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鑑於趙勝迎娶了自己的女兒,是自己的女婿,魏王遫也不好當面拒絕趙勝的懇求,於是便假意對趙勝道:「賢婿莫急,雖秦國發兵攻打貴國的西河郡,但據寡人所知,秦國的精銳皆在函谷關,貴國倒也無需擔心進攻貴國的秦軍會有多麼厲害……至於發兵支援,賢婿有所不知,針對秦國的諸事,寡人皆已託付給了大司馬,賢婿不如赴宜陽,與大司馬商議一番,如何?」

  他口中的大司馬,即指蒙仲。

  然而,恐怕魏王遫也沒想到,他這話正中趙勝的下懷,只見趙勝故作猶豫了一番後,便立刻踏上了前往韓國宜陽的旅途。

  不過在此期間,魏王遫則讓國相田文寫了一封信給蒙仲。

  田文的這封信,早趙勝幾日送達宜陽,交到了大司馬蒙仲手中。

  信中意思很簡單,總結下來就是讓蒙仲暫時別急著發兵支援趙國,先隔岸觀火,觀望一陣子再說。

  畢竟魏國發兵支援趙國,勢必得罪秦國——當然,眼下的魏國並不畏懼得罪秦國,但問題是出兵是要花錢的,他魏國總不能白白花出這筆錢糧吧?那肯定得從趙國那邊得到點好處。

  最起碼,趙國得做出承諾,親近魏國一同對抗秦國,那樣才值得魏國發兵救援趙國。

  本來這種事,魏王遫根本無需特地叫田文叮囑蒙仲,只不過他知道蒙仲對趙國亦有些念舊,不希望這份念舊影響蒙仲的判斷而已。

  數日後,趙勝抵達了宜陽,請見蒙仲道明了求援之意。

  聽罷,蒙仲客觀地說道:「秦國的擅將之戰,比如白起、羋戎、司馬錯、王齕,皆在函谷關、陰晉、武關一帶,秦國的精銳,亦大多在此,我認為趙國完全有能力抵抗秦國這次的入侵……平原君且莫怪,相比較奪取貴國的西河郡,這片三川之地,才是秦國處心積慮想要奪取的土地,是故我常年駐軍在此,以抵擋白起,雖眼下貴國與我魏國有聯姻之情,但我不能僅僅因為一支秦軍偏師進攻貴國,就將麾下的軍隊調往貴國的西河軍……請恕罪。」

  聽到這話,趙勝連忙說道:「郾侯言重了,正如郾侯所言,目前秦國對我趙國的攻勢,我趙國還能抵擋,但我等擔心的是秦國抽調此間的精銳……」

  「這一點平原君可以放心。」蒙仲笑著搖了搖頭:「秦國不敢的……除非秦國不想要函谷關了,否則,秦王絕不敢調走白起等人。」

  「那就好。」

  平原君趙勝故作放心地點了點頭,旋即,他看了一眼蒙仲,道出了他王兄趙王何派他前來的真正目的:「事實上,在下此番前來,還有一件事……」

  「平原君請講。」

  「是這樣的……」趙勝看了一眼蒙仲,低聲說道:「鑑於秦國這次的入侵,王兄認為當派一位上將坐鎮晉陽,且不知,何人能擔當此任?」

  「……」蒙仲愣了愣,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趙勝,旋即不動聲色地說道:「廉頗吧。廉頗勇謀兼具,可擔當此重任。」

  「廉頗麼?」趙勝點點頭,旋即目視著蒙仲目不轉睛地說道:「可在下卻認為,還有比廉頗更適合的人……」

  說罷,他也不等蒙仲做出反應,壓低聲音說道:「郾侯,在父王在世的那時,您就是父王內定的晉陽守……在下也聽說了,郾侯如今身兼魏宋韓三國的大司馬之職,身份尊貴、地位超然,由此可見父王的識人之明,奈何我趙國命運多舛,沙丘內亂,諸多賢臣良將被迫逃亡。如今,王兄已罷免李兌的相位,由在下愧居趙相一職,雖我趙勝才疏學淺,但心懷一腔報國的信念……眼下,趙奢已回歸我趙國,在趙奢的推薦下,王兄已派人前往楚國尋找龐煖,甚至於,就連劇辛、樂毅,王兄亦多番派人示好,倘若諸位能回歸我趙國,王兄定以上卿之爵相待……」

  「……」

  靜靜聽著趙勝的話,蒙仲心中感覺有點好笑。

  事到如今,趙王何還想著召回當年因趙國內亂而逃亡的那些人?可能麼?

  當年那些人中,趙奢恐怕是那唯一的例外了,畢竟趙奢本身就是嬴姓趙氏的旁宗子弟,最初逃亡燕國就是為了避免被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迫害,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長久地為燕國效力,所以後來才會拋下燕國的爵位返回趙國。

  至於劇辛與樂毅,暫且不說二人目前在燕國的地位,單說燕王職在他二人落魄之際提拔重用,託付『覆齊』的重任,這就註定劇辛與樂毅二人絕不會背叛燕王職。

  再說到他蒙仲,別說他如今深受魏王、宋王、韓王三位君主的器重,單單是當年趙王何默許趙成、李兌二人逼死趙主父,就註定蒙仲不會為趙何效力——就像他不願為宋國的前任君主宋偃效力一樣。

  長長吐了口氣,蒙仲對趙勝說道:「廉頗吧,廉頗足以擔任晉陽守。」

  「郾侯……」趙勝有些著急。

  抬手打斷了趙勝的話,蒙仲正色說道:「我大概明白了平原君此番的真正來意,但我只能說一句抱歉,我深受魏王、宋王、韓王三位君主的賞識與器重,絕無可能背棄三王、背棄三國……我很感激趙王,很感激平原君在提到晉陽守這個詞時仍然想到我蒙仲,但我這些年來,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接受這個位子……趙主父身故後,這件事就絕無可能了……當年趙國的內亂,我親身經歷,不怪任何人,只能說是各自立場不同,但在趙主父一方勢敗後,今日的趙王不依不饒,默許趙成、李兌二人要將趙主父置於死地,這件事我耿耿於懷……這些年,我兩度出使趙國,拜見趙王,這並不代表我忘卻了這件事,或者用傲慢一些的話來說,意味著我原諒了趙何……不,我不會原諒他,只是人死不能復生,況且又已過了那麼多年,因此對於這件事,我決定『算了』,但,算了,並不等於原諒……就像趙王至今仍坐視趙主父的陵墓坐落於趙齊邊境的靈丘,不肯將其遷回邯鄲,他不會原諒趙主父,我也不會原諒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