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嘉並沒有正式表明他和關東諸侯的關係是友是敵,但益州商業協會與中原商業往來的可行性,是由中原環境而決定的。

  曹操在前期過著入不敷出的苦日子,所以曹操迫切地想要打下徐州。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原實際上就像是貧民窟,益州商隊去了恐怕就會被曹操拿來劫富濟貧。

  張續面露為難之色,苦澀地問道:“使君,若如此,黃河以北的袁紹恐怕也不會與益州商業協會有來往了,袁本初與曹孟德私交甚好,肯定共同進退。”

  表面上看,的確如此,可是郭嘉卻微微一笑道:“此言差矣。”

  第二十一章 三分天下

  曹操和袁紹仍舊處於蜜月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在曹操把大將軍這個聽起來顯赫的職位通過天子的名義封給袁紹之後。

  但隨著公孫瓚和袁術敗亡之象愈發明顯,徐州呂布劉備不足為患,中原至河北的形勢已經開始轉向袁紹與曹操這兩位同盟者針鋒相對的趨勢。

  “袁紹貪慕虛榮,看重名望,益州商隊前去河北,袁紹不會從中作梗,若他阻撓,會擔憂背負罵名,正常商業往來,他根本不放在眼中。”

  郭嘉侃侃而談,令甄豫和張續頓時有種恍悟的感覺,繼而喜形於色。

  河北在袁紹治下是一片富庶廣褒的土地,同樣因袁紹統領士族,河北有著為數眾多的達官顯貴。

  把生意做到河北去,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和韓遂馬騰所在的屬地打交道,郭嘉要用書信往來立下君子協議,和袁紹往來,只要不是政治利益衝突,郭嘉絲毫不擔憂袁紹會做出招致罵名的事情。

  儘管河北的士族豪族瞧不起益州豪族,但好歹都是同一個階層的群體,稍有盛氣凌人是必然的,卻不會咄咄相逼。

  根據郭嘉戰略的轉移,益州商業協會也必須緊隨其後做出商業策略轉變,以前他們是和涼州做生意,現在就要把目光投向河北,因為郭嘉下一步戰略是西北。

  郭嘉並不主導商業協會運作,甄豫和張續只是來摸清外部形勢,言盡於此,大家也就不再深談。

  又聊了些場面話,甄豫和張續不打算打擾郭嘉辦公,打算告辭,卻被郭嘉出言挽留。

  “二位,還有一件事,我想徵詢你們的看法。”

  二人按下去意,靜待下文。

  郭嘉微笑道:“不知二位有沒有興趣在長安購置產業?”

  甄豫與張續面面相覷,不太明白郭嘉的意思。

  長安現在荒涼凋敝,人煙稀少,在這裡購置產業有什麼用?

  這畢竟已經不是大漢建國後盛極一時的長安城了,自王莽篡漢以來,長安就漸漸衰落。

  無可否認的是長安的政治意義,卻在商業上沒什麼利益可圖。

  就算有,也是長安城外的土地。

  他們思來想去,不得其解。

  郭嘉看到二人絞盡腦汁一副愁眉苦思的樣子,就知道他們想遠了。

  要恢復長安興盛,至少也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

  “哎,這長安城十室九空,也有不少豪宅完好無損,我就想問問你們,想不想在長安中購置宅邸,若是在益州呆膩了,或有閒情逸緻遊山玩水時,在長安有個落腳的地方。”

  這一聽,甄豫和張續眼前一亮,而且也想到了可圖之利。

  長安現在衰落,但要是發展起來,恢復往日盛況,這長安城將會是寸土寸金,別說給自家購置府邸,添處產業,就是拿來投資,也許也不錯,這裡的風險就是郭嘉受不受得住長安,長安又不能不能太平發展下去。

  “敢問使君,這長安城中的房屋宅地,使君打算出售多少?”

  張續一臉興奮之色,還有一個理由是他們這些商人在心中想到的,若是長安能恢復往昔榮耀地位,住在長安的人從地位上就高人一等,關中人瞧不起關外人,在大漢初時也因如此,那時長安是帝都,關中人以此為榮。

  成都繁華是事實,益州人在關東,關中人眼中,卻稍顯卑微,秦漢時北方盛,南方衰,到了東漢末年以及魏晉時期,北方人口遷徙南方,不斷為開發南方提供人口和技術生產力,才使得南北分庭抗禮。

  益州豪族追名逐利,郭嘉擴張屬地,對他們有好處,只要郭嘉能夠保住關中,長安再次發展起來,他們也想要分一杯羹。

  不敢說從益州遷徙到關中,至少在長安中擁有豪宅府邸,將來在長安興盛時,益州豪族在關中人面前,足以吐氣揚眉。

  “具體出售多少還不能定論,但重建長安時,民宅所占區域必定不少,日後回歸關中的百姓肯定以長安為首選落戶安家,我想,若是益州也有這個想法的百姓,我還是能通融通融的。”

  郭嘉口氣親切,嘴角含笑,實際上他打得主意無非就是把益州豪族綁到他的船上而已。

  單憑商業協會,還不夠,要讓他們有危機意識,並且是和郭嘉站在同一戰線上,引君入瓮首先就要以利誘之。

  長安,現在不光是蕭條,還有危機,曹操一日沒封郭嘉官,他在長安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郭嘉要讓內部團結,先把關中從實質上據為己有,名義上,再等機會。

  益州儲糧豐厚,可從漢中運糧到長安路途艱險,勞民傷財,郭嘉希望調動益州豪族的積極性,讓他們帶著錢糧來長安購置產業,這樣一來,一舉數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