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員和醫藥用品運送過境。這一“人道主義觀點”占了上風,因之得到了許可。③可是,瑞典也採取了一些步驟,以保證這一讓步不致被濫用,規定所有運輸都要受瑞典的監督管制。據說一部分紅十字會人員後來參加了作戰,但是,整個這一批人員還不超過二百九十人,④因此即使發生了這種情況,也沒有什麼實際影響。當挪威的戰事停息,而盟國又在法國遭到重大挫折的時候,瑞典對德國的態度顯而易見地有了改變。現在它已十分孤立,處於暴露的地位,只好完全依靠德國為其供應主要物資。在瑞典所做的讓步當中肯定可稱違反中立的一項就是,允許德國一艘被擊沉的驅逐艦上的船員由納爾維克取道瑞典返回德國,藉以避免海上旅行的風險。另一方面,瑞典的一份白皮書也提供了許多事實證明:在瑞典的局勢尚未因盟國的挫敗而變得那般發發可危之184 前,德國人為誘使它允許軍需物資假道運往挪威和作出其他違背中立的讓步,曾百般討好,但瑞典對之都進行了抵制。而與此同時,即從4 月9 日至6 月10 日,卻將一些戰爭物資和食品運往挪威以援助挪威軍隊。①由於瑞典已完全處於德國和蘇聯的包圍之中,又親眼目睹了斯堪地那維亞其他國家的命運,因而終於屈服於德國的壓力,於1940 年7 月8 日同德國締結了一項有關過境運輸問題的正式協定。②其實,6 月份就已經允許過境,並在當月21 日議會舉行的秘密會議上相應地通知了議會。報界也接到了通知,但不許發表這一消息。7 月5 日,外交大臣宣布了這一協定。德國休假士兵將被允許經越瑞典國境。軍隊和軍需物資可以經由瑞典從挪威的一處運往另一處的所謂“馬蹄形運輸”也包括在這一協定之內。而且,這一協定也適用於那些先前被禁運的貨物,雖然軍需物資的運輸還須取得特別許可。休假士兵應搭乘專車,並卸去武裝,往返方向的人數必須均等。在締結這一協定之前,德國已在取得瑞典的同意下,在厄勒海峽的瑞典領海內布下了潛艇網,這一事實除了那些最初參與其事者外對任何人都一直是個秘密,直至1946 年4 月13 日經《哥德堡商務報》加以披露後,方才真相大白。對德國假道過境作出讓步的消息在瑞典遭到了嚴厲的批評,特別是因為人們擔心這些讓步事實上可能會比所承認的範圍更為廣泛。當時,的確還有其他許多跡象表明瑞典對德國的卑躬屈膝。7 月,瑞典從德國占領地區撤回了它的公使館人員,僅保留了享有領事職權的官員。挪威政府自出亡在外之後,曾多次要求瑞典向其設在倫敦的政府派出一名使節,但瑞典卻拒絕這樣做(表面上,或許是正確的),其理由是:這樣做會使德國要求瑞典撤回其在奧斯陸的總領事,反而會妨礙瑞典為援助挪威人民所作的努力。因此,兩國仍是通過瑞典派駐英國的公使館來保持聯繫的。同時,瑞典也拒不同意德國占領地區向它派遣使節,例如它拒絕接納因前任公使逝世而由挪威於1940 年10 月派駐斯德哥爾摩的公使布爾,但在1943 年11 月8 日,瑞典還是同意了對布爾的派遣。①7 月7 日,瑞典首相佩爾·阿爾賓·漢遜對政府締結過境③ 《過境運輸問題,1940 年4 月至6 月》,第6 頁及第76 號,第81 號,第106—107 號,第114 號,第125—126 號,第212 號。④ 同上,第8 頁。① 《挪威同瑞典的關係》,第1 卷,文件第75 號。② 瑞典外交部:《過境運輸問題,1940 年6 月至12 月》,斯德哥爾摩,諾爾斯特德,1947 年版,第55 號。① 《挪威同瑞典的關係》,第2 卷,文件第286 號,第288 號,第289 號。
運輸協定的理由公開作了解釋說:這一協定不再嚴重影響到挪威或全面戰爭,“它還有利於我們的兄弟鄰邦恢復與外界的聯繫。”②與此同時,他也公布了簽訂瑞挪貿易條約的消息。漢遜在發表這一聲明之前,還對英國駐斯德哥爾摩公使以及瑞典駐倫敦公使普呂茨作了某些解釋,6月20日,兩位公使都得到通知:可以預期德國軍需物資即將假道瑞典過境。6月26日,哈利法克斯將英國對此事的態度告訴普呂茨:英國十分體諒瑞典的困難,不過瑞典在困境中保持均衡時未免向德國靠攏得太近了。英國外交大臣警告普呂茨:英國可能不再會允許將美國飛機運往瑞典,並提醒說,美國也許為了使英國得益而自動放棄對它們的所有權。實際上,美國政府不久就徵用了瑞典政府前已訂購的六十架單座戰鬥機和五十架單座轟炸機。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在答覆瑞典提出的抗議時作了解釋說:第一,美國的國防利益迫使它不能允許發給向瑞典出口軍需物資的許可證;第二,美國陸軍部徵用了那些飛機,這是因為美國空軍為了進行訓練迫切需要它們。① 但是,當時無論英國還是挪威都沒有半點心意要使瑞典陷入無法克服的困難境地,也不願把它拖入戰爭的漩渦,而它作為一個情報監聽哨所實在是太有用了。因而,對於過境運輸協定,除於7月20日提出了強烈的官方抗議外,並未採取任何行動。當然,這項過境運輸畢竟成了一種永久的麻煩,瑞典的政治家們強調這個國家所面臨的困難迫使它不得不保持這些讓步。譬如根瑟在8月16日就解釋道:從實際作用來說,國聯已壽終正寢,因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所能做到的一切只是“使我們自己儘可能不讓壓迫者輕易地吞噬下去”。他在12月又談到了瑞典的地位跟在蘇芬戰爭時有所不同:德國對挪威和丹麥的占領已形成了全面戰爭的一個明顯部分,因而瑞典就必須保持中立。到1940年8 月底為止,由挪威送出的德國士兵約有二萬三千人,送往挪威的有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人。總的說來,並沒有超過約定的人數。8、9月間,德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兩國於9月14日互換了有關訂立一個新的協定的照會,根據這一協定,從特雷勒堡到里克斯格蘭森(通向納爾維克的北部鐵路線),每周應86分別有兩列火車對開行駛。該協定同時還規定了要大量增加特雷勒堡和科爾斯耶(挪威南部)之間鐵路線的北向運行,並對有關武器的規定做了修改;凡經確定稱作輪換部隊的士兵現在允許攜帶武器。事實上,在1940年秋季,裝載德國士兵經瑞典從特雷勒堡開往裡克斯格蘭森到挪威的列車不是每周兩班,而是每周三班。德國士兵南來北往的人數比例也有所變動,9月至11月間,送往北部的人數達八萬六千零二十八人,而送返德國的則為七萬三千零九十八人。此外,德國人還利用了允許輸送軍需物資的許可證制度的便利。第一次申請是在1940年9月7日提出的,及至同年12月底,已有四百五十輛載有軍需物資的大貨車駛過瑞典。然而,瑞典政府還是繼續試圖保留某些獨立的象徵,並繼續不遺餘力地抗拒德國人的壓力。①l940年10月,德國人要求允許一支由一萬五千人組成攜有軍用物資的分遣隊假道過境,並要求在原則上允許那些既非前往度假,② 特爾斯特呂普:《瑞典對外政策》,第25 頁。① 參閱《美國對外關係文件,1940—1941 年》,第746—748 頁。①見弗朗西斯·拉呂什:《瑞典的中立:執行這一政策的十年》(Fran-cis La R uche:LaNeutralite de la Suede:dix annees d'une politique),巴黎,1953 年新拉丁版,第114—116 頁。
運輸協定的理由公開作了解釋說:這一協定不再嚴重影響到挪威或全面戰爭,“它還有利於我們的兄弟鄰邦恢復與外界的聯繫。”②與此同時,他也公布了簽訂瑞挪貿易條約的消息。漢遜在發表這一聲明之前,還對英國駐斯德哥爾摩公使以及瑞典駐倫敦公使普呂茨作了某些解釋,6月20日,兩位公使都得到通知:可以預期德國軍需物資即將假道瑞典過境。6月26日,哈利法克斯將英國對此事的態度告訴普呂茨:英國十分體諒瑞典的困難,不過瑞典在困境中保持均衡時未免向德國靠攏得太近了。英國外交大臣警告普呂茨:英國可能不再會允許將美國飛機運往瑞典,並提醒說,美國也許為了使英國得益而自動放棄對它們的所有權。實際上,美國政府不久就徵用了瑞典政府前已訂購的六十架單座戰鬥機和五十架單座轟炸機。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在答覆瑞典提出的抗議時作了解釋說:第一,美國的國防利益迫使它不能允許發給向瑞典出口軍需物資的許可證;第二,美國陸軍部徵用了那些飛機,這是因為美國空軍為了進行訓練迫切需要它們。① 但是,當時無論英國還是挪威都沒有半點心意要使瑞典陷入無法克服的困難境地,也不願把它拖入戰爭的漩渦,而它作為一個情報監聽哨所實在是太有用了。因而,對於過境運輸協定,除於7月20日提出了強烈的官方抗議外,並未採取任何行動。當然,這項過境運輸畢竟成了一種永久的麻煩,瑞典的政治家們強調這個國家所面臨的困難迫使它不得不保持這些讓步。譬如根瑟在8月16日就解釋道:從實際作用來說,國聯已壽終正寢,因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所能做到的一切只是“使我們自己儘可能不讓壓迫者輕易地吞噬下去”。他在12月又談到了瑞典的地位跟在蘇芬戰爭時有所不同:德國對挪威和丹麥的占領已形成了全面戰爭的一個明顯部分,因而瑞典就必須保持中立。到1940年8 月底為止,由挪威送出的德國士兵約有二萬三千人,送往挪威的有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人。總的說來,並沒有超過約定的人數。8、9月間,德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兩國於9月14日互換了有關訂立一個新的協定的照會,根據這一協定,從特雷勒堡到里克斯格蘭森(通向納爾維克的北部鐵路線),每周應86分別有兩列火車對開行駛。該協定同時還規定了要大量增加特雷勒堡和科爾斯耶(挪威南部)之間鐵路線的北向運行,並對有關武器的規定做了修改;凡經確定稱作輪換部隊的士兵現在允許攜帶武器。事實上,在1940年秋季,裝載德國士兵經瑞典從特雷勒堡開往裡克斯格蘭森到挪威的列車不是每周兩班,而是每周三班。德國士兵南來北往的人數比例也有所變動,9月至11月間,送往北部的人數達八萬六千零二十八人,而送返德國的則為七萬三千零九十八人。此外,德國人還利用了允許輸送軍需物資的許可證制度的便利。第一次申請是在1940年9月7日提出的,及至同年12月底,已有四百五十輛載有軍需物資的大貨車駛過瑞典。然而,瑞典政府還是繼續試圖保留某些獨立的象徵,並繼續不遺餘力地抗拒德國人的壓力。①l940年10月,德國人要求允許一支由一萬五千人組成攜有軍用物資的分遣隊假道過境,並要求在原則上允許那些既非前往度假,② 特爾斯特呂普:《瑞典對外政策》,第25 頁。① 參閱《美國對外關係文件,1940—1941 年》,第746—748 頁。①見弗朗西斯·拉呂什:《瑞典的中立:執行這一政策的十年》(Fran-cis La R uche:LaNeutralite de la Suede:dix annees d'une politique),巴黎,1953 年新拉丁版,第114—11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