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頁
薛平不敢再問,拱手拜了一拜:“末將照旨行事便是。”
“朕剛才把那些話也當著李愬說上一說。是想讓他知難而退,同時心裡不會生出什麼芥蒂。”李世民說道,“李愬與李懷光的交情甚厚,而且他為人宅心仁厚,朕也不想讓他為難。李懷光年歲已高,如今這樣征戰了一場,也是該歇息下來安享晚年了。你到了西域之後,不出意外的話,李懷光會自請卸去兵權回歸中原的。萬一有所變故,你便……”
“嗯,末將省得。”薛平拱手拜下去,不敢再正眼看皇帝。
李世民輕輕的吁了一口氣:“好吧,不說這個了。朕還是相信李懷光的。只不過,他這個人的性子有點野,不能不做出第二手防範。朕只是有些擔心,他現在立下奇功又有些得意忘形,管不住自己的性子了。薛平,今後地若干年裡,你就是我大唐在西域的屏障。朕希望你比玄宗天寶高仙芝做得更好。你不僅要在軍事上勝過他,更要在文治上超越他。蔥嶺那邊的大食人,朕不管你用什麼手段,也要將他們趕走。政治交涉也罷,戰爭拼鬥也好,總之大唐必須要贏,不能再像高仙芝那樣折戟沉沙。數十年前大唐兵敗羅斯的恥辱,就要待你去洗刷。”
“末將誓死達成鈞令!”薛平重重拜倒下來。
李世民點了一點頭:“好了,你起來。
朕信得過你。以你的文武才能,就是經營西域的最佳人選。李懷光的性格仍是太過暴戾。金滿一戰,他屠殺數萬戰俘,這件事情從律法上講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大過錯,但難免會激起四方蠻族地憤恨,讓大唐蒙受詬病。你過去之後便將其取代,萬一他有所不從,你就用‘殺俘’一事來提醒他。到時候,他自然會明白朕的意思了。薛平,朕說這麼多,你能明白麼?”
薛平點了一點頭,眼睛中流露出睿智地光芒:“陛下放心,末將能明白陛下地用意。”
“那就好。”李世民臉上露出微笑,“你是朕一手提拔起來的。從名份上講,你還是朕地徒弟。所以,你千萬不能給朕丟臉。此去西域,干出點事跡來。朕給你三萬飛龍騎,大唐最精銳的部隊都交由你帶去。”
“謝陛下!”
數日之後,薛平率軍西進,李愬以監軍的名義陪同前往。三萬飛龍騎軍隊,背負著同樣艱巨的歷史使命劍指西域而去。同時,李世民率領餘部的四五萬軍隊,進駐蘭州。
李吉甫、韓愈和郝玼三人,上任蘭州成立大都督府,已有半月。這半月來,三人夙興夜寐不敢有半點放鬆,將蘭州都督府的一切軍政要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其中辦得最漂亮的,尤屬吐蕃二十餘萬戰俘的安置問題。二十多萬人安排在了廣袤的河隴之地,分派合理井井有條,期間沒有爆發出任何的武力衝撞。吐蕃人雖然很是不樂意背景離鄉生活在河隴,但是也都提不出什麼怨言。朝廷承諾的糧食衣物與農田牛馬,依次到位。再加上有赤松德贊派出的近臣出面說服俘虜,因此進行得十分順利。
眼看蘭州這裡一切井然有序,河隴之地歷經熊熊戰火洗禮之後也逐漸歸於寧靜。一個月以後,李愬也去了一趟蘭州回來了,帶回了回紇的綠城公主。李世民為了在軍中避諱男女之嫌,讓綠城帶著她的幾個衛兵,遠遠跟在軍隊後方隨行。李愬則是回到了皇帝身邊,重新擔當起近衛隊長的職責。
李世民終於可以安下心來,班師回朝。幾天以後,西征大軍開抵渭州,到了縣城門之前。
眼看著熟悉的城頭,還插有一些殘留的斷箭。李世民不由得回想起了在這裡鏖戰時的情景。回想起來,當時打得真是有夠辛苦,甚至差點犯下大錯,讓敵人取了長安。轉眼只過了半年,唐軍終於力挽狂瀾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如今的千軍萬馬,人人心懷喜悅趕著回家。
縣的城門早早就打開了。城中的百姓自發湧出了城外,在道道邊拱道歡呼,歡迎王師凱旋而歸。無數的百姓子民焚香遮道歡呼雀躍,將家中最好的食物都拿了出來,非要獻給大唐的王師將士們享用。
李世民很欣慰。“縣百姓尚且如此……朕若是回到長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
結局篇 第462章 唐風(二)
大唐的帝都一向人丁鼎盛。在景興元年進行戶口統查的時候,有三百一十四萬常住人口。加上往來的商旅使節和過往遊人,高峰時可達四百萬之多!
今天,就是長安城有史以來最熱鬧、最瘋狂的一天!
皇帝御駕親征凱旋而歸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大唐。無數歡欣鼓舞的大唐子民,都想擠到長安來親眼目睹這輝煌燦爛的一刻。四通八達的官道上車馬如龍人滿為患,就連水路上的舟楫也塞滿了江河。
無法統計有多少人往長安涌了來。仕子文人羅多,退役軍人也不在少數,更多的是關內一帶安居樂業的百姓們。甚至有許多人不惜日夜兼程從河北、黃淮甚至是江南、劍川一帶趕過來,其目的就是為了一睹皇帝回京之時的盛況。
皇帝凱旋迴京,成了現今天下風傳的頭等大事。
眼看到這樣的民潮洶湧,朝廷上的一些人不禁都有些恐慌了。保守估計,要是真有個一兩千萬人湧進京城----恐怕秩序民生都要崩潰!
“朕剛才把那些話也當著李愬說上一說。是想讓他知難而退,同時心裡不會生出什麼芥蒂。”李世民說道,“李愬與李懷光的交情甚厚,而且他為人宅心仁厚,朕也不想讓他為難。李懷光年歲已高,如今這樣征戰了一場,也是該歇息下來安享晚年了。你到了西域之後,不出意外的話,李懷光會自請卸去兵權回歸中原的。萬一有所變故,你便……”
“嗯,末將省得。”薛平拱手拜下去,不敢再正眼看皇帝。
李世民輕輕的吁了一口氣:“好吧,不說這個了。朕還是相信李懷光的。只不過,他這個人的性子有點野,不能不做出第二手防範。朕只是有些擔心,他現在立下奇功又有些得意忘形,管不住自己的性子了。薛平,今後地若干年裡,你就是我大唐在西域的屏障。朕希望你比玄宗天寶高仙芝做得更好。你不僅要在軍事上勝過他,更要在文治上超越他。蔥嶺那邊的大食人,朕不管你用什麼手段,也要將他們趕走。政治交涉也罷,戰爭拼鬥也好,總之大唐必須要贏,不能再像高仙芝那樣折戟沉沙。數十年前大唐兵敗羅斯的恥辱,就要待你去洗刷。”
“末將誓死達成鈞令!”薛平重重拜倒下來。
李世民點了一點頭:“好了,你起來。
朕信得過你。以你的文武才能,就是經營西域的最佳人選。李懷光的性格仍是太過暴戾。金滿一戰,他屠殺數萬戰俘,這件事情從律法上講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大過錯,但難免會激起四方蠻族地憤恨,讓大唐蒙受詬病。你過去之後便將其取代,萬一他有所不從,你就用‘殺俘’一事來提醒他。到時候,他自然會明白朕的意思了。薛平,朕說這麼多,你能明白麼?”
薛平點了一點頭,眼睛中流露出睿智地光芒:“陛下放心,末將能明白陛下地用意。”
“那就好。”李世民臉上露出微笑,“你是朕一手提拔起來的。從名份上講,你還是朕地徒弟。所以,你千萬不能給朕丟臉。此去西域,干出點事跡來。朕給你三萬飛龍騎,大唐最精銳的部隊都交由你帶去。”
“謝陛下!”
數日之後,薛平率軍西進,李愬以監軍的名義陪同前往。三萬飛龍騎軍隊,背負著同樣艱巨的歷史使命劍指西域而去。同時,李世民率領餘部的四五萬軍隊,進駐蘭州。
李吉甫、韓愈和郝玼三人,上任蘭州成立大都督府,已有半月。這半月來,三人夙興夜寐不敢有半點放鬆,將蘭州都督府的一切軍政要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其中辦得最漂亮的,尤屬吐蕃二十餘萬戰俘的安置問題。二十多萬人安排在了廣袤的河隴之地,分派合理井井有條,期間沒有爆發出任何的武力衝撞。吐蕃人雖然很是不樂意背景離鄉生活在河隴,但是也都提不出什麼怨言。朝廷承諾的糧食衣物與農田牛馬,依次到位。再加上有赤松德贊派出的近臣出面說服俘虜,因此進行得十分順利。
眼看蘭州這裡一切井然有序,河隴之地歷經熊熊戰火洗禮之後也逐漸歸於寧靜。一個月以後,李愬也去了一趟蘭州回來了,帶回了回紇的綠城公主。李世民為了在軍中避諱男女之嫌,讓綠城帶著她的幾個衛兵,遠遠跟在軍隊後方隨行。李愬則是回到了皇帝身邊,重新擔當起近衛隊長的職責。
李世民終於可以安下心來,班師回朝。幾天以後,西征大軍開抵渭州,到了縣城門之前。
眼看著熟悉的城頭,還插有一些殘留的斷箭。李世民不由得回想起了在這裡鏖戰時的情景。回想起來,當時打得真是有夠辛苦,甚至差點犯下大錯,讓敵人取了長安。轉眼只過了半年,唐軍終於力挽狂瀾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如今的千軍萬馬,人人心懷喜悅趕著回家。
縣的城門早早就打開了。城中的百姓自發湧出了城外,在道道邊拱道歡呼,歡迎王師凱旋而歸。無數的百姓子民焚香遮道歡呼雀躍,將家中最好的食物都拿了出來,非要獻給大唐的王師將士們享用。
李世民很欣慰。“縣百姓尚且如此……朕若是回到長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
結局篇 第462章 唐風(二)
大唐的帝都一向人丁鼎盛。在景興元年進行戶口統查的時候,有三百一十四萬常住人口。加上往來的商旅使節和過往遊人,高峰時可達四百萬之多!
今天,就是長安城有史以來最熱鬧、最瘋狂的一天!
皇帝御駕親征凱旋而歸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大唐。無數歡欣鼓舞的大唐子民,都想擠到長安來親眼目睹這輝煌燦爛的一刻。四通八達的官道上車馬如龍人滿為患,就連水路上的舟楫也塞滿了江河。
無法統計有多少人往長安涌了來。仕子文人羅多,退役軍人也不在少數,更多的是關內一帶安居樂業的百姓們。甚至有許多人不惜日夜兼程從河北、黃淮甚至是江南、劍川一帶趕過來,其目的就是為了一睹皇帝回京之時的盛況。
皇帝凱旋迴京,成了現今天下風傳的頭等大事。
眼看到這樣的民潮洶湧,朝廷上的一些人不禁都有些恐慌了。保守估計,要是真有個一兩千萬人湧進京城----恐怕秩序民生都要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