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來二人皆出身寒門,如今君昧臣佞,報國無門,對他們來說,若真要天下大亂,必然尋找明主投之,至於漢王朝亡與不亡,那倒是其次了。二來郭嘉如今也算潁川名士,行事不必謹小慎微卻也要避免禍從口出,面對另一好友荀彧,郭嘉是萬萬不會說出大漢將亡的話,荀家歷代漢臣,世受皇恩,縱然荀彧看得出大漢氣衰,也不敢朝著亡國方面去想。

  郭嘉再問:“倘若天下大亂,世家將在亂世如何生存?”

  這一問,倒是讓徐庶陷入了沉思,不過勤勉聰穎的徐庶很快便理清了思路,沉聲答道:“天下若亂,必然暴民四起,世家雖強卻也恐有傾覆之危,屆時,世家必然資助雄主,令家中有識之士投身明主帳下效力,一來可保家族安危,二來若是他們看中的明主真能得天下,那麼,世家必然更勝往昔。”

  “元直所言字字珠璣,亂世英雄若要有一番作為,兵馬錢糧,謀臣武將,屬地城池皆是必不可缺的條件,而豪門望族可供錢糧招兵買馬,世家子弟也非皆平庸碌碌之輩,亂世之中,世家的作用,不可小覷。”郭嘉再給徐庶倒了一杯茶,輕輕將杯推到了他的面前。

  徐庶忽現愁容,苦澀道:“當今亂天下者,世家占其一,日後取天下,世家亦占其一,不知這究竟是福還是禍。”

  話音剛落,徐庶卻又恨聲道:“潁川富庶之地,人傑地靈,豪門大族亦不在少數,日前數家大族聯名上書朝廷密告奉孝蓄養死士意圖不軌,若非荀家出面在洛陽上下打點為奉孝開脫,恐怕奉孝今日已大禍臨頭,由此可見,世家心胸狹隘,其心奸惡,難容我輩。”

  對於此事,郭嘉卻只是輕輕一笑,並不放在心上,他知道最近幾年因他自傲而得罪的人不在少數,潁川學院多次邀他前去都被婉言謝絕,世家子弟言辭頗為不滿,而他接濟難民在百姓中豎立威望則更是讓不少潁川大戶暗生嫉恨。

  雖然表面上若無其事,但是郭嘉心中卻將世家嘴臉看的一清二楚,也暗暗下了決心,若是日後天下大亂,對這些世家必不可心慈手軟。

  今日與徐庶論天下大勢,不希望話題扯遠,於是郭嘉說道:“元直,剛才你我預言亂世將至,那麼我就問的再仔細一些,這天下如何亂的起來?亂世始於何時?”

  “這這這,奉孝,庶才疏學淺,豈能料到日後之事?今日能妄言日後天下大勢亦是奉孝教導之功,若奉孝不吝賜教,庶感激不盡。”

  徐庶說完拱手一拜,一副虛心求教的模樣,這是讓郭嘉無可奈何的事情,他倒是希望朋友之間隨和一點,可多次叮嚀徐庶也只是無功而返。

  郭嘉站起身來到窗前,仰望灰濛濛的天空,問:“你可知張角何人?”

  徐庶整理思路後答道:“傳聞此人早年傳教中原各地,施符水咒語解病救人,北方到中原各州皆能聞聽此人善名,太平道十數年間信徒百萬,甚至不少官吏都對太平道推崇備至。”

  “那你說張角此人若反,朝廷當如何?”

  “必派重兵剿之!張角必敗!可是,張角為何會反?他縱有信徒百萬,可那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與正規軍隊相比,簡直不堪一擊啊。”徐庶雖然口上不信,但心中卻也打起了鼓。

  此人號稱大賢良師,信徒遍布中原及北方各州,若是登高一呼,恐怕大半個江山都要亂起來了!

  郭嘉淡笑著回到座位上坐下,輕聲道:“你若能收冀,青,幽,楊,兗,荊,徐,豫八州之地的民心,又有百萬之眾聽你效命,你難道就沒有別的心思?你我皆出寒門,若是生在災情最重的州郡中,恐怕苟活都難,倘若大賢良師救你我二人之命,難道不會為他效力嗎?百萬平民中有才之士不是少數,張角麾下不乏能人,太平道傳教近二十年,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張角還甘心做一個宗教領袖嗎?即便他甘心,他身邊的人難道會甘心?隨著事態愈演愈烈,太平道謀反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徐庶聽得心驚膽戰,額頭滲出冷汗,擦了擦之後心有餘悸地說道:“奉孝此言若中,大漢王朝恐有傾覆之危啊。”

  郭嘉卻搖搖頭說道:“你也說了,張角必敗,大漢王朝雖然氣衰,卻還沒到分崩離析的地步。”

  徐庶面露疑惑,遲疑地問道:“那張角若敗,於天下大勢有何關係?這些年謀反之事,也發生了不少,張角謀反有何不同?”

  郭嘉閉目道:“張角若反,半壁江山將戰火連天,天子若要迅速剿滅反賊,朝廷的兵夠嗎?”

  徐庶心領神會,一點即通,失聲道:“難道天子昏昧到了會將軍權外放的地步?”

  郭嘉睜眼讚賞道:“與聰明人說話就是輕鬆,為了儘快撲滅聲勢浩大的賊軍,天子必然讓各地郡守擴軍剿賊,得於斯者毀於斯,張角雖敗,卻動搖了大漢根基,皇權旁落,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日子,不遠了。”

  屋內陷入沉默,徐庶花了很長時間才平復下激動的心情,若有所思地問道:“可是張角真的會反嗎?”

  郭嘉不答反問:“元直可有心思與我去冀州鄴城一游?”

  徐庶一愣,問:“去鄴城做什麼?”

  “張角在鄴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