人並肩同行,聊些朝中無關痛癢的小事,點到即止。

  荀府近在眼前,荀彧邀鍾繇到府中小坐片刻,過府門而不請,顯得有失禮節。

  鍾繇謝絕,卻神情一肅,低聲問道:“荀令君早年與郭嘉私交甚好,此事當真?”

  露出幾分複雜的神色,荀彧點了點頭。

  鍾繇斟酌片刻,還是問道:“以荀令君所見,郭嘉志在何方?”

  志在何方?

  這是在問郭嘉是不是有心篡奪江山了。

  荀彧閉目長嘆,輕聲道:“奉孝之志,所在天下太平。”

  人生在世,知己難求。

  郭嘉與荀彧相距天涯,卻彼此神交。

  天下不會有超過十個人能夠如同荀彧這般意簡言駭地說出郭嘉的志向。

  天下太平。

  只要天下太平,江山屬誰,皇帝誰當,郭嘉都不在乎。

  可是荀彧在乎,荀家世代漢臣,世食漢祿,他的人生理想也是天下太平,男兒立志治國平天下,沒有錯,只是荀彧執著的是要匡扶漢室正統而已。

  從本質上看,郭嘉與荀彧是殊途同歸,志向相同,但在實行的路線上卻產生了分歧,就是這樣的分歧,他們雖是知己,卻不免會有敵對的一天。

  鍾繇聽出了荀彧的弦外之音,沉吟半晌後,疑慮地問道:“若郭奉孝真有此志,為何不效忠陛下?若他投誠,天下十年可定。”

  郭嘉已經從叛逆上升到了漢臣,卻是虛有其名的漢臣,實際上與袁紹,劉表,呂布,袁術等等諸侯一樣,頂著漢臣的頭銜,做著割據自立的事實。

  許都朝廷的文武自然是將這些諸侯視為叛逆。

  如果郭嘉願意效忠天子,與曹操東西合力,關西眨眼可定,伐荊州,攻河北,都能事半功倍,天下,十年可定,鍾繇所言,不是無的放矢。

  荀彧略顯自嘲地輕笑一聲,搖頭道;“天下可定,不代表天下太平。”

  國家統一,只是表象,人民能否安居樂業,恐怕才是太平的標準。

  荀彧選擇了曹操,郭嘉當初也打算選擇曹操,可事與願違,陰差陽錯,發展到今天的形勢,郭嘉已經不能再投靠別人,只能不撞南牆不回頭,而且撞上了也只能頭破血流繼續走下去。

  曹操此時給人印象忠勇無畏,是忠臣的形象,鍾繇看得出曹操是有魄力有能力的雄主,如果曹操不能還天下太平,當世,還能有誰能做到?

  鍾繇行禮拜別荀彧,滿懷不解地離去。

  郭嘉北進關中已經表明了態度,他是要逐鹿天下,可他如果不是為了自已的帝王霸業,不是為了自已揮戈問鼎,何不做一個流芳百世的忠臣英雄?

  現在的郭嘉,是一個變數的存在,只要他投效許昌朝廷,與曹操聯手,天下形勢即將會變得清晰。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只有等曹操曝露野心後才會浮出水面。

  回到府中的荀彧被妻室唐氏迎上,為荀彧拍去灰塵,唐氏低聲對荀彧說道:“夫君,曹公在書房等候半日了。”

  荀彧面露詫異之色,曹操近日不上朝,都是在軍營中治軍練兵,突然造訪家中,定是有要事相商。

  匆忙來到府中書房,荀彧叩門而入,恰好見到曹操背對著他手捧書卷,表情平靜地閱覽著。

  “拜見主公。”

  荀彧急忙行了一禮。

  曹操放下竹簡,爽朗一笑,扶住荀彧道:“文若就不必在乎這些繁文縟節了,操不請自來,唐突之處,是操考慮不周呢。”

  荀彧挺起身子,靜待曹操道明來意。

  他是一個被人贊為“王佐之才”的男人,是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男人,曹操對他的厚待,遠超旁人,在曹操這裡,荀彧是居中持重的頂樑柱,委以重任的同時,也是曹操器重他的體現,甚至曹操還用上了聯姻手段,他的女兒,後來被封為安陽公主,已經許配給了荀彧的長子,只待曹操之女及笄之後便完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