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可能是馮家謀反,所以諸卿才沒有將馮熙列進來。”王沅解釋道。
李湛思量片刻, 下了一道詔令, 封馮熙的侄孫馮陽為博陸侯,繼承馮熙的香火, 奉祀他。此詔令一出,公卿們立刻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立刻推拒馮熙為麒麟閣功臣之首。
之後,李湛加封樂陵侯石堅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太子太傅姚彥為光祿勛,太子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王駿為右將軍,輔助太子李頊。
石堅等人進宮謝恩,李湛指著太子對眾人說道:“朕的病恐怕不能好了,而今我將太子託付給諸君,你們務必要盡心盡力輔助太子,不可違背我的意思。”
眾人下拜,“臣等謹遵陛下之命。”
李湛命太子拜石堅等人,太子一一相拜。最後李湛讓太子拜王沅,說道:“務必善待皇后及你的兄弟姐妹,有事不決可詢問皇后。”李頊恭謹地答應下來。
李湛猶如交代遺言一般說了這麼多話,然後讓眾人退下,王沅留下來陪伴他。李湛握著她的手,不勝唏噓,“唯有你陪朕到最後,百年之後與朕同穴。”
王沅強忍著心裡的難過,道:“陛下,說不定過幾日你的身子就好了。”
李湛笑道:“生死有命,朕已經想開,你也應當想開才對。朕走了之後,孩子們就交給你了,珣兒年紀太小,你好好撫養他。你立身正,日後貴為太后,天下必當尊你,太子柔仁,朕又加封你的兄弟為右將軍,掌部分京師屯兵,不會有人敢欺你,你且放心。”
王沅點頭,道:“我明白,我會善待后妃及陛下子女,請陛下放心。”
李湛道:“你我夫妻多年,你的為人朕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徽娟遠嫁匈奴和親,徽鸞婚事坎坷,珣兒太過幼小,朕實在放心不下這三個孩子,日後請你多多費心。”
王沅答應下來,之後幾日李湛陷入昏迷之中,清醒後想要見子女,李頊、李瑞、徽妘等人來建章 宮見李湛。公主們圍著李湛哭泣,李湛道:“不要哭泣。”然後一一叮囑子女們。李瑞哭的尤其傷心,李湛看著他嘆氣,“日後要多多保重,愛惜自己。”李瑞道:“父皇,我知道了。”
最後,李湛再次讓太子以祖宗的名義立誓,善待皇后及兄弟姐妹。
始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五,李湛薨逝。少府辦皇帝喪事,王沅哀哭不絕,幾次暈倒在大行皇帝靈前。徽君與徽鸞勸不住,最後是李頊帶著諸卿親自奉勸王沅保重,她才肯回殿歇息。
日子總是一天天向前過的,李湛的喪事過後,李頊正式登基為帝。太子府的姬妾們喜出望外,其中以董良娣最為歡喜,她抱起一對兒女喜出望外,昭惠問道:“娘,咱們是不是要搬家了啊?”
董良娣笑道:“是呀,咱們搬到宮裡去住,那裡有很大很大的屋子,還有數不清的下人服侍你,昭惠,你以後就是金枝玉葉的大公主了。”
李昀忙問道:“娘,那我是什麼呢?”
董良娣想了想,道:“你是你父皇的長子,以後肯定是太子了!”
“那娘就是皇后娘娘!”昭惠突然蹦出這麼一句話出來。
董良娣捏捏女兒的臉頰,“真是好甜的一張小嘴。”
李頊派人接府中太子妃及其他姬妾入宮。太子妃曹貞住昭陽殿,董良娣住了椒風殿,趙良娣住蕙草殿,至於其他姬妾則給安排進了長慶殿。
王沅已從椒房殿搬到長秋殿住,公孫柔嘉與她同住,李湛其他的嬪妃住進了長信宮與長樂宮。李頊對王沅很尊敬,每日晨昏定省,後宮之事都徵求王沅的意見。
傑米噠
一日,李頊過來請安後,然後對王沅說:“母后,我打算先封曹氏為昭儀,董氏為昭容,趙氏為修容,您覺得怎麼樣?”
李頊的後宮之事,王沅並沒有興趣參與,道:“我精神不濟,陛下自己決定吧。”
等李頊走後,公孫柔嘉嘆道:“看陛下這意思,估計是不打算封曹氏為後。”
曹貞不受寵愛,最重要的是沒有生育皇子,這就是她最大的劣勢,大皇子李昀是李頊唯一的兒子,活潑聰慧,能跑能跳,深得李頊的寵愛,李頊如果有意封他為太子,那麼皇后之位肯定會考慮董氏。
王沅笑道:“後宮嬪妃之爭的事情現在不是我們該管的事情,隨陛下與公卿們的意思吧。”
她與公孫柔嘉商議起釋放宮人出宮的事情來,將掖庭未受李湛寵信的宮女們贈給銀兩,釋放歸家,眾人紛紛稱頌太后的仁德。
傑米噠
關於立誰為皇后,朝堂之上出現了兩種聲音,大部分人主張立曹貞為後,理由是曹貞是先帝親自為陛下選定的太子妃,出身名門,幼承庭訓,知書達理;另一小部分人則主張立董昭容,認為董氏生有皇子,理當成為皇后。
李頊久久拿不定主意,光祿勛姚彥進言道:“陛下,孔子言,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先帝為您選定了曹氏為太子妃,曹氏為太子妃期間,雅性寬仁,又是平陽侯的後人,這樣的人才能母儀天下呀。難道陛下,您要違背先帝的意思嗎?”姚彥俯首叩地。
李頊忙說:“太傅您誤會了,朕不敢違背先帝的意思。您快起身吧。”他親自扶著姚彥起身。
董氏知道後,心裡急得不行,曹貞是正室嫡妻,家世好,公卿們多與曹家有舊,曹貞得到朝堂上大部分人的支持。董氏看著自己的兒子,狠狠道:“曹氏無子,竟肖想皇后之位,我實在不服!”
李湛思量片刻, 下了一道詔令, 封馮熙的侄孫馮陽為博陸侯,繼承馮熙的香火, 奉祀他。此詔令一出,公卿們立刻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立刻推拒馮熙為麒麟閣功臣之首。
之後,李湛加封樂陵侯石堅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太子太傅姚彥為光祿勛,太子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王駿為右將軍,輔助太子李頊。
石堅等人進宮謝恩,李湛指著太子對眾人說道:“朕的病恐怕不能好了,而今我將太子託付給諸君,你們務必要盡心盡力輔助太子,不可違背我的意思。”
眾人下拜,“臣等謹遵陛下之命。”
李湛命太子拜石堅等人,太子一一相拜。最後李湛讓太子拜王沅,說道:“務必善待皇后及你的兄弟姐妹,有事不決可詢問皇后。”李頊恭謹地答應下來。
李湛猶如交代遺言一般說了這麼多話,然後讓眾人退下,王沅留下來陪伴他。李湛握著她的手,不勝唏噓,“唯有你陪朕到最後,百年之後與朕同穴。”
王沅強忍著心裡的難過,道:“陛下,說不定過幾日你的身子就好了。”
李湛笑道:“生死有命,朕已經想開,你也應當想開才對。朕走了之後,孩子們就交給你了,珣兒年紀太小,你好好撫養他。你立身正,日後貴為太后,天下必當尊你,太子柔仁,朕又加封你的兄弟為右將軍,掌部分京師屯兵,不會有人敢欺你,你且放心。”
王沅點頭,道:“我明白,我會善待后妃及陛下子女,請陛下放心。”
李湛道:“你我夫妻多年,你的為人朕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徽娟遠嫁匈奴和親,徽鸞婚事坎坷,珣兒太過幼小,朕實在放心不下這三個孩子,日後請你多多費心。”
王沅答應下來,之後幾日李湛陷入昏迷之中,清醒後想要見子女,李頊、李瑞、徽妘等人來建章 宮見李湛。公主們圍著李湛哭泣,李湛道:“不要哭泣。”然後一一叮囑子女們。李瑞哭的尤其傷心,李湛看著他嘆氣,“日後要多多保重,愛惜自己。”李瑞道:“父皇,我知道了。”
最後,李湛再次讓太子以祖宗的名義立誓,善待皇后及兄弟姐妹。
始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五,李湛薨逝。少府辦皇帝喪事,王沅哀哭不絕,幾次暈倒在大行皇帝靈前。徽君與徽鸞勸不住,最後是李頊帶著諸卿親自奉勸王沅保重,她才肯回殿歇息。
日子總是一天天向前過的,李湛的喪事過後,李頊正式登基為帝。太子府的姬妾們喜出望外,其中以董良娣最為歡喜,她抱起一對兒女喜出望外,昭惠問道:“娘,咱們是不是要搬家了啊?”
董良娣笑道:“是呀,咱們搬到宮裡去住,那裡有很大很大的屋子,還有數不清的下人服侍你,昭惠,你以後就是金枝玉葉的大公主了。”
李昀忙問道:“娘,那我是什麼呢?”
董良娣想了想,道:“你是你父皇的長子,以後肯定是太子了!”
“那娘就是皇后娘娘!”昭惠突然蹦出這麼一句話出來。
董良娣捏捏女兒的臉頰,“真是好甜的一張小嘴。”
李頊派人接府中太子妃及其他姬妾入宮。太子妃曹貞住昭陽殿,董良娣住了椒風殿,趙良娣住蕙草殿,至於其他姬妾則給安排進了長慶殿。
王沅已從椒房殿搬到長秋殿住,公孫柔嘉與她同住,李湛其他的嬪妃住進了長信宮與長樂宮。李頊對王沅很尊敬,每日晨昏定省,後宮之事都徵求王沅的意見。
傑米噠
一日,李頊過來請安後,然後對王沅說:“母后,我打算先封曹氏為昭儀,董氏為昭容,趙氏為修容,您覺得怎麼樣?”
李頊的後宮之事,王沅並沒有興趣參與,道:“我精神不濟,陛下自己決定吧。”
等李頊走後,公孫柔嘉嘆道:“看陛下這意思,估計是不打算封曹氏為後。”
曹貞不受寵愛,最重要的是沒有生育皇子,這就是她最大的劣勢,大皇子李昀是李頊唯一的兒子,活潑聰慧,能跑能跳,深得李頊的寵愛,李頊如果有意封他為太子,那麼皇后之位肯定會考慮董氏。
王沅笑道:“後宮嬪妃之爭的事情現在不是我們該管的事情,隨陛下與公卿們的意思吧。”
她與公孫柔嘉商議起釋放宮人出宮的事情來,將掖庭未受李湛寵信的宮女們贈給銀兩,釋放歸家,眾人紛紛稱頌太后的仁德。
傑米噠
關於立誰為皇后,朝堂之上出現了兩種聲音,大部分人主張立曹貞為後,理由是曹貞是先帝親自為陛下選定的太子妃,出身名門,幼承庭訓,知書達理;另一小部分人則主張立董昭容,認為董氏生有皇子,理當成為皇后。
李頊久久拿不定主意,光祿勛姚彥進言道:“陛下,孔子言,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先帝為您選定了曹氏為太子妃,曹氏為太子妃期間,雅性寬仁,又是平陽侯的後人,這樣的人才能母儀天下呀。難道陛下,您要違背先帝的意思嗎?”姚彥俯首叩地。
李頊忙說:“太傅您誤會了,朕不敢違背先帝的意思。您快起身吧。”他親自扶著姚彥起身。
董氏知道後,心裡急得不行,曹貞是正室嫡妻,家世好,公卿們多與曹家有舊,曹貞得到朝堂上大部分人的支持。董氏看著自己的兒子,狠狠道:“曹氏無子,竟肖想皇后之位,我實在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