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嘉琢磨了片刻後問道:“荀家?文若不是去洛陽了嗎?”

  戲志才點點頭說道:“太平道造反,天子解除黨錮之禁,文若叔父荀爽帶著文若和友若前往洛陽為天子分憂去了,如今荀家是文若的三兄荀衍荀休若在主持大事,請帖就是以他的名義發來的。”

  郭嘉這下不禁重視起來,荀彧的叔父輩八人被譽為荀氏八龍,而荀爽位列其六,本在朝中為官,十幾年前因黨錮之禍而避難隱居,當時曾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價,慈明就是荀爽的表字。

  而到了荀彧這一代,荀家依然是人傑輩出,荀彧這個王佐之才自然不提,而他幾個兄長和侄兒都是人中俊傑,比如荀衍,荀悅,荀諶,以及如今已經在大將軍何進帳下擔任黃門侍郎的荀攸。

  倘若是潁川名不副實的望族之後相邀,郭嘉肯定一口回絕,但是荀衍之請,他不好推辭,反而料定必有大事發生。

  徐庶因為擔憂世道紛亂殃及家中老母,所以返家去保護母親,因此郭嘉把手上的重擔交給嘴巴氣歪的左慈後,就和戲志才騎上快馬趕往潁川書院了。

  快馬加鞭趕到潁川書院,早已久候多時的荀家下人將郭嘉與戲志才引入一間學堂,剛跨入房中的郭嘉明顯一愣,因為房中坐著許多人,曾經與他打過照面的潁川豪門望族皆有子弟安坐房中。

  荀衍起身相迎,一左一右牽著郭嘉與戲志才,邊朝里走邊感嘆著說道:“奉孝與志才,可是把你們盼來了。快快請坐。”

  坐定之後,荀衍將房中之人一一引薦,郭嘉對那些豪門士族沒什麼興趣,而世家子弟也都對郭嘉和戲志才臉色淡淡,甚至神色中流露出不屑一顧。

  “在下陳群,表字長文,久聞奉孝仁德才智之名,今得一見,實乃幸事。”儒雅倜儻的青年朝郭嘉躬身行禮之後,再面朝戲志才同樣行了一禮。

  郭嘉瞧著面前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青年,心中翻江倒海,沒想到今天能夠見到這個未來曹魏的輔國重臣,當下趕緊回禮道:“長文謬讚了,奉孝何德何能當得仁德才智四字,今日有幸結識長文這樣的才俊之士,榮幸之至。”

  滿堂側目,誰不知道郭嘉清高自傲?誰不知道郭嘉眼高目空,今天怎麼偏偏對一個剛剛結識的世家子弟擺出如此謙卑之態?

  世家子弟自然心中鄙夷,但荀衍卻眼含深意地望著郭嘉良久,他的內心同樣驚嘆郭嘉眼光毒辣,初次見面便能看出誰是真才實學之輩?誰是虛有其表之徒?

  暫且放下這些疑惑,荀衍待大家互相認識之後,面色一沉,嚴肅地說道:“諸位,根據我荀家在外打探消息的子弟回報,率領五萬大軍向洛陽進軍的黃巾賊波才部,近日突然分兵一萬,由他親自率領朝潁川進發而來。”

  滿座譁然,唯獨面不改色者,只有陳群,郭嘉,戲志才。

  陳群在觀察郭嘉的反應,而郭嘉心中卻是在想:波才為何要來潁川?沒有了歷史上皇甫嵩的大軍,誰又能阻擋波才萬人之眾?

  第十八章 驕兵驕將

  潁川書院議事大堂之中此刻亂作一團,世家子弟皆面色惶恐,交頭接耳交換對策,甚至不少都提出舉家遷移避難。

  黃巾賊是什麼人?那是專殺豪門大戶的蟻賊!

  倘若黃巾賊席捲潁川,他們這些士族名門必然覆巢之下無完卵!

  “諸位,請先鎮定下來。”荀衍不得不出面穩住局面,而世家子弟也都對荀家信服,聞言後皆閉口沉靜下來,看看荀衍有何妙策退敵。

  荀衍朗聲說道:“波才率軍一萬兵發潁川,其目的不明,但無論如何,我等必須做好禦敵準備,此時此刻若是我們不能團結一致,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話音剛落,陳群起身接口道:“休若兄所言大善。此危急存亡之際,我等須同心協力方能度此大難。”

  “不知長文又有何高見?”有世家子弟向陳群討教。

  陳群卻眼睛一轉,望向了郭嘉,拱手道:“群自知才疏,禦敵之策,想必奉孝心中已有妙計。”

  眾人目光轉向郭嘉,平心而論,郭嘉儘管放蕩不羈,狂妄自傲,世家子弟嫉恨已久,卻不得不承認郭嘉確有才華,當下也顧不得門戶之見,期望郭嘉能夠挺身而出。

  郭嘉輕咳幾聲後,淡淡道:“太平道兵逼帝都乃頭等要事,波才分兵朝潁川襲來,無論他意欲何為,或掠奪錢糧,或屠戮大戶,必定不會久留此地。原因有二,潁川地勢平坦,無險可守,駐軍?不可能。再者波才乃太平道造反大將,圍攻洛陽此等重要戰事,他豈會錯過?故,我等只需集中人馬遷入城中,堅守數日,波才必退。”

  房中眾人面面相覷,頓覺有理,荀衍也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思量之後說道:“既然如此,我等便將家中子弟全部遷入長社,待波才來襲,固守便可。”

  長社?

  郭嘉又是一呆,暗自想到:沒有皇甫嵩大軍,波才還會在長社葬身嗎?

  眾人商議細節之後便相繼告辭,回家安排遷移事宜,此時此刻,潁川豪族名門抱成一團,為了保存家族,團結協作乃是大勢所趨。

  待世家子弟離去之後,房中只剩下荀衍,郭嘉,戲志才,陳群。

  荀衍皺著眉頭問三人:“我百思不得其解,波才於冀州邊境殺敗皇甫將軍近十萬大軍,此戰固然有皇甫將軍所率大軍不戰自潰的原因,但波才吞下王師兵器鎧甲和糧草輜重無數,如今他什麼也不缺,為何要分兵來襲潁川?若說是過路,那也說不通,太平道五路大軍舉兵六十萬兵逼洛陽,顯然是要一戰而畢其功,如此形勢之下,波才向潁川而來,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