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場豫州的戰事,將混亂的中原諸侯混戰的形勢變得略顯清晰。

  公孫瓚之所以把族弟公孫越之死算在袁紹頭上,究其根本是公孫瓚需要藉口與袁紹開戰,袁紹領了冀州牧,公孫瓚在冀州東部的勢力就變得被動,而一旦對決,則握有了主動權,公孫瓚與袁紹在黃河以北的爭鬥,已成了一山難容二虎之勢。

  袁紹與袁術也撕掉了虛偽的友好面具,一南一北,雖屬地並不相連,無法產生直接的對決,可二人卻形成了政治敵對。

  一直忌憚袁術的劉表知道袁術遲早要圖謀荊州,於是在荊州呼應袁紹,反對袁術。

  在兗州屈居東郡太守的曹操自然與袁紹共同進退,就連東郡太守都是袁紹保舉任命的,只是一郡太守的曹操,也沒有更多的選擇。

  徐州陶謙只想守住徐州一畝三分地,可他手下將領在徐州內漸漸收斂,卻屢屢跑出徐州在兗州豫州邊境劫掠,得罪了兗州士族豪族,陶謙為求自保,加入了兗州勢力對立的一方,也就是公孫瓚與袁術這邊。

  關東諸侯在經過一段短暫的和平後,率先由袁紹奪取韓馥的冀州而撕破聯盟協議,而後進入混戰階段,到豫州爭奪戰結束,袁紹與袁術反目,產生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一派軍閥是以袁紹為首的一方,同盟者有曹操,劉表,劉虞等。

  另一派則以袁術公孫瓚為首,同盟者有陶謙,孫堅等。

  其中黃河以北的對抗則是這兩派對決的主戰場,袁紹與公孫瓚,勝者將一統河北。

  中原地區的局勢倒並不明朗,主戰場則在袁術與劉表之間,袁術勝,則有機會一統荊州揚州,問鼎中原的機會將會非常高,袁術敗,劉表有沒有雄心壯志進取天下,無人知曉。

  第五十五章 皇后登場

  給袁紹和袁術兩兄弟送去密信對郭嘉來說只是給他們添點兒堵,袁紹要真敢另立新帝,等同自斷臂膀,就算如今擁戴他的士族豪族仍舊對他死心塌地,可長安朝廷那邊正統皇帝若是脫難,掀起的反袁紹勢力恐怕難以估量,至於袁術嘛,郭嘉也是碰碰運氣,袁術要真能和劉表拼個兩敗俱傷,他也好看看能不能坐收漁利。

  出乎郭嘉預料的是這兩兄弟還都給他回了一封密信。

  袁紹一副頤指氣使的口氣讓郭嘉去打董卓,解救天子,成功的話,將來保舉郭嘉為前將軍。

  面對這封回信,郭嘉也不去猜袁紹是打什麼主意,究竟是真的想讓郭嘉從南方軍事行動響應他,還是本著讓郭嘉與董卓狗咬狗的初衷,總之,郭嘉知道袁紹不笨,但他肯定不會被袁紹利用,眼下他要做的就是休養生息,在益州勵精圖治。

  袁術的回信雖然沒有袁紹口氣那麼大,但也有點兒指揮下屬的意思,袁術的也讓郭嘉出兵,不過不是去打董卓,而是打劉表。

  這封信的目的簡直路人皆知嘛,讓郭嘉當炮灰消耗劉表,袁術好來收拾殘局。

  相較對袁紹的回信置之不理,郭嘉給袁術回了信,信中大倒苦水,繼去年兵敗荊州後,益州連番叛亂,如今不但是兵疲馬乏,更是糧盡食絕,打劉表,可以,但是沒有糧草怎麼打?

  給袁術回信之後郭嘉就沒再放心上,在益州偏隅之地的郭嘉為何要攙和關東諸侯的混戰?是因為他要通過這種外交手段逐步確立他在益州的地位,向袁家示好更多的是要讓天下人承認他,如果連袁紹與袁術都能公開承認郭嘉在益州的統治,至少天下有一半的人不會再罵郭嘉是反賊。

  先前拒絕董卓的招安也是如此,雖然名義上臣服長安朝廷,有天子詔書可以赦免郭嘉,承認郭嘉,但關東諸侯都不會承認,他們討伐董卓,郭嘉若是臣服董卓,變相的就與關東諸侯對立,這就是郭嘉的政治立場,反正郭嘉也沒公開說要推翻漢室,他現在只需要把自己從一個亦賊亦匪的身份變成與諸侯平起平坐的身份。

  這個春天郭嘉忙的焦頭爛額,屯田制在春耕前推行下去,提心弔膽的百姓們也重歸田間,下地耕作。

  在大將軍府中與大喬小喬商量著建設一個新村的事宜,郭嘉給這個村落命名為桃源村,希望住在裡面的將士遺孤能夠永享太平。

  男耕女織在如今是十分普遍的,而蜀錦之名遠近馳名,但蜀錦成本高,只有達官顯貴才有能力購買穿戴,郭嘉推行開源節流政策,從上到下崇尚節儉,他自己的衣服質料也不過中等而已,蜀錦繡制的錦袍華貴精美,但郭嘉一件也沒有。

  郭嘉不穿,不等於別人不穿,益州官員節儉,不等於其他地方官員也會節儉,所以,郭嘉打算讓桃源村的婦女繡制蜀錦,成品交由甄豫販賣。

  這畢竟是奢侈品,產量不大,對於桃源村的百姓來說負擔也不大,但回報是很高的,足以讓她們豐衣足食。

  跪坐了一個上午,腿都有點兒酸了,郭嘉伸伸懶腰,拿起桌上茶水痛快地喝了一口,瞧見一左一右的大小喬都笑眯眯地望著他,問:“你們不累嗎?”

  小喬站起身來到郭嘉身後,一雙柔軟的小手按在郭嘉雙肩上,輕輕揉捏。

  大喬又為郭嘉斟了杯茶,溫情脈脈地說道:“將軍以民為重,待桃源村建成之時,又是功德一件,孤苦無依的孩子不但在百家學堂中有棲身之所,更能奮發成才,於己於民,利在千秋,而寡母寡婦能夠在桃源村中得到將軍的照料,可慰喪夫喪子之痛,將來的生活也不至飄零無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