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頁
稍後,李世民讓妃子們帶著皇兒都回殿各自歇息不必熬夜了。自己則是坐在病房外,一直坐到了天亮。
這時,幾名御醫才神形疲憊了走了出來,看到皇帝仍然坐在這裡,不禁有些傻了眼,急忙上前來參拜。
“情況如何了?”李世民的神情也有些疲憊了。連著行軍數日又熬了夜,眼睛也有些紅腫。
“回陛下。臣等竭盡全力……算是將太上皇從鬼門關給拉回來了。不過……恕罪臣能無能,太上皇頂多還能在病床上支撐一個月的時間。而且。很有可能會一直神志模糊癱睡不醒。”
那與死人何異?李世民鬱悶的想到了這一點。擺了擺手,示意這些御醫們下去休息一下。然後。他自己走進了病房之中。
李适躺在病床上。身上蓋著背子,一臉通紅還有些浮腫,昏迷不醒。
李世民走到榻邊看了他幾眼。輕嘆了一口氣,替他掖了掖被子,正要轉身離開。不料李适卻在身後突然說話了:“皇上,我能求你一件事情麼?”
李世民驚訝的轉頭一看,李适的眼睛居然睜開了一條縫兒。正在哆哆嗦嗦的想說話。
李世民急忙將耳朵湊到他的嘴邊:“父皇你說。”
“我、我想見……”李适地眼睛裡湧出了一些淚來。“二郎和……燕兒。”
二郎即是被李世民送到了西川的前太子、賢王李涌,燕兒。則是李适最喜歡地小女兒、文安公主地乳名。
李世民輕輕的吐了一口氣:“我答應你。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多、多謝皇上啊……”李适閉上了眼睛,兩行眼淚流到了臉上。
李世民伸手替他擦了一下眼淚,招呼幾個值守地御醫和宮女們進來伺候,然後飛快的走了出來,喚來俱文珍。
“俱文珍,隨朕到武德殿御書房來伺候,請傳國御璽。朕,要馬上下發兩道緊急諭令!八里加急,送往西川與漠北!”當天,文武百官都滿心歡喜的來上朝,等著給皇帝賀喜好討個彩頭。不料,皇帝的近侍宦官們跑到東西朝堂來傳旨,說宮中有事,皇帝不早朝。
眾臣都有些驚訝,愕然不解。自然而然的,大家都想國舅武元衡進一趟宮,探個口風。
武元衡是國戚,進宮容易。這個時候他也有些擔心起來,於是進了宮。
武元衡來到武德殿地時候,李世民正有些腦子昏沉想睡覺了。但一見到武元衡又馬上有了精神睡意全無:“伯蒼啊,快來跟朕聊一聊。”
武元衡見皇帝神色有異,不覺問道:“陛下,宮中發生了什麼大事?”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將太上皇李适地事情告之了武元衡。
武元衡驚詫的道:“太上皇昨日還上了朝,吩咐下來許多事情。微臣見他身體很好呀!沒想到,突然之間就……哎!”
“人有旦夕禍福呀!”李世民嘆道,“朕已經下了急令,讓賢王李誦火速進京來侍孝。另外,讓房慈無論如何也要將文安公主請到京城來。否則,他就不要回來見朕了。”
武元衡立定在那裡,輕輕地搖頭。
李世民眼神灼灼的看了武元衡一眼,說道:“伯蒼。假如太上皇突然駕崩,朕可能會按照祖制丁憂守孝一段時間。雖然時間未必會有三年之久,但總不會太短。少則半月,多則半年是必須的。這段時間,朝中該當如何處置?”
武元衡心中一驚,表情不變的說道:“按照規矩,皇帝雖然丁憂服喪,仍可居於幕後主事。宰相輔政,最終還是由皇帝定奪。”
“朕莫非就不能真的丁憂服喪,歇息一段時間嗎?”李世民的眼神變得有些詭譎,試探的問,“為何不能讓皇子監國?”
武元衡渾然一驚:皇帝終於說出想說的話來了!
“嗯,怎麼不說話?”李世民問。
“這……”武元衡猶豫了一下,抬頭看向皇帝的眼睛,遇到凌厲的目光。他吞吐了一下,說道:“眾所皆知,皇子年幼,恐怕一時無法主理國事。之前陛下御駕親征,還是太上皇監國的……”
李世民有些煩悶的將手中一份摺子砸到桌上:“算了,別跟朕繞***。說明白了,你認為朕現在是不是應該立儲?”
武元衡鄭重的拱手拜下來:“應該。”
“為何?”
武元衡清了一下嗓子,朗朗說道:“現如今,大唐帝國蒸蒸日上,已有盛世之相。太子乃國之根基,帝室希望。早日立儲,有利於穩定朝堂局勢,有利於陛下儘早培養將來的接班之人。好讓景興大唐的盛世,延續下去。國儲一日不立,則後宮一日不穩。後宮不穩,則朝堂不寧。由此,則天下不寧。”
“好了、好了。朕就知道,你肯定會像個教書先生一樣跟朕說這許多的大道理。”李世民不客氣的說道,“伯蒼,你我情同兄弟,能不能不說這些冠冕堂皇的套話?說一個讓朕最能信服的理由。”
武元衡不由得笑了一笑:“那微臣可就說了:立儲乃是陛下家事。齊家治國平天下。陛下將後面兩件大事都給辦了,為何遲遲不辦前面那件?立儲有百利而無大弊,陛下當速行。”
這時,幾名御醫才神形疲憊了走了出來,看到皇帝仍然坐在這裡,不禁有些傻了眼,急忙上前來參拜。
“情況如何了?”李世民的神情也有些疲憊了。連著行軍數日又熬了夜,眼睛也有些紅腫。
“回陛下。臣等竭盡全力……算是將太上皇從鬼門關給拉回來了。不過……恕罪臣能無能,太上皇頂多還能在病床上支撐一個月的時間。而且。很有可能會一直神志模糊癱睡不醒。”
那與死人何異?李世民鬱悶的想到了這一點。擺了擺手,示意這些御醫們下去休息一下。然後。他自己走進了病房之中。
李适躺在病床上。身上蓋著背子,一臉通紅還有些浮腫,昏迷不醒。
李世民走到榻邊看了他幾眼。輕嘆了一口氣,替他掖了掖被子,正要轉身離開。不料李适卻在身後突然說話了:“皇上,我能求你一件事情麼?”
李世民驚訝的轉頭一看,李适的眼睛居然睜開了一條縫兒。正在哆哆嗦嗦的想說話。
李世民急忙將耳朵湊到他的嘴邊:“父皇你說。”
“我、我想見……”李适地眼睛裡湧出了一些淚來。“二郎和……燕兒。”
二郎即是被李世民送到了西川的前太子、賢王李涌,燕兒。則是李适最喜歡地小女兒、文安公主地乳名。
李世民輕輕的吐了一口氣:“我答應你。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多、多謝皇上啊……”李适閉上了眼睛,兩行眼淚流到了臉上。
李世民伸手替他擦了一下眼淚,招呼幾個值守地御醫和宮女們進來伺候,然後飛快的走了出來,喚來俱文珍。
“俱文珍,隨朕到武德殿御書房來伺候,請傳國御璽。朕,要馬上下發兩道緊急諭令!八里加急,送往西川與漠北!”當天,文武百官都滿心歡喜的來上朝,等著給皇帝賀喜好討個彩頭。不料,皇帝的近侍宦官們跑到東西朝堂來傳旨,說宮中有事,皇帝不早朝。
眾臣都有些驚訝,愕然不解。自然而然的,大家都想國舅武元衡進一趟宮,探個口風。
武元衡是國戚,進宮容易。這個時候他也有些擔心起來,於是進了宮。
武元衡來到武德殿地時候,李世民正有些腦子昏沉想睡覺了。但一見到武元衡又馬上有了精神睡意全無:“伯蒼啊,快來跟朕聊一聊。”
武元衡見皇帝神色有異,不覺問道:“陛下,宮中發生了什麼大事?”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將太上皇李适地事情告之了武元衡。
武元衡驚詫的道:“太上皇昨日還上了朝,吩咐下來許多事情。微臣見他身體很好呀!沒想到,突然之間就……哎!”
“人有旦夕禍福呀!”李世民嘆道,“朕已經下了急令,讓賢王李誦火速進京來侍孝。另外,讓房慈無論如何也要將文安公主請到京城來。否則,他就不要回來見朕了。”
武元衡立定在那裡,輕輕地搖頭。
李世民眼神灼灼的看了武元衡一眼,說道:“伯蒼。假如太上皇突然駕崩,朕可能會按照祖制丁憂守孝一段時間。雖然時間未必會有三年之久,但總不會太短。少則半月,多則半年是必須的。這段時間,朝中該當如何處置?”
武元衡心中一驚,表情不變的說道:“按照規矩,皇帝雖然丁憂服喪,仍可居於幕後主事。宰相輔政,最終還是由皇帝定奪。”
“朕莫非就不能真的丁憂服喪,歇息一段時間嗎?”李世民的眼神變得有些詭譎,試探的問,“為何不能讓皇子監國?”
武元衡渾然一驚:皇帝終於說出想說的話來了!
“嗯,怎麼不說話?”李世民問。
“這……”武元衡猶豫了一下,抬頭看向皇帝的眼睛,遇到凌厲的目光。他吞吐了一下,說道:“眾所皆知,皇子年幼,恐怕一時無法主理國事。之前陛下御駕親征,還是太上皇監國的……”
李世民有些煩悶的將手中一份摺子砸到桌上:“算了,別跟朕繞***。說明白了,你認為朕現在是不是應該立儲?”
武元衡鄭重的拱手拜下來:“應該。”
“為何?”
武元衡清了一下嗓子,朗朗說道:“現如今,大唐帝國蒸蒸日上,已有盛世之相。太子乃國之根基,帝室希望。早日立儲,有利於穩定朝堂局勢,有利於陛下儘早培養將來的接班之人。好讓景興大唐的盛世,延續下去。國儲一日不立,則後宮一日不穩。後宮不穩,則朝堂不寧。由此,則天下不寧。”
“好了、好了。朕就知道,你肯定會像個教書先生一樣跟朕說這許多的大道理。”李世民不客氣的說道,“伯蒼,你我情同兄弟,能不能不說這些冠冕堂皇的套話?說一個讓朕最能信服的理由。”
武元衡不由得笑了一笑:“那微臣可就說了:立儲乃是陛下家事。齊家治國平天下。陛下將後面兩件大事都給辦了,為何遲遲不辦前面那件?立儲有百利而無大弊,陛下當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