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攸得令去辦這件事,但是曹操的回覆是反對另立,袁術也裝糊塗,表示只反董卓,不反劉協。

  少了這二人的支持,加上劉虞放話“若是逼我做皇帝,我就跑到塞外去。”

  袁紹只得作罷,徒然對著郭嘉那封密信感慨萬千。

  而袁術接到郭嘉的密信後也是思緒亂飛,他現在每日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如今天下有志之士要投效明主,首先第一選擇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然後袁紹和袁術二選一,袁紹在北方得到四方擁戴,袁術在南方雖然不如袁紹人才濟濟,可也是得到了大部分揚州士族的擁戴,袁家兄弟二人,一南一北加起來,幾乎代表了天下士族。

  至於曹操如今還只是東郡太守,麾下兵馬也都是本族兄弟所支持,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後來漸漸也有人來投效曹操,就連在袁紹那裡觀察了一段時間的荀彧,也是猶豫很久才決定投效曹操。

  袁術急不可耐地想要擴張屬地,自身壯大是根本,最關鍵的是揚州士族與他眉來眼去已久,但是不拿下荊州或豫州,他只能在南陽干著急,孫堅名義上是他的屬下,可實際上孫堅更像是一個客將,袁術指揮不動孫堅麾下的將領,也沒有把孫堅的家眷扣在身邊,每日催促孫堅趕緊回南陽幫他開疆擴土,可孫堅也不知道犯了什麼病,一邊在洛陽幫助百姓重建家園,一邊擺出與董卓死磕到底的架勢。

  郭嘉的密信讓袁術急不可耐地要攻下荊州,但劉表勢大,此時硬拼,恐怕連南陽都要丟掉了,所以,袁術要先取豫州,接連拿下揚州,而後對荊州形成包夾之勢,可孫堅不回來,袁術也吞不下豫州啊,萬一劉表趁火打劫斷他後路,到時候拿不下豫州,袁術就無家可歸了。

  每日愁眉苦臉的袁術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該如何召回孫堅,派去的人苦口婆心都無法讓孫堅回心轉意,孫堅擺出大義,就是要與董卓拼個你死我活,救出天子,有這份大義在,袁術也無可奈何啊,難道要直接告訴孫堅:天子死活,漢室存亡,已經沒有諸侯在乎了!

  說來也奇怪,在袁術一籌莫展時,袁紹卻鬼使神差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諸侯盟主,天下士族領袖,袁紹聲勢滔天,甚至已經開始“承制(大致意思就是替天子任命)”任命地方官吏,因為天子在董卓手中,各地諸侯一方面要舉著反董的義旗,卻又要上表長安朝廷任命官吏,而袁紹和其他各地的諸侯但凡需要任命新的官員上任,都會恭恭敬敬上表長安朝廷,至於董卓答不答應,天子答不答應,他們不在乎,上表之後,就默認朝廷答應了。

  孫堅終於從洛陽回到南陽了,原因不是袁術封他為豫州刺史,而是袁紹也封了一個豫州刺史!

  揚州境內並非所有士族都支持袁術,也有支持袁紹的,會稽郡大族周家便是如此。

  袁紹得隴望蜀,想要先派人坐鎮豫州,於是封了會稽郡周家周昂為豫州刺史。

  得知消息的孫堅立馬揮軍南歸,來到南陽郡後向袁術請戰,嘴上說是要去豫州上任,可實際上是去了結前仇舊怨。

  年少剛剛成名時的孫堅出自吳郡,恰逢會稽郡有豪族叛亂,孫堅年少氣盛領了朝廷旨意殺入會稽郡,一舉平息叛亂,但也把會稽豪族一個不剩得罪完了,其中周昂三兄弟為首的周家便是其中與孫堅斗得最激烈的代表,在當時會稽郡的豪族來看,無論孫堅是頂著朝廷官帽還是揚州吳郡同州人的身份,在他們眼中都是“侵略者”。

  後來孫堅升官離開了揚州,很大功勞也是會稽豪族暗中推波助瀾,孫家與會稽郡豪族的仇也就此結下。

  孫堅一生做過很多他永遠都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的事情。

  比如年少殺入會稽郡平亂後觸犯會稽豪族利益而產生的仇恨,一直延續到了子子孫孫。

  再比如,在荊州做長沙太守時,孫堅越境討賊甚至跑去了揚州廬江郡,因此結識了廬江大族周家,他的兒子也與周家一名少年結下兄弟之緣。

  周昂要上任豫州刺史,孫堅肯定不答應,按先後來說,袁術封孫堅為豫州刺史在前,袁紹明知如此,卻還要封周昂為豫州刺史,其中的敵意已經昭然若揭了。

  心中本就對袁紹充滿怨恨的袁術公然與袁紹決裂,寫信給公孫瓚甚至明言袁紹不是袁家的人。

  這一場豫州刺史爭奪戰還牽連進了公孫瓚,公孫瓚與幽州牧劉虞十分不合,起源是在二人對待雜胡外族的態度上,公孫瓚要趕盡殺絕,劉虞主張懷柔,分歧到了最後就成了對立。

  劉虞想要解救天子,所以派了兵去支援袁術,公孫瓚從中作梗,派了弟弟公孫越一同隨行,到了袁術那裡後,讓袁術斬殺了劉虞的將領,吞下劉虞派來的兵,劉虞和公孫瓚也就正式翻臉。

  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是袁術派孫堅去打袁紹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昂,公孫越也去了,而且戰死!

  公孫瓚把這筆帳算在了袁紹的頭上,於是有了藉口與袁紹開戰。

  這一場豫州爭奪戰的結果自然是袁術大勝,拿下豫州大多郡之後,袁術就屬地而言已經不遜色任何諸侯,他擁有荊州北面的南陽,大部分的豫州,以及大半個揚州。

  一時之間,袁術隱有橫掃中原的氣勢,他準備休整半年,而後一鼓作氣拿下荊州,一統南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