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大笑不已,一個梟雄竟然走到這個地步,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郭嘉漸漸收起笑容,換上一副淡漠的神色,負手望著門外,問:“元直,依你之見,如今我是否已經穩居益州了?”

  徐庶背對著郭嘉出列,朗聲道:“益州之北有苟延殘喘的董卓,既然董太師已經為自己開始挖掘陵墓,自然不會南下攻伐益州,在董卓敗亡之前,益州北面安枕無憂。益州之東,荊州仍處混亂之中,袁術雖盤踞南陽,但他還在招兵買馬,實力未成之前,荊州於益州無患,即便有梟雄借道荊州攻伐益州,張遼六萬兵馬坐鎮漢中,與巴東涪陵兩郡成犄角之勢,若有大敵來犯,進可攻,退可守。關東聯盟即將解散,有實力的諸侯都在北方,益州外境無大敵。但是,益州有內憂,士族豪族若不及早提防,遲早必生禍端。”

  郭嘉面色不變,繼續問道:“那我該如何防微杜漸?或斷絕此患?”

  徐庶回列,默然不語,甄堯面無表情地出列,沉聲道:“主公眼下局面有兩個選擇,治或伐。先治則要拔除士族根基,免絕後患。先伐則手握兵馬錢糧,與士族虛與委蛇,待平定天下後再行大治。”

  擺在面前的選擇實際上眾人心裡都明白,但不是誰都敢開口獻策,輕重緩急,稍有不慎,適得其反,郭嘉好不容易有了的資本恐怕就會蕩然無存。

  “先治或先伐,利弊何在?”郭嘉閉目沉聲再問。

  甄堯昂首挺胸,表情淡漠地繼續回答道:“先治,可將益州完全掌控在手中,境內再無隱患,但卻樹敵天下,對主公進取天下不利。先伐,主公可緩和與士族關係,向外攻伐受到阻力減少,但有腹背受敵之憂。兩者利弊難以權衡,皆看主公如何決斷。”

  這就是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兩害取其輕,可這兩者之間究竟哪一個做法的害處最輕?權衡不過來。

  讓眾謀士不敢貿然獻策的原因也在這裡。

  聲音有些發冷的郭嘉語速輕緩地問道:“諸位,誰能告訴我,我郭嘉如何做,能夠讓士族真心投效我?”

  眾人慾言又止,卻又化作一聲嘆息。

  他們想開口說放權給士族,給足他們利益就行,這是實事求是的說法,但是轉念一想,大家都沉默了,因為面對郭嘉,士族不會有真心實意投效的一天,無論郭嘉怎麼做。

  鴉雀無聲的議事堂中,郭嘉忽然自嘲地笑了笑,轉過身環視眾位謀士,緩步朝主位上走去,邊走邊說。

  “他們眼中我郭嘉是叛逆賊子,出身卑賤,地位低等,就算我將整個益州全部交給士族來治理,讓他們位高權重,讓他們以權謀私,讓他們為所欲為,可他們還是不會感激我,還是會想方設法除掉我。不管士族是遠慮還是近憂,是內患還是外敵,他們終究都不會臣服於我。”

  這就是身份的差距,倘若是曹操或袁紹,甚至袁術,陶謙等等諸侯,他們把特權交給士族,恐怕士族會歡天喜地地擁戴他們,同樣的做法,郭嘉來實行,士族也會欣喜若狂,可仍然會處心積慮除掉郭嘉,永遠不會擁戴他。

  眾人默然,也都明白了郭嘉做出的決定,已經晉身為統治者的郭嘉與被統治的士族階級之間的矛盾,尖銳程度不可調和,那麼兩者必然爆發一場生死存亡的博弈。

  戲志才出列垂首淡淡道:“主公欲打壓士族,首重是善後,畢竟益州地方政務,都是士族在治理,先要做好穩定地方政務不亂的準備,再考慮用何方式打壓士族。”

  這就是一個謀士該做的事情。

  出謀劃策先從結果入手,將態勢的走向拿捏精準後,想出萬全之策保證最終結果是有利於主公,至於打壓的手段,那並不重要。

  反觀許多諸侯行事,面對敵人首先想的是怎麼打擊對方,手段層出不窮,伎倆高深莫測,可是最終卻手忙腳亂地不知如何收場。

  “元直,鄉親子弟可都接來成都了?”

  郭嘉忽然問起了這麼一件事。

  徐庶心領神會,有點猜到郭嘉的意思了,出列回道:“已從各郡接入成都,由郭平在城中妥善安置了。”

  將目光投向其貌不揚的郭平,郭嘉繼而問道:“郭平,鄉親子弟中,不論武藝,文才小成者,有多少?”

  一臉沉靜之色的郭平出列後平淡道:“一百七十餘人。”

  十年以前郭嘉只收留了些許難民,教導不過百名貧寒子弟,十年積善積德之後,能有一百七十多人脫穎而出,已是難得,這些人不可能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肯定要比太多舉孝廉的士子要文才高超,德行優良。

  郭嘉還在深思,郭平又繼續說道:“主公,甄家也在數年以來教導了一些貧寒子弟,他們在主公籌謀的兩年中秘密遷入益州,如果主公需要他們,一個月內定可全部招入成都。”

  詫異之色一閃而過,郭嘉想起了甄姜曾對他說過效仿他教導貧寒子弟讀書明理,以甄家實力,定然能夠教導出更多的人才。

  “主公是想從這些貧寒子弟中甄選出有才能者接替益州士族治理地方?”

  甄儼蹙眉地問道。

  郭嘉點點頭,也不隱瞞,說:“的確有此想法,可問題的關鍵不是摘掉如今益州的士族官吏,而是如何斷絕士族的生存之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