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儘管郭嘉和戲志才不遺餘力地教導他們,給他們灌輸先進的知識理念,但一樣米養百樣人,人人各有所長,因此,在學識上的悟性和天賦在這群人中有了很直觀的反應,有的孩子一點即通,有的孩子照本宣科不得其意,也因此,郭嘉希望這些孩子各展所長,他真正期待的是這些孩子最終能夠出現幾個商人,政客,武將等等,而不是清一色的學者。

  因材施教的想法沒有問題,可是郭嘉一沒那麼多精力,二實在是他所學有限,自己尚且懵懂,談何教化他人?他倒是想培養幾個武將,可他頂多能打一套軍體拳罷了,這玩意上了馬拿上兵器,完全不是一個路數嘛。

  正好,左慈出現了,老師就有了。

  不求左慈能教出萬人敵的絕世猛將,至少百人敵千人敵的武將吧,那郭嘉睡覺都能笑醒了。

  第四章 天下大勢

  距離郭嘉接濟難民已經過了兩年,公元182年,郭嘉因廣施善舉而聲名鵲起於潁川,小太公的名望在百姓之中非士族官家所能比及,而如今,郭嘉教導的孩子已經超過了兩百。

  細雨綿綿,農田旁的木屋中相對跪坐兩個俊逸少年,其中身著米白長衫的少年正是郭嘉,如今他已經快十三歲,隨著常年習武,身材高大,談不上威武剛猛,卻在英俊之中不失陽剛之美。

  郭嘉給對面的少年親自斟茶,而後望向窗外雨景,輕嘆一聲道:“元直,你我相識已有一年,這一年中,你總問我天下大勢,我總閉口不答,今日,你我不如暢所欲言,可好?”

  端著茶杯正要飲水的徐庶精神一震,神色雀躍顯而易見,放下茶杯朝郭嘉拱手一禮,虛心道:“奉孝教我。”

  郭嘉面前這人便是徐庶徐元直,現在不過十六歲左右的徐庶雖然年少,卻已經有了不弱的名氣,但是他的名氣不在士林,而在江湖。

  少年時便喜好結交遊俠豪傑的徐庶一身武藝遠勝尋常武夫,立志除暴安良,扶危濟困,隱隱有盪盡天下不平事的志向,遊歷四方時做了不少大快人心的俠義之事,也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少年俠士。

  但隨著時間推移,徐庶知道憑一己武力對天下蒼生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欲救天下,還得學安邦定國治天下的學問,因此他孤身前來潁川求學,卻在潁川學院遭到冷落與白眼,士族子弟自然瞧不起他這樣的江湖義士,而他的出身也讓許多名士大賢瞧不上眼,自然對他也就不聞不問了。

  心中失落至極的徐庶聞聽潁川小太公之仁德賢明便來拜訪,在學堂木屋外聆聽了半日的學問後便急急忙忙地要拜郭嘉為師,郭嘉呢,正忌諱著做人長輩之事,於是將徐庶引為好友,共同鑽研學問,如此,徐庶便留在了郭嘉這裡。

  “元直,你說當今天下世道如何?”郭嘉眼神望著窗外細雨,心中卻在想:兩年過去了,還有兩年張角就要舉事了,可距離真正的天下大亂英雄輩出的時代,還有八年,我真的,真的,等不及了。

  徐庶沉思片刻後面色凝重地說道:“世道炎涼,餓殍遍野,百姓易子相食,慘不忍睹。”

  “為何?大漢也曾盛極一時,為何延續四百年的王朝基業到了今天,萬里江山卻千瘡百孔?”

  郭嘉的目光一直望著窗外,口氣平淡,而徐庶則是憤憤不平地說道:“其根源一是天子昏昧,任由外戚宦官專權,朝綱混亂,政令不明,百官尸位素餐,只顧爭權奪利,謀取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生死於不顧,實在令人寒心吶。其二根源,庶認為乃是世家門閥之禍,世家望族皆有門戶之見,因私廢公,置道義不顧,見死不救,絞盡腦汁壓榨百姓,一步步將百姓逼向絕路,倘若他們有一絲憐憫之心,仁德之心,那麼如今的局面就不會如此了。”

  郭嘉這回將目光收了回來,轉向徐庶,注目他許久後輕笑道:“元直你總說自己少時棄文學武,只是一介莽夫,如今你所言,已非尋常士子能夠想到的了。不過,我還想補充一個客觀因素,天災,我雖居潁川一隅,卻也聽說近年來各地天災不斷,或逢大旱,經年無雨,或遭水患,萬頃農田毀於一旦,若是沒有天災,如今的局面絕不會慘絕如斯。”

  “天災?難道天也要亡大漢嗎?”徐庶喃喃自語,神色變幻,不知他心中在想什麼。

  郭嘉繼續問道:“既然元直已經知道世道淪喪的根源,那麼請問,元直有何妙策可救天下?”

  徐庶抬頭與郭嘉對視,長嘆一聲,搖頭道:“如今之勢,大漢王朝岌岌可危,若要治天下,非明君不可,肅清朝綱,整治世家,只有君明臣賢,政令通達,吏治清明……”

  徐庶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他知道,這都是不可能的。

  郭嘉點點頭算是認同了這個說法,不過他仍然問道:“那麼依元直所說,這天下豈不是沒救了?”

  徐庶沉吟良久,終究還是咬咬牙說道:“庶記得奉孝曾言,自桓帝以來,朝綱腐敗,民不聊生,當今天子靈帝又賣官售爵,此乃亡國之兆,庶深以為然。如今形勢,若要天下大治,必先大亂,亂世若至,天下英雄必將崛起四方,秦失其鹿,群雄共逐,屆時,明主得江山方可天下大治。”

  這番話可謂大逆不道,不過卻是大實話,有遠見的能才之輩必然都能看出這一點,可郭嘉這些年與人談天論地,真正能夠暢所欲言者,無非只有兩人,戲志才和徐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