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位,你們嫌少,我能理解,所以,我還有另一個提議,已經有百姓源源不斷朝關中回遷,今年秋收之後,逃難去益州的關中百姓也會返回家鄉,那時,關中物資匱乏,但有些百姓還是有錢有糧的,他們缺的,都是生活用品,為了讓長安城早日繁榮起來,你們,難道不想在長安開間商鋪做生意嗎?”不跳字。

  郭嘉話音一畢,堂內再次喧譁起來。

  商業協會代表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尋思著這裡面的商機。

  他們在長安購買土地,置辦房產,那是長遠投資,但隨著關中人口增長,百姓生活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在長安開商鋪做生意,不單單是有利可圖,更是向外發展坐大的途徑。

  在南,他們在成都中已紮下根基,在北,若是能在長安也站穩腳跟,對家族發展而言,天賜良機。

  放在太平盛世,他們想要去大都市買地開店做生意,別說投資巨大難以承受,光是受到的排擠和同行壓迫,就讓他們步履維艱。

  按說商業協會中甄豫地位最高,能夠主導商業協會運作,但他這個人喜歡和氣生財,從不喧賓奪主,更喜歡把舞台讓給別人,低調發展,悶聲發財。

  所以他很少發表言論意見,只有重大抉擇時,商戶代表們集體商議,他才表態。

  現在,郭嘉又給他們提供了一條財路,商業協會代表們喜形於色,張續張口就問:“使君,敢問這商鋪所占地面,使君又打算出售多少給我等?”

  重新規劃長安,建設長安,好處不能全給了益州商業協會,哪怕給他們三分之一,都已經是天大的利益,郭嘉始終要留有餘地吸引別人。

  “我想先問一問各位,你們在長安做生意,是自家單個做,還是以商業協會的名義?”

  不溫不火的郭嘉並不急著表態。

  這個問題,讓以甄豫,張續,張欽為首的益州商業協會代表陷入沉思。

  他們在益州,是益州商業協會,是一個集體,出了益州來長安做買賣,還是打著這個旗號嗎?

  商業協會中實力強過別人的豪族肯定會覺得如果自家在長安開店做買賣,利益更大。

  就在他們沉思的時候,郭嘉再一次開口,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我始終認為,合則兩利,分則兩敗。益州商業協會蒸蒸日上是因你們聯合起來,若是分散,恐怕在這長安城中也只能是小打小鬧。你們大多都是益州人,出了益州,想要仍舊對別的商賈之家形成優勢,仍然要聯合起來才行,長安要是能恢復往日繁華,東西南北往來長安的商人,誰又敢保證沒有財大氣粗之輩呢?你們要是在成都合,在長安分,若是在長安內互相有隙,有了摩擦矛盾,又如何面對其他商人的競爭?反倒不攻自破,呵呵,我不懂商道,信口胡謅,只是一些片面之詞,對錯是非,還是你們自已來判斷。”

  這一番話說的滿堂眾人頻頻點頭,符合稱道者此起彼伏。

  “使君言之有理啊。”

  “我等都是益州人,不能讓外人小瞧,往日商業協會所行之道,足以證明我等聯合起來的強大。”

  “是啊,聽使君一席話,茅塞頓開,我等的家都在成都,難不成還舉家遷來長安不成?”

  ……

  他們聯合起來互惠互利,商業信息和商業渠道都是共享的,有錢一起賺,眼下他們不但要把生意做到河北去,還要在長安立足,此時分道揚鑣,沒有任何好處。

  眾人迅速交換意見,最終由甄豫朝郭嘉表態道:“我等認為在長安做生意,還是要以商業協會的名義,不知使君又打算如何安排?”

  這個結果並不出人意料,郭嘉能夠預見。

  “既然這樣,長安重建商業區的時候,會劃分出一塊地面給益州商業協會,你們既可以在長安與關中百姓做生意,又可以將這裡作為中轉地,加強成都與長安的聯繫,以及來往中原河北,在成都,你們可東去荊州,在長安,你們可前往河北,呵呵,南北兼顧,就是你們要加派人手,統籌全局,比往日辛苦操勞了。”

  郭嘉淡笑著,商品五花八門,益州商業協會在長安紮下商業點,是邁出了對長遠發展都有利的步伐。

  “呵呵,使君說笑了,有利可圖,我等又怎會嫌累呢?還要多謝使君關照呢。”

  張續代表商業協會代表們給郭嘉行了一禮。

  擺擺手,郭嘉親切地說道:“益州的發展,離不開你們,長安要恢復繁榮,也離不開你們,我才是要謝謝你們的關照的協助呢。”

  堂內一片笑聲,氣氛熱烈。

  只是有很少的人才知道,別看現在郭嘉和他們高談闊論,笑談甚歡,若是益州商業協會敢做出威脅郭嘉的事情,這位年輕的人主會立馬翻臉不認人。

  就如郭嘉所說的那樣,合則兩利,分則兩敗。

  “好了,具體的細節,你們就與元直和孝直商議吧,今日我還要去軍營中轉一轉,就先行告退。”

  郭嘉起身離去,眾人起身相送至門外,連連行禮。

  用長安這座帝都的招牌吸引了益州豪族前來立足,郭嘉很快便收穫了大批的錢糧,充裕了長安的儲糧。

  從益州運糧到關中,是一段長途跋涉的路程,不但將士們要遭受車馬勞頓,同樣也是勞民傷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