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雲卿與張亞口互瞟一眼,來者不善,這一場災難看樣子是躲不過了。

  張順彩不等張雲卿他們申辯,接著說:“國有國法,幫有幫規,我和朱老爺早在數年前就私下訂了協議,他占據洞口,我駐紮黃橋鋪,互不侵犯。現在,你們犯了規矩,朱老爺本欲率部攻打黃橋鋪,誅滅張姓人。他看在我的面子上,先禮後兵,特地來向你們討個說法!”

  朱雲漢在火把下乾咳一聲,陰森地問道:“誰是張雲卿?”

  朱雲漢的聲音好比喪鐘,令人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恐怖。但張雲卿天生秉性不怕死,他毫不畏懼地應道:“我是張雲卿,前些天雙壁岩那個土匪是我所殺!”

  朱雲漢認真地打量他好一會兒,像看一個難得一見的珍稀動物。他高高的喉節蠕動著,他就要發話了,只要他一聲令下,張雲卿頃刻即為刀下鬼。

  第一章雙壁岩抗匪惹禍 黃橋鋪殺妻落草 [本章字數:10848 最新更新時間:2007-04-04 14:55:21.0]

  ----------------------------------------------------

  張雲卿點了點頭,望著結髮妻尹氏,他臉上終於露出少見的笑容,溫和地說:“賢妻,你真善良,善良得我不忍心傷害你,連累你!但今天我已別無選擇,惟有投身綠林一途。今後,如果你每天眼睜睜看著我殺人放火,你的日子肯定比下地獄還要難受。所以,活著受罪還不如死去痛快,而且像你這麼好心的人去了陰間,閻王也會特別關照的。”說著,他舉起了明晃晃的馬刀,張雲卿把妻子血淋淋的人頭扔過去。

  火把下,朱雲漢贊道:“現在正是子夜,你沒有失約,果然是一條好漢!”

  話說明朝永樂二年(1404)某夜,湘西會同縣一位受盡土司盤剝的易姓瑤民忽做一夢,夢見雪峰山腹地有一片無人經管的土地,那裡土肥水美,與世隔絕,漫山遍野生長著玉米、小麥……瑤民一覺醒來,向家人述說,說得家人對那個世外桃源十分神往。次日,全家經過一番打點,帶上乾糧、種子、農具,爬山過嶺,入雪峰山腹地尋找夢中的樂園。

  說來也巧,這家人經過數日跋涉,在武岡、綏寧、黔陽三縣的交界之地,果然尋到了一片與夢中相似的伊甸園。

  這裡四面環山,形似鐵鍋,鍋內面積縱橫二百餘里,二條河水分別穿流南北,西注沅水。於是,一家十幾口就在溪邊搭棚定居,以茅草蓋棚抵禦風雨。瑤語“茅草”即“”(音羅),故將此地取名為溪。

  溪四周聳立若干山峰,每一山峰均在海拔一千四百米之上,高峻險要,難以登陟,故千百年來被山外遺忘。

  易姓瑤民從此安下家來,刀耕火種,很快開拓出大片肥沃的土地,因氣候宜人,風調雨順,收穫十分可觀,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

  然而,山再高,阻擋不了人跡的蔓延。不久,山外許多受官府欺壓的瑤漢農民也發現了這塊寶地,紛紛舉家遷來。特別是湘黔交通驛站設立以後,溪已成為雪峰山腹地的繁華驛站,時局也開始與這裡息息相關,人口增至一萬五千餘人。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湘西地區有數千人響應。湘軍頭目曾國藩想通過“平亂”以達到其效忠朝廷之目的,令其弟曾國荃在黔陽、漵浦兩縣募兵四個營編入湘軍,鎮壓了湘西起義軍,繼又轉戰金陵(南京)。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後,湘西士兵退伍還鄉。這些人由於過慣了搶劫掠奪生活,又得不到曾國藩的妥善安排,便先後嘯聚山林,立寨稱雄,打家劫舍,淪為土匪。

  溪與黔陽、綏寧接壤,是武岡鞭長莫及之地,自然成了土匪的首攻目標。

  從那以後,溪匪患不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既然土匪要搶,溪人自然會反抗,要反抗就少不了流血,在一次次的血腥屠殺中,溪由鴉片戰爭前的一萬五千多人,至民國初期,銳減到不足五千人。縱然如此,湘西土匪仍不放棄對溪的蹂躪。

  1921年,武岡大旱,資水枯竭,數十萬畝良田眼見顆粒無收,四鄉人心惶惶,但溪憑著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玉米、大麥、高粱、黃豆,碩果纍纍,豐收在望。

  盤踞在洞口境內的巨匪朱雲漢對溪虎視眈眈,隔三差五派人進山要糧要肥豬。

  溪寶瑤有易姓兄弟二人,哥哥易豪,弟弟易放,父母早亡,兄弟倆相依為命靠耕種自己的土地過日子。如今土匪屢屢攤派,且慾壑難填,眼見這日子無法過了,弟弟易放提議說:“哥呀,土地耕不下去了,是不是該另找出路?朱老爺手下有百十條人槍,在洞口境內連官府都讓他三分,我們何不投到他的旗下,過幾天痛快日子?”

  哥哥易豪早有此意,經弟弟一說,當即表示贊同。於是兩人將農具高掛,耕牛賣了,一起去投靠朱雲漢。

  朱雲漢系土匪世家,他的祖父曾是曾國藩的傳令兵,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鬥中為湘軍立下過汗馬功勞。曾國藩攻下南京後,將湘籍子弟兵遣散還鄉,朱雲漢的祖父也回到了洞口。由於對朝廷的極端不滿,加之當了幾年兵不願再耕種土地,遂邀了一幫戰友,嘯聚山林,打家劫舍。傳到朱雲漢手中,已有百十條人槍,形成一股勢力。

  易豪、易放兄弟二人來到朱雲漢的老巢洞口花園,在門外向衛兵言明來意。衛兵通報了,稍頃,來了兩名腰插駁殼槍的親信將兩人帶至深院大宅。接待他們的是朱雲漢的軍師楊相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