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聽李世民又道:“只是無忌長於理事,卻拙於用兵,若我生前不能平定四疆,我何能安心?嗯,西域之中的大國,突厥、吐谷渾、高昌都已被滅,但近年來新崛起的薛延陀也十分厲害,朝中大臣主張以和親的法子來安撫薛延陀的真珠可汗薛夷男,我也已同意將新城公主下嫁給他。但後來右繞衛大將軍契芯何力獻計,說薛夷男年已老邁,活不了幾年,即使以公主和親也只能保得住一兩年的平安。還不如現在賴婚,讓西域諸國知道我大唐已與之失和,不敢再跟他們來往,使他們陷於孤立無援之境。待他一死,他兩個兒子為了爭奪可汗之位,一定會大起干戈,我們不必動一兵一將就可以制服他們。他這計策確是大妙,我打算採納。若連這薛延陀也滅了,西域就再無一國可與我大唐相抗衡了。”

  吉兒聽得直皺眉頭,道:“你這麼說,也太出爾反爾了吧?你若一早就不想與薛延陀締婚,那就不要許下言諾;既然已經許諾,卻又恃著中國強大而如此背信棄義。就算你日後真能將薛延陀滅掉,也是勝得不光彩。大唐為天朝大國,應以仁義懷柔異族,使他們心悅誠服歸附才是。你這樣做,不但失信忘義,更是霸道橫蠻!”

  李世民不以為然的道:“這些事情你不懂!你說我這是霸道,當年大唐積弱、突厥強大的時候,又是怎樣待我們的?這世上就是這樣弱肉強食,我不亡人,人便來滅我,惟有先下手為強,趁他們還未強大到可以與我們分庭抗禮之時先搞垮他們。若果單憑什麼禮儀信義就可以征服蠻夷,何以到今天中國強大他們才來臣服?”

  吉兒道:“我記得你以前在雁門關之圍後曾這麼評說過我父皇,你說:‘他曾許諾凡守城將士在解圍後都可升賞,如今竟然反悔!以突厥的蠻夷之邦尚且知道言必信行必果,不送你回來就不能攻打雁門關;你父皇卻公然出爾反爾。他連君子都不配當,別說是一國之君了!’如今你自己又如何?你這樣賴婚,不也是‘公然出爾反爾’?你還配不配當君子?配不配不當這一國之君?”

  李世民頓時語塞,囁嚅了好半天才強道:“這……這……這是我那時年少無知才說出這樣天真的話來。”

  “原、來、如、此!”

  李世民聽她語氣中滿是嘲弄之意,更是不快,卻又不便向她發作,只道:“吉兒,你一介女流之輩,哪裡懂得這些事情?你不要再這樣處處與我作對了,好不好?”

  吉兒心頭一凜,想:“他這話,怎地與我父皇那天的話這般相像?莫非坐到那位子上的人,都免不了會變成這個樣子?”

  只聽李世民又道:“薛夷男這真珠可汗的名號是我封給他的,他兩個兒子若真的在他死後為爭汗位各不相讓,一定會來求我裁決。到時我就故意將他二人都立為可汗,教他們繼續爭下去,再無餘力與我大唐為敵,就如當年頡利和突利一樣。”他說到這兒,忽地察覺失言了,忙望向吉兒,卻見她睜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自己,一副錯愕之色,不覺一笑,道:“吉兒,我以前這樣算計突利,你不生氣的,是不是?”

  吉兒長嘆一聲,黯然道:“我生氣又能怎麼樣?只盼你以後再也不要這樣算計他這老實頭,我已心滿意足了。”

  “只要他終生臣服於我大唐,不起半點異心,我便只看在你份上,也不會為難他什麼。何況還有燕兒的遺言呢?”

  吉兒無精打采的道:“那我是不是應該叩謝你的皇恩浩蕩?”

  李世民頗感沒趣,道:“你非要這樣諷刺我不可嗎?我這可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雉奴?他這樣的氣度,哪裡象個強國之君?我若不能將這江山打得太太平平的才交給他,教我怎能放心?”見吉兒不再作聲,又道:“西南一境可懼者只有吐番一國。聽說吐番新立的贊普叫松贊干布,是個年輕有為的少年。他在貞觀十四年派了宰相祿東贊來進貢求親。我見那祿東贊為人極是精明幹練,有意將他收為己用,封了他右衛大將軍的官職,還打算把琅邪公主的外孫女嫁給他。誰知他堅決推辭,說他在吐番早有髮妻,不敢有棄;而且他家主人還沒有見到公主,他身為使節不可先娶。我雖不曾親見松贊干布的為人,但他能延攬到象祿東贊這樣的人才,還對他如此忠心耿耿,可見他必非尋常人物。吐番既有賢主在位,又君臣上下團結同心,我軍若與他們開戰,恐怕討不了好處去,還是和親更為划算。我已封了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兒為文成公主,嫁往吐番。聽說那松贊干布對文成敬若天人,看來只要此人在位,當可保我國西南一線平安無事。”說到這裡,便默然不語了。

  吉兒道:“既然西域、西南都已安定,天下已然太平,你應該可以釋懷了吧?”

  李世民雙眉緊鎖,道:“但是,東北一面卻仍未平定!”

  “東北一面?”

  “遼東三國的高麗、百濟、新羅仍未在我大唐版圖之內。”

  吉兒心中一震,喃喃的重複了一句:“遼東三國?”

  “不錯。遼東三國表面恭敬,但始終不奉我大唐號令,甚為可慮,我早想將之覆滅,只是一直苦無良機。這些年來我下令以金銀贖取當年遼東之役中被俘的漢人回國,這些人在高麗住了很多年,對那兒的情形很熟悉。據他們所說,我軍若要攻打高麗,安市城是必經之地。那安市城城主叫楊萬春,不但驍勇善戰、智計百出,而且深孚眾望、極得人心。有他守衛邊疆一日,我軍要打入高麗恐怕殆非易事。我正愁無計可施,誰知去年高麗國發生內變,東部大人淵蓋蘇文在京師平壤發動政變,謀害了高麗國王榮留王高建武,立了高建武的弟弟高藏為寶藏王作他的傀儡,自稱為‘莫離支’,控制實權。此人性情凶暴,只靠武力壓制國人,其實不得民心,很多封疆大吏都不肯承認他的官位,那楊萬春就是其中之一。這真是天賜良機!若我軍以替高建武復仇為名出兵攻打高麗,不但名正言順;而且淵蓋蘇文既已與楊萬春反目,一定不肯派兵支援他。楊萬春再怎麼智勇雙全,以他區區一城之兵,豈可敵我大唐傾國之力?一旦破了安市,高麗就無險可守,我軍豈不是長驅直入,一舉便可滅了這高麗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