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閃婚”的二人也都未將世俗禮教放在眼中,蔡琰是知道世道崩頹在即,人命都如同草芥了,還哪有心思正兒八經的談婚論嫁,時勢造英雄,心高氣傲的洛陽才女也仰慕英雄,當初刺殺郭嘉不過心裡窩著怒火,要不是郭嘉宰了衛仲道,她也淪落不到被洛陽士子暗中奚落與同情的地步,後來無意中點醒了郭嘉,算是陰差陽錯造就了一個造反頭子,心裡有那麼點兒叛逆想法的蔡琰本來對郭嘉並不反感,欣賞成分居多,否則也不會承認天下兩人能入她眼,郭嘉恰好能勉強入得她眼,郭嘉從四處闖禍的小人物搖身一變要自立山頭了,似乎正好也就撞開了她的心扉,說好聽點兒,二人在那一刻一見鍾情,不好聽,就是無媒苟合狼狽為奸了。

  現在這會兒蔡琰也是垂首落淚,一副委屈的模樣,郭嘉替她辯解,把錯全攬自己身上,她縱然心裡不屑,可表面功夫還是要配合一下。

  蔡邕夫婦再是鐵石心腸,現在郭嘉主動認錯,也陳明事實,眼下孩子都能牙牙學語了,還追究什麼?

  “郭嘉,老夫別的要求沒有,但你必須明媒正娶一次,不能委屈了琰兒。”

  蔡邕撇開公事,也就是郭嘉造反不談,只說私事,別的暫且放下。

  “那是自然,待我安定了益州事務後,必定明媒正娶。”這件事郭嘉是打心眼裡認真對待的,雖說二人孩子都有了,可一場光明正大的婚禮,本就是蔡琰應得的,算不上要求,否則郭嘉心中也會愧疚。

  蔡家這邊算是安撫好了,可甄家那邊又著急起來了。

  論先後,郭嘉少年便和甄姜定親,那是甄逸定下的,後來郭嘉成了欽犯,老夫人解除了婚約,在情在理,此彼一時,如今甄家投效了郭嘉,老夫人心裡願不願意暫且不說,可把甄姜嫁給郭嘉,對甄家有利啊,巨富的家產都送給郭嘉了,再搭上一個女兒別讓郭嘉忘恩負義,迫於無奈也好,成人之美也罷,總得把女兒送過去給郭嘉才是。

  甄母當初當面和郭嘉說解除婚約,現在聽到郭嘉要娶蔡琰,按年紀,郭嘉真娶了,那就可能是妻了,這會兒臉上浮出幾分急色,桌子底下也是拽了拽甄豫的衣裳,八仙桌,真好。

  甄豫和郭嘉是這些人裡面認識最早,交情也是最深的,見到好友同時又是主公的郭嘉與蔡琰郎才女貌,彷如天作之合,他是發自內心的為郭嘉高興,一臉喜色,母親拽他數下都未發覺,後來才一臉狐疑地望向母親,眼神詢問。

  瞧見母親給他使的眼色,甄豫才恍然大悟,斟酌片刻,暗自琢磨著該用什麼措辭來提醒郭嘉,畢竟名義上兩家已無婚約了。

  可是,察言觀色的蔡琰卻帶著喜悅的淚光柔聲道:“爹,娘,奉孝與甄家大小姐有婚約在前,倘若奉孝真要迎娶女兒,應該在甄家大小姐過門之後。”

  其實甄母那小動作瞞不過郭嘉,可郭嘉不能挑這個話頭,因為會得罪人,蔡邕和甄家,都不想女兒做妾,誰先進門,誰做正妻,是有講究的,郭嘉先娶誰不是問題,問題是用什麼禮儀規格來娶,妻和妾,這時是有著天壤之別的,看看袁紹與袁術斗得不可開交就知道了,家業傳承,也是嫡庶有分,影響著身份與地位。

  蔡琰知道郭嘉不可能讓她做正妻,現在倒不如送個順水人情給甄家,還能解了郭嘉此時尷尬。

  果然,郭嘉一聽蔡琰這麼說,表情沒什麼變化,可是眼神卻偷偷瞄了眼媳婦兒,投去讚賞的目光。

  蔡邕夫婦都皺著眉頭沒說話,這個名分不好開口去為女兒爭,女兒人都是郭嘉的了,現在自己又開口讓出正妻的位置,他們老兩口總不能不顧臉面出頭為女兒爭一爭吧。

  甄母則是面帶喜色,嘴上連連推辭幾番後就欣然接受了蔡琰的提議。

  第二十三章 士族子弟

  家宴散去,甄家與蔡家同時離去,連帶蔡琰也跟著蔡邕夫婦走出了如今已經更名為大將軍府的府邸。

  今日剛到成都的蕭仁與蕭義不顧郭嘉的命令,堅持要護衛在郭嘉左右,郭嘉只好讓蕭仁與蕭義擔任了府中了的親衛,二人麾下有百名鄉親子弟中習武出類拔萃的少年,共同組成了郭嘉的親衛兵。

  這些人對郭嘉的忠誠毋庸置疑,加上武藝不凡,郭嘉的人身保障在他們護衛下基本沒有問題。

  府邸中曾經屬於劉焉的書房,郭嘉入主後便經常逗留此處,一來是劉焉藏書可謂驚人,諸子百家,聖賢經傳,堆得整整齊齊,讓人眼花繚亂,大漢雖是獨尊儒術,但那是統治手腕,不少上流名士仍然還是對各家學說都有涉獵。二來郭嘉遇到需要獨處靜思時,便會出現在書房之中。

  撤去了矮桌,郭嘉換上了旁人眼中只有祭天祀地時才用的長案,擺上一張靠背椅,郭嘉坐在桌前心不在焉地翻著記載商鞅變法的竹木簡,他的心思顯然沒有放在這上面。

  微微一嘆,郭嘉紋絲不動地出神,心中有一桿天平起伏不定。

  殺,還是不殺?

  益州士族的強勢讓他如坐針氈。

  殺,該如何殺?

  殺少了,能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嗎?稍有不慎,反倒會逼得益州士族同仇敵愾。

  殺多了基本等於全殺,天下士子在益州前望而卻步,天下門閥勢必對郭嘉恨入骨髓,將來想要走出益州會是千難萬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