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達子長身一揖,鄭重道:“當初如果不是伯伯和伯娘幫助,齊達連能不能活下來都不知道,更不會有今天。伯伯伯娘請受我一拜。”這一拜是真心實意的,當初要是沒有根生一家時不時的救濟,只怕他早就餓死了。
根生站著不動昂然受了齊達的全禮,“好,好孩子1一邊的於是卻不敢受齊達的全禮,在齊達彎腰的時候側開了身子回了一個福禮。
跟一邊的大毛夫婦問了兩句,又讓齊又給長輩行了禮並一個一個的介紹了,然後齊達才把目光轉向一邊的二狗子,還有他身邊的女人。
“二狗哥,好久不見了。”因為是同輩,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規矩,而且齊達也不想用規矩拘了這個少時沒少維護自己的玩伴,“現在一切還好嗎?”
“挺好,挺好。”二狗子有些緊張的點頭。面對著如今明顯不是一個世界的昔日玩伴,在他無意間露出來的風雅貴氣之下,二狗子早把出門前父母親的吩咐忘記到了九霄雲外,只能一味的贊和點頭。
齊達心頭忽而有些發酸,如果他沒有出去,是不是終究也會變成二狗子這個樣子?不過假設只能是假設,他把目光轉向一旁完全看不出實際年紀的婦人,左右手交合推手稍微向下,作揖道,“齊達見過嫂子。”
那婦人手慌腳亂的回禮,“不敢不敢,奴家也見過大人。”
旁邊的齊又見狀“撲哧”一下悶笑出聲來。那婦人明顯聽見了,偏黑的臉上立時漲得發紫。
齊達回過頭狠狠瞪了齊又一眼,然後招呼幾人進屋坐下,“倉促回來,屋子裡什麼都沒有,也就是喊大家坐坐喝口熱水罷了。”
根生因為年紀最大,坐在上首,“今天一時半會兒怕是也收拾不出來什麼了,要是還不嫌棄伯伯家的粗茶淡飯,今天晚上就到我家裡湊合著吃一頓,怎麼樣?”
齊達無奈一笑,“伯伯的好意,我怎麼敢拒絕?不過來之前就說了今天要到村正家裡吃飯。”齊達搖頭,“小子分身乏術,只有改天再叨擾伯伯伯娘了。”
“怎麼這樣啊?”于氏一臉失望,試探著提議道,“要不這樣,達子你去村正家,又子就留在我們家吃飯。好久不見了,我想又子得緊。”
齊達還沒有回答,袖子已經被齊又拉扯住不斷的搖晃了,明顯是在表達不願意的意思。齊達也沒有答應的意思,本來答應村正就是要全家去的,這樣也太不給人家面子了,“伯娘說什麼話呢,沒有這樣厚此薄彼的,敢情伯娘眼底就我這個弟弟了吧?”
根生轉頭狠狠瞪了自己婆娘一眼,然後對著齊達道,“不要理她。年紀越大越糊塗。你儘管去,以後有空再過來伯伯家瞧瞧。”
“那是肯定的。”齊達笑吟吟回答。
一邊的大毛不甘被忽視,熱切的道,“對了,達子,知道你回來,我這就急匆匆稱了二十斤米過來,你先吃著。穀子的話,過兩天到我家去稱1這些年齊達家裡的田地一直是大毛夫婦種著,按照當初的約定,每畝地每年得給齊達三斗穀子。
“嗯,麻煩大毛叔了。”
“你嫂子得知你今天回來,還特意到菜園裡打了兩把豇豆幾個茄子送過來。”于氏插嘴,“達子啊,你伯娘家的菜園還在老地方,以後缺什麼,不用問,只管上菜園裡打去1旁邊的齊又睜著眼睛道:“伯娘,老地方在哪?”
……
目送著兩家人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門外的小徑轉彎處,齊又捂著嘴大大的打了個呵欠,“哥哥,待會兒我們去村正家裡也要這樣麼?”
齊達回頭給了齊又頭上一個爆栗,“看看你剛才那樣子!在京城裡的時候你也是這麼混的?”
齊又撇嘴,“那不同嘛。還鄉親呢,看那樣子。”
齊達微微吁了口氣,“他們以前確實幫了我們良多,現在對我們抱有一些希冀也是應該的。你讀了書難道不希望考中麼?付出了,就沒有不希望回報的。”
齊又轉了轉眼珠,“那,交州的時候,張華哥哥對我們這麼好,是在希望什麼回報呢?”
齊達狼狽的嗆咳一聲,“我怎麼知道?”
第96章
接下來的幾天,齊達幾乎沒有在自家開過火。第一天是村正,第二天是族裡的幾個長輩,第三天——
第三天齊達堅決拒絕了村里人家的邀請,他要去拜訪恩師。
說起來他早該去拜訪張先生的。可是想到張華,他就覺得心虛,所以一拖就拖到了今天。
此間習俗,走訪人家或者清早,或者傍晚,這樣剛好可以趕飯,方便主人家招待。因為早飯過後人家差不多都上山下地幹活去了,根本沒有空招待客人。
所以大清早的,齊達就把齊又叫了起來。兩兄弟還有何西好一通忙活,總算趕在太陽升起前出了門。
到了村口,剛好看到俊俊抱著一個籃子從他家院子裡走出來,抬眼看到齊達,急忙招手,“達子,去哪裡?”
齊達舉了舉手裡的東西,“我去看先生!你嘞?”
“等我下!我也起!”俊俊加快了腳步。
齊達挑了挑眉,看到隨著俊俊喊話的傳來,俊俊背後的院門口出現了兩個提著柴刀的貴公子,正是前兩天被村民們騷擾得不勝其煩的杜維曹果二人。
俊俊家在出村路下方,有一個比較高比較陡的坎,距離倒是沒有多遠,因而俊俊沒多時就氣喘吁吁的上來了,回頭,正好看到那兩人舉著柴刀對著齊達齜牙裂嘴威脅齊達不准對俊俊怎麼怎麼樣,當下一個白眼飛過去,惡狠狠道:“你們在幹什麼?還不快去劈柴!今天我回來之前要是沒有把那堆柴劈好,哼!”
眼看著兩人被俊俊的恐嚇威脅逼得縮了回去,俊俊滿意的收回目光,對上齊達吃驚的視線,一下子就臉紅了,“達子,我們——其實,他們兩個——”
“沒事,”齊達不自在的轉開目光,“我們走吧,再磨蹭可就趕不到早飯了。”
從這裡去書院其實並不用太多時間,只是兩個人都算是衣錦還鄉,一路上不斷的有人堵著打招呼說話,所以到書院的時候那邊已經開課了。
雖然鄉下人家一切依著這裡的規矩,可是畢竟是師長,所以頭天齊達兩人就遞了拜帖過去。因此到了書院門前的時候,師母已經等在那裡了。
遠遠看見溫柔敦厚的師母站在門口,齊達幾人連忙快步上前,長揖問禮,“學生齊達/齊文俊/齊又見過師母。”
師母微微欠身還了一禮,面上滿是溫厚關切的笑容,“快些進來吧,就等著你們了。”
因為路上耽擱了些時間,一邊的書堂里已經響起了琅琅的讀書聲,齊達想起當初在這裡讀書的日子,心頭一陣溫馨,“師母,先生還好嗎?”
“還能怎麼樣?不就是那個倔性子。”師母溫厚的笑著,以自己的方式調侃著不在場的丈夫,同時招呼幾人進後院的廳堂休息,“這是又子吧,這麼大了。”
“師母。”齊又不好意思的紅了臉。在他不多的關於家鄉的記憶中,這位溫柔的師母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直到現在他還隱約能回憶起當初師母溫柔的拿出張華的零嘴兒來哄自己的情景。
“你們先坐會兒,我去叫你們先生回來。”師母殷勤的拿出一碟炒杏仁和一些杏脯擺在廳中的小桌上,“你們先吃點東西玩兒。”最後一句話是對著齊又說的。
俊俊現在比起以前在小院的時候甚至以前任何一個時候都要有活力的多了。他伸手拿過桌上的兩碟零嘴兒送到齊又面前,“小又子,來!吃你的零嘴兒。”以前在這裡的時候,師母的零嘴兒從來都是齊又的,就是師母的親生兒子張華都要往後排。
齊又紅著臉瞪了俊俊一眼,反擊道:“俊哥哥,你準備給先生的那幾本古籍是從哪個那裡拿來的?”
這下輪到俊俊吃癟了。
幸好沒過多久先生就進來了。幾個人先後給先生問禮,然後獻上各自早先準備好的禮物。齊達的是來自交州的一枝二尺高的珊瑚,還有張華自己準備的禮物和書信;齊又的則是他和他的小朋友外出遊玩時撿的貝殼讓人加工成的松鶴延年圖。除去張華的書信,都是些土物。而俊俊送的則是幾本古籍孤本,毫無疑問的來自二人組之一。
齊達自從十六歲那年出去,到現在二十三歲,已經是整整七年的時間,包括張華在內,都沒有回來了。而俊俊比齊達他們提前出去一年,到如今已經是八年了。眼下雖然大家看著都還是年輕模樣,但是七八年時間的宦海浮沉,無論是誰都不再是初出山村的淳樸少年樣了。
先生看著倒是沒見什麼老態,依舊腰杆挺得筆直面色嚴肅的坐在上首,看著和當年指點他們的時候沒有什麼差別。不過,接過齊達帶來的張華的家信的時候,先生還是激動了起來。一時之間,一向極注重禮節的先生竟也顧不得還有客人在,就這麼拆開信當著眾人的面看起來。
張華的信並不多,也就薄薄的三張紙。先生又是素來一目十行的,就算是因為這是兒子的書信而看得格外仔細了些,也沒用多少時間就看完了。然後,先生的臉色就分外詭異起來。
師母一直注意著丈夫的臉色,看他臉色由剛開始的矜持的狂喜——這個是只有師母才能看得出來的——轉為得意,心知定然是看到了兒子得意的地方。可是後面的詭異,師母就不理解了。
與只會持家的普通婦人不同,師母是個能識文斷字、頗有幾分才華的奇女子。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向古板的先生才會對偶爾男裝混進來的女學生睜隻眼閉睜眼。所以當下覺得不對的師母就伸手了過去,“怎麼了?”
先生用詭異的眼神看了眼齊達,把手裡的信紙遞了過去,乾巴巴的道:“你自己看。”
師母滿臉狐疑的接過先生遞過來的書信,目光直接下移到信紙的最下面,一句話直直映入眼帘——
“兒欲以衡文(齊達的字)為妻,奈何不許,乞二老從旁說之。再拜頓首。”
——————
因為心虛,齊達一直沒太敢直視先生和師母二人,甚至連目光也有意的避開先生的方向,一直在廳堂兩面的牆壁上掛著的字畫上面游移。
所以,等他發現不對勁而把目光投過去的時候,師母已經收拾起信件招呼大家吃飯了。
根生站著不動昂然受了齊達的全禮,“好,好孩子1一邊的於是卻不敢受齊達的全禮,在齊達彎腰的時候側開了身子回了一個福禮。
跟一邊的大毛夫婦問了兩句,又讓齊又給長輩行了禮並一個一個的介紹了,然後齊達才把目光轉向一邊的二狗子,還有他身邊的女人。
“二狗哥,好久不見了。”因為是同輩,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規矩,而且齊達也不想用規矩拘了這個少時沒少維護自己的玩伴,“現在一切還好嗎?”
“挺好,挺好。”二狗子有些緊張的點頭。面對著如今明顯不是一個世界的昔日玩伴,在他無意間露出來的風雅貴氣之下,二狗子早把出門前父母親的吩咐忘記到了九霄雲外,只能一味的贊和點頭。
齊達心頭忽而有些發酸,如果他沒有出去,是不是終究也會變成二狗子這個樣子?不過假設只能是假設,他把目光轉向一旁完全看不出實際年紀的婦人,左右手交合推手稍微向下,作揖道,“齊達見過嫂子。”
那婦人手慌腳亂的回禮,“不敢不敢,奴家也見過大人。”
旁邊的齊又見狀“撲哧”一下悶笑出聲來。那婦人明顯聽見了,偏黑的臉上立時漲得發紫。
齊達回過頭狠狠瞪了齊又一眼,然後招呼幾人進屋坐下,“倉促回來,屋子裡什麼都沒有,也就是喊大家坐坐喝口熱水罷了。”
根生因為年紀最大,坐在上首,“今天一時半會兒怕是也收拾不出來什麼了,要是還不嫌棄伯伯家的粗茶淡飯,今天晚上就到我家裡湊合著吃一頓,怎麼樣?”
齊達無奈一笑,“伯伯的好意,我怎麼敢拒絕?不過來之前就說了今天要到村正家裡吃飯。”齊達搖頭,“小子分身乏術,只有改天再叨擾伯伯伯娘了。”
“怎麼這樣啊?”于氏一臉失望,試探著提議道,“要不這樣,達子你去村正家,又子就留在我們家吃飯。好久不見了,我想又子得緊。”
齊達還沒有回答,袖子已經被齊又拉扯住不斷的搖晃了,明顯是在表達不願意的意思。齊達也沒有答應的意思,本來答應村正就是要全家去的,這樣也太不給人家面子了,“伯娘說什麼話呢,沒有這樣厚此薄彼的,敢情伯娘眼底就我這個弟弟了吧?”
根生轉頭狠狠瞪了自己婆娘一眼,然後對著齊達道,“不要理她。年紀越大越糊塗。你儘管去,以後有空再過來伯伯家瞧瞧。”
“那是肯定的。”齊達笑吟吟回答。
一邊的大毛不甘被忽視,熱切的道,“對了,達子,知道你回來,我這就急匆匆稱了二十斤米過來,你先吃著。穀子的話,過兩天到我家去稱1這些年齊達家裡的田地一直是大毛夫婦種著,按照當初的約定,每畝地每年得給齊達三斗穀子。
“嗯,麻煩大毛叔了。”
“你嫂子得知你今天回來,還特意到菜園裡打了兩把豇豆幾個茄子送過來。”于氏插嘴,“達子啊,你伯娘家的菜園還在老地方,以後缺什麼,不用問,只管上菜園裡打去1旁邊的齊又睜著眼睛道:“伯娘,老地方在哪?”
……
目送著兩家人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門外的小徑轉彎處,齊又捂著嘴大大的打了個呵欠,“哥哥,待會兒我們去村正家裡也要這樣麼?”
齊達回頭給了齊又頭上一個爆栗,“看看你剛才那樣子!在京城裡的時候你也是這麼混的?”
齊又撇嘴,“那不同嘛。還鄉親呢,看那樣子。”
齊達微微吁了口氣,“他們以前確實幫了我們良多,現在對我們抱有一些希冀也是應該的。你讀了書難道不希望考中麼?付出了,就沒有不希望回報的。”
齊又轉了轉眼珠,“那,交州的時候,張華哥哥對我們這麼好,是在希望什麼回報呢?”
齊達狼狽的嗆咳一聲,“我怎麼知道?”
第96章
接下來的幾天,齊達幾乎沒有在自家開過火。第一天是村正,第二天是族裡的幾個長輩,第三天——
第三天齊達堅決拒絕了村里人家的邀請,他要去拜訪恩師。
說起來他早該去拜訪張先生的。可是想到張華,他就覺得心虛,所以一拖就拖到了今天。
此間習俗,走訪人家或者清早,或者傍晚,這樣剛好可以趕飯,方便主人家招待。因為早飯過後人家差不多都上山下地幹活去了,根本沒有空招待客人。
所以大清早的,齊達就把齊又叫了起來。兩兄弟還有何西好一通忙活,總算趕在太陽升起前出了門。
到了村口,剛好看到俊俊抱著一個籃子從他家院子裡走出來,抬眼看到齊達,急忙招手,“達子,去哪裡?”
齊達舉了舉手裡的東西,“我去看先生!你嘞?”
“等我下!我也起!”俊俊加快了腳步。
齊達挑了挑眉,看到隨著俊俊喊話的傳來,俊俊背後的院門口出現了兩個提著柴刀的貴公子,正是前兩天被村民們騷擾得不勝其煩的杜維曹果二人。
俊俊家在出村路下方,有一個比較高比較陡的坎,距離倒是沒有多遠,因而俊俊沒多時就氣喘吁吁的上來了,回頭,正好看到那兩人舉著柴刀對著齊達齜牙裂嘴威脅齊達不准對俊俊怎麼怎麼樣,當下一個白眼飛過去,惡狠狠道:“你們在幹什麼?還不快去劈柴!今天我回來之前要是沒有把那堆柴劈好,哼!”
眼看著兩人被俊俊的恐嚇威脅逼得縮了回去,俊俊滿意的收回目光,對上齊達吃驚的視線,一下子就臉紅了,“達子,我們——其實,他們兩個——”
“沒事,”齊達不自在的轉開目光,“我們走吧,再磨蹭可就趕不到早飯了。”
從這裡去書院其實並不用太多時間,只是兩個人都算是衣錦還鄉,一路上不斷的有人堵著打招呼說話,所以到書院的時候那邊已經開課了。
雖然鄉下人家一切依著這裡的規矩,可是畢竟是師長,所以頭天齊達兩人就遞了拜帖過去。因此到了書院門前的時候,師母已經等在那裡了。
遠遠看見溫柔敦厚的師母站在門口,齊達幾人連忙快步上前,長揖問禮,“學生齊達/齊文俊/齊又見過師母。”
師母微微欠身還了一禮,面上滿是溫厚關切的笑容,“快些進來吧,就等著你們了。”
因為路上耽擱了些時間,一邊的書堂里已經響起了琅琅的讀書聲,齊達想起當初在這裡讀書的日子,心頭一陣溫馨,“師母,先生還好嗎?”
“還能怎麼樣?不就是那個倔性子。”師母溫厚的笑著,以自己的方式調侃著不在場的丈夫,同時招呼幾人進後院的廳堂休息,“這是又子吧,這麼大了。”
“師母。”齊又不好意思的紅了臉。在他不多的關於家鄉的記憶中,這位溫柔的師母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直到現在他還隱約能回憶起當初師母溫柔的拿出張華的零嘴兒來哄自己的情景。
“你們先坐會兒,我去叫你們先生回來。”師母殷勤的拿出一碟炒杏仁和一些杏脯擺在廳中的小桌上,“你們先吃點東西玩兒。”最後一句話是對著齊又說的。
俊俊現在比起以前在小院的時候甚至以前任何一個時候都要有活力的多了。他伸手拿過桌上的兩碟零嘴兒送到齊又面前,“小又子,來!吃你的零嘴兒。”以前在這裡的時候,師母的零嘴兒從來都是齊又的,就是師母的親生兒子張華都要往後排。
齊又紅著臉瞪了俊俊一眼,反擊道:“俊哥哥,你準備給先生的那幾本古籍是從哪個那裡拿來的?”
這下輪到俊俊吃癟了。
幸好沒過多久先生就進來了。幾個人先後給先生問禮,然後獻上各自早先準備好的禮物。齊達的是來自交州的一枝二尺高的珊瑚,還有張華自己準備的禮物和書信;齊又的則是他和他的小朋友外出遊玩時撿的貝殼讓人加工成的松鶴延年圖。除去張華的書信,都是些土物。而俊俊送的則是幾本古籍孤本,毫無疑問的來自二人組之一。
齊達自從十六歲那年出去,到現在二十三歲,已經是整整七年的時間,包括張華在內,都沒有回來了。而俊俊比齊達他們提前出去一年,到如今已經是八年了。眼下雖然大家看著都還是年輕模樣,但是七八年時間的宦海浮沉,無論是誰都不再是初出山村的淳樸少年樣了。
先生看著倒是沒見什麼老態,依舊腰杆挺得筆直面色嚴肅的坐在上首,看著和當年指點他們的時候沒有什麼差別。不過,接過齊達帶來的張華的家信的時候,先生還是激動了起來。一時之間,一向極注重禮節的先生竟也顧不得還有客人在,就這麼拆開信當著眾人的面看起來。
張華的信並不多,也就薄薄的三張紙。先生又是素來一目十行的,就算是因為這是兒子的書信而看得格外仔細了些,也沒用多少時間就看完了。然後,先生的臉色就分外詭異起來。
師母一直注意著丈夫的臉色,看他臉色由剛開始的矜持的狂喜——這個是只有師母才能看得出來的——轉為得意,心知定然是看到了兒子得意的地方。可是後面的詭異,師母就不理解了。
與只會持家的普通婦人不同,師母是個能識文斷字、頗有幾分才華的奇女子。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向古板的先生才會對偶爾男裝混進來的女學生睜隻眼閉睜眼。所以當下覺得不對的師母就伸手了過去,“怎麼了?”
先生用詭異的眼神看了眼齊達,把手裡的信紙遞了過去,乾巴巴的道:“你自己看。”
師母滿臉狐疑的接過先生遞過來的書信,目光直接下移到信紙的最下面,一句話直直映入眼帘——
“兒欲以衡文(齊達的字)為妻,奈何不許,乞二老從旁說之。再拜頓首。”
——————
因為心虛,齊達一直沒太敢直視先生和師母二人,甚至連目光也有意的避開先生的方向,一直在廳堂兩面的牆壁上掛著的字畫上面游移。
所以,等他發現不對勁而把目光投過去的時候,師母已經收拾起信件招呼大家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