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馬車行駛的過程中,蒙仲從車窗觀察這座孟子居,他發現,孟子居的格局與莊子居其實也差不多,充其量就是周圍的房屋、田地多一些,與其說是一座居所,倒不如說像個鄉邑。

  「孟子有很多弟子吧?」

  蒙仲感慨地詢問惠盎道。

  惠盎笑著說出了解釋,據他所說,孟子的弟子並不多,至少比不過號稱有三千弟子的孔子,但弟子歸弟子,隨從歸隨從——哪怕沒有被孟子收為弟子,也願意跟隨在其左右的人,卻也不少。

  這些隨從以及其家眷,再加上孟子的弟子以及其家眷,這就使得孟子居的規模仿佛是一座小型的鄉邑。

  片刻後,馬車在一座仿佛宮殿似的建築前停了下來,旋即,惠盎帶著蒙仲下了馬車,邁步走進了這座建築。

  之所以說這座建築仿佛宮殿,倒不是因為它修建的奢華,而是因為它占地頗大,想來還是因為孟子的弟子較多的關係。

  走入這座姑且稱作府邸的建築,迎面便是一座門牆,門牆上用大篆字體寫著一個巨大的「儒」字——與蒙仲所了解的宋國的字稍有出入,大致還能辨認出來。

  轉過門牆,迎面便是一片空曠的院落,非常大,似乎比整個莊子居還要大,而此時,孟子正在這片院子裡,向諸弟子以及那些願意接受他的思想的隨從們,講述儒家經義。

  儒家是非常講究禮數的,這從座次就能體現出來。

  孟子獨坐在一場矮桌後,面朝諸弟子與隨從,在其面前左右兩側,設有縱向的坐席,這裡坐的大概是孟子的弟子,人人面前有桌,桌上又有書簡。

  而再往前,也就是越靠近惠盎、蒙仲所在的地方,卻是沒有桌的橫向席位,普通的弟子以及隨從們,一個個坐在一張草蓆上,面朝孟子,正襟危坐。

  蒙仲粗略數了數,這才發現院內的人竟有兩三百人之多。

  可能是注意到了惠盎、惠盎二人的到來,坐在最後的儒家門徒中,有一人回過頭來,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旋即又指了指一旁——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那邊擺放著一堆草蓆。

  見此,惠盎便帶著蒙仲各自取過一張草蓆來,坐在所有人的最後,靜靜聽著孟子授業解惑。

  第063章 孟子(一)

  說實話,對於儒家當代的掌門人物孟子,蒙仲還是頗為好奇的,但很可惜的是,此刻他坐在兩三百名儒家門徒的後面,根本看不到孟子的面容,這讓他只能暫時收起對孟子的好奇,靜靜聽著後者的講述。

  「……昔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干?)

  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禽子曰:假濟,為之乎?(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子弗應。

  可見,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翟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乾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在蒙仲的傾聽下,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平穩地講述道。

  『唔?』

  蒙仲微微一愣。

  此時孟子所講述的,是「楊朱」與墨子的得意弟子、且墨家第二代鉅子「禽滑(gǔ)厘(xī)」的一則對話。【PS:即「一毛不拔」典故的由來。】

  他當然知道孟子所說的「楊朱」是何人,那也是他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張「貴己」、「為我」,哪怕已經死去三四十年,但他的思想仍然影響著世人,跟蒙仲的恩師莊子這位「其思想不被世俗所接受」的道家聖賢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但是不可否認,孟子其實有歪曲楊朱思想的地方。

  蒙仲看過他道家聖賢列子所著的《列子》,書上也記載著這段楊子與禽子的對話。

  但是,楊子並不是被禽子說得啞口無言,而是不屑於回答。

  因為在《列子》中,這段對話還有後續——孟子只是截取了前一段而已。

  按《列子》所述,當時楊子不屑於回答,但他的弟子「孟孫陽」則反問禽子:如果讓你的肌膚受到些許損害但給你萬金,你願意麼?

  禽子表示可以。

  孟孫陽又問:若使你斷一肢,卻給你一個國家,你願意麼?

  禽子默然。

  此後孟孫陽又問:若割掉你的首級卻讓你得到天下,你願意麼?

  禽子啞口無言。

  最後孟孫陽對禽子說道:一根毛比肌膚微小,肌膚比一肢微小。然而,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肢體,雖然一根毛只有身體的萬分之一,但你為什麼要輕視它呢?

  禽子啞口無言。

  是的,被說到啞口無言的,其實反而是墨家第二代鉅子「禽滑厘」,而不是楊朱。

  而此刻,孟子只截取了前半段,仿佛顯得楊朱被禽子說得啞口無言似的,這或許瞞得過在場其他人,卻唯獨瞞不了蒙仲這位道家弟子。

  隨後,在孟子講述完這段對話後,陸續出現很多聲音批判楊朱的思想,斥責後者的思想「自私自利」。

  說實話,蒙仲稍稍有點為楊朱感到委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