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封書信中,戲志才闡述了理由,龐統始終是荊襄世族出身,倘若與荊州暗中往來,將是一個巨大的隱患,裡應外合是統治瓦解最佳途徑。

  郭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戲志才深知這一點,卻也要小心謹慎。

  郭嘉可以用原本歷史上龐統的事跡來推斷龐統不會給劉表賣命,可這些,不能作為論據讓戲志才放心。

  知人知面不知心,戲志才希望郭嘉將龐統調往長安,一來長安距離荊州,與成都距離荊州,更加疏遠。二來長安官場空虛,龐統若去長安,等同一飛沖天,比他留在成都更能發揮才幹,並且顯示郭嘉重用厚待之心。

  此時正是用人之際,長安只有徐庶和法正,顯然還不夠。

  “元直,擬一份令,讓龐統調來長安。”

  郭嘉對堂中的徐庶吩咐命令。

  戲志才的文書是密信,這種考量是不能公開討論的,必須私下進行,而且還必須密不透風。

  徐庶得令,即刻提筆手書,對面的法正有些意外,沒有想到郭嘉竟然對龐統如此器重

  不過轉念一想,法正釋懷,他自已不也是年紀輕輕便被郭嘉委以重任,身居要職麼。

  這郭嘉麾下的官員,與天下諸侯麾下官員相必,絕對稱得上是新銳新生派了。

  近日政務開始繁重起來,一方面要分派關中各地官員去上任,一方面還要安置四方歸來的百姓。

  “西面戰況如何了?”

  暫時放下竹簡,郭嘉批閱公文一上午,想要換換腦子,於是支著下巴笑問道。

  法正聞言,開懷一笑道:“激戰正酣呢,馬騰韓遂一面募兵一面平叛,打完東邊打西面,南面剛定北面又亂,呵呵,扶風以西熱鬧的不得了。”

  郭嘉面帶笑意,這個局面不難預見,只是真的出現時,他確實感到異常欣喜。

  “他們越打下去,就越沒有翻身的餘地。”

  徐庶深以為然,意味深長道:“涼州戰火不熄,關中卻太平無事,涼州百姓必趨之若鶩,馬騰韓遂即便平定叛亂安穩下來,再想壯大,沒有十年光景,斷不可能。”

  堂內三人默契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郭嘉與馬騰韓遂名為同盟,實則互相提防,所以馬騰韓遂不可能請郭嘉去幫他們平叛,這種引狼入室的愚蠢之舉,他們還沒傻到那個地步,否則到時郭嘉大軍入境,主客易位,他們的下場不堪設想。

  關中有萬頃良田,只是缺少勞力,這裡不但可以吸引離鄉背井的關中故鄉人返回,還能吸引涼州百姓為躲避戰火前來。

  待馬騰韓遂治下百姓漸漸稀少後,他們也就註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能處於弱勢。

  打仗靠兵馬,兵馬數量基礎是人口。

  勾踐臥薪嘗膽,需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韓遂馬騰治下百姓越來越少,戰後募兵多,恢復生產效率則低,不擴增軍事力量,他們又提心弔膽,兩頭為難,進退失據。

  在關西的布局已經初見成效,郭嘉喜聞樂見。

  如今天下人眼中,關西是郭嘉韓遂馬騰三家並立,可實際上只要兩三年後,關中能夠自給自足,郭嘉要剿滅韓遂馬騰,只在彈指一揮間。

  漸漸收起笑意,表情忽然凝重起來,郭嘉輕嘆道:“不知來年春天,局勢會如何發展。”

  徐庶法正也表情嚴肅起來。

  三人都知道,明年春天是決定關中的關鍵時刻。

  “主公是擔憂曹操還是袁紹?”

  法正試探性地問道。

  如果關東諸侯有意打壓郭嘉,明年春天就是最好的時機,並且會給郭嘉帶來沉重打擊。

  所以郭嘉留在長安,至少要等到明年春天過後才會返回成都。

  “曹操勉強擁兵十餘萬,他立足中原,百戰之地,若舉大軍來伐,如何保得後方安穩?依在下之見,曹操斷不可能貿然發兵,不過,此人挾天子令諸侯,從他對徐州的策略來看,極有可能故技重施,明以詔令,暗處慫恿,令袁紹揮軍西來,再讓劉表從南方襲取成都,使主公遭受南北兩面夾擊。”

  徐庶的分析很有道理,曹操是玩驅虎吞狼的高手,這麼幹不出意外。

  郭嘉卻並不確信這樣的推斷。

  “袁紹好謀無決,手下卻人才濟濟,為他出謀劃策者又怎會輕易讓袁紹被曹操利用?不管怎樣,孝直,你寫一封信給文遠,讓他在函谷關時刻關注東面的動靜。幼平在巴東郡志軍操練數年,定然恨不得劉表舉兵來犯,好讓他大展雄威,呵呵,幼平那邊就不用叮囑了,荊州內的細作會時刻給他發去消息的。”

  現在是非常時期,只要熬過平定關中後的初期,郭嘉就能牢牢將到手的屬地握於掌中。

  “對了,興霸和惡來還沒回來嗎?”不跳字。

  郭嘉望向徐庶,目露詢問之意。

  徐庶面色一整,道:“二位將軍外出剿匪,昨日酉時返來的消息看,不出意外,後日就會回到長安。”

  郭嘉聞言點點頭不再言語。

  關中境內被李傕郭汜荼毒已久,不少百姓落草為寇,占山為王的賊匪都不成氣候,大多就是數百人而已。

  為了令關中恢復太平,數月以來,郭嘉分別派出將領外出招安賊寇,若有武力抵抗不從者,則大軍剿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