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奈之下,閣部宰相們會同三省六部官員連夜磋商,下發了一道令文到各地州縣:暫時禁止百姓進京。各水旱通道即日起也開始疏散人群。如果是進京的暫且好言相留,勸其退去,不要給京城帶來困擾。執意不肯退去者,地方州縣有權暫時拘押,但不得治罪下獄。

  關中一帶的州縣頓時如臨大敵,派出了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來管飭湧進關中地百姓行人們。費盡了好大力氣,好不容易才讓洶湧的人群稍有退卻。但是,仍然有許多事先就湧進了長安的百姓們住進了城中。就等著皇帝回京地那一刻。長安府不得不向軍隊求助,藉助馬燧的兵力來維持長安治安。

  空前的盛況,倒是給長安城帶來的幸福的煩惱。

  而正領兵走到了渭水之畔的李世民,對這一切卻有些渾然不覺。他正騎在馬上,興味盎然的欣賞沿途江山美景,和小將李閒拉家常。

  “李,回到長安以後,第一時間去拜祭你的父親。”李世民說道,“朕給你特赦,一些什麼慶典俗禮就不必參加了。回家好好陪陪家人。還有你那個胡人美嬌娘。”

  李尷尬的笑道:“陛下,末將身為臣子。理當國事為先……”

  “如今沒有什麼重大國事了。朕就給你放個假。”李世民說道,“父親新喪,為子當守孝三年。我大唐以孝治國。孝道尤為重要。朕放你三年的假,在家裡好好為父親守孝。不過,朕卻有個要求說在最前:要是大唐急需用人非你不可,你到時候可不能推託。”

  “末將遵旨,謝陛下天恩。”李有些歡喜。輕輕地吁了一口氣。本來。這件事情他還有些如梗在喉,一直想向皇帝請假守孝。但又不敢開口。沒想到皇帝卻主動說起了,還真是讓他吁了一口大氣。

  “朕還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李世民笑意濃濃的說道,“房慈那小子,近幾日也會回京來。回鶻金帳那邊地事情差不多都解決了,他這個大將軍也是該回朝聽用了。不過,朕打算在回鶻建立都督府,駐兵設衙,準備讓房慈以後就常駐草原。所以,他以後可就能得回來一次了。你們有時間,就多聚上一聚。”

  李頓時歡喜:“二弟來要?太好了!陛下,文安公主可曾與他一起回來?”

  李世民臉上地微笑變得有些意味深長:“朕只知道,他押回了黠嘎斯的俘虜王子阿熱奴。”

  李微微一怔,不再問下去了。當初文安公主出走的事情,他多少也曾聽聞了一點。文安是否會回來……還真是不好說。事關皇族地家事,這似乎不是房慈能夠解決得了的。

  數萬大軍逶迤而行,離長安已經只有數十里之遙。李世民的心情變得既急迫又欣喜:“終於要回到長安了陽光分外明媚,眼前的一草一木,也變得愉悅喜人。就在這時,李世民突然看到前方出現一大片黑影----黑壓壓的人群!

  無數地人頭在攢動,就如同大海地波濤一般洶湧。漫山遍野,一眼看不到頭的人!

  “這是怎麼回事?”許多人驚詫起來,翹道向前看去。

  這個時候,前方地巨大人群好像也看到了李世民的軍隊,人潮變得更加洶湧。所有人都歡呼雀躍起來,揚著手大聲呼喊。

  如同海嘯雷鳴一般的呼聲傳了過來,聲音有些雜亂。但其中有一個聲音卻是聽得極為清楚----“萬歲”!

  眾人這才釋然:原來是百姓來歡迎的隊伍呀!

  李世民卻是皺起了眉頭:“武元衡和馬燧那些是怎麼搞的?朕不是叮囑過了,不要搞什麼勞民傷財的歡迎儀式了嗎?現在倒好,居然出城八十里來迎駕,還搞了數十萬人在這裡。朕回朝之後饒不了他們!”

  這時,前方有一隊騎兵快速奔跑過來。李世民按住大軍就地等候。

  那隊騎兵跑到近前來,李世民這才看了清楚,是馬燧。

  馬燧勒馬停住後慌忙跳下馬來,跑到李世民馬上跪倒:“微臣馬燧,前來迎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馬燧,你是怎麼搞的?!”李世民一點也沒有給馬燧面子,聲色俱厲的喝道,“朕早已有旨令下達,不許搞什麼出城迎駕、歡迎儀式。你看看你,跑到長安城外八十里迎駕,還擺了幾十萬人在這裡興師動眾。你眼裡還有朕的旨意嗎?”

  馬燧拜倒在地不敢抬頭:“陛下息怒,容臣稟明實情。”

  李世民哼了一聲:“起來,講。”

  馬燧唯唯諾諾的站了起來。立於一旁拱手拜道:“陛下凱旋迴京地消息,早已傳遍天下。千萬子民都要湧進長安來,一睹皇帝聖顏。參觀陛下的雄壯之師。朝廷費盡千辛萬苦,總算疏散了大批百姓,沒有讓他們湧進京來。但是……長安城中之前早有了許多百姓進了城,再加上長住長安的百姓們。他們都想來迎接皇帝聖駕、親眼見證這輝煌地一刻。百姓是我們的衣領父母,他們要出城、要來迎駕,我們也不好強力阻攔,更不敢與百姓發生衝突。只好良言相勸。但是,仍然有數十萬人不聽勸告湧出了長安城來……非要在渭水迎接皇帝聖駕。無奈之下,微臣只好率領三萬御林軍前來維持治安。”

  李世民這才消了火:“這麼說來,百姓們不是你們鼓動來的了?你也並非是來迎駕。而是維持治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