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在高台、臨澤地區集結,暫時勿再西進。
董振堂接電後大惑不解,不知中央如何又不讓西進了。原來,中央考慮的是從全局出發,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回到了南京,立即扣押了隨行的張學良,並調集40個師的兵力準備進攻西安,局勢再度緊張起來。中央此時來電令西路軍暫勿西進,有靜觀時局,隨時需要西路軍東返策應陝甘的意圖。
8日,軍委再次電令西路軍消滅尾追之敵,創造肅、甘、安根據地。徐向前、陳昌浩二人按照中革軍委的指示,決定停止西進,準備在臨澤、高台一帶迎敵。西路軍各部在高台、臨澤、倪家營子一帶不走不退,並開始就地擴紅、籌糧、創建根據地。這樣一來,二馬就沉不住氣了,這是他們最害怕的,二馬開始積極布署調集精銳,準備與西路軍決一死戰了。
董振堂從接到命令開始便有一種不祥的徵兆,但他還是不容置疑的堅決執行了。這些天來,他踏遍整個高台縣城,抓緊布置防禦。一邊同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在城內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令他稍感欣慰的是,先前俘虜的八百餘名民團,大部願意接受改編,加入紅軍。這幾百人,用好了,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隨同五軍一同到達高台的,還有西路軍婦女先鋒團三營一百多名女戰士。此刻,她們正在縣城各處忙個不停。有的在教群眾唱革命歌曲,有的在向群眾宣傳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張,有的則穿梭在大街小巷裡,忙著貼、寫各種標語。在紅軍的宣傳號召下,城裡的百姓踴躍向紅軍捐衣捐糧。一時間,整個小城沸騰起來,好不熱鬧。
1937年1月12日,二馬主力追蹤而至,狡猾的馬步芳以一部兵力佯攻臨澤和倪家營子,而以主力馬彪、馬朴、韓起祿、韓三成四個騎兵旅,一個炮兵團,外加馬德勝、馬兆瑞等四個民團共二萬餘人繞過兩地,一路叫囂著“寧死一萬人,不失一寸土。”的口號,直撲紅五軍駐守的高台城。當然,這裡面也包含有敵人對紅五軍的特殊仇恨,這還要從五軍的歷史說起,早在1928年,董振堂在馮玉祥的西北軍里任團長時,曾率部駐守在西寧,參與了一系列平定馬仲英部“河煌事變”的軍事行動,董的部隊裡有很多老兵當年都參與過對“青馬”的戰鬥。
敵人大兵壓境,董振堂聞訊後快速登上城頭,平靜地舉起望遠鏡,只見遠處的戈壁灘上黃塵滾滾,馬家騎兵一隊隊,一排排從四處向高台湧來,有清一色的黑馬團、白馬團、紅馬團……,撲天蓋地,場面甚是壯觀,更遠處還有上萬步兵在沙地上蠕動著。西路軍分駐三地,唯高台五軍實力最弱,僅三千餘人。照這陣勢,孤軍困守前景不妙,雖然董振堂早就預料到這般下去必與二馬會有一搏,但沒想到會如此之快。
要是現在手頭裡有幾門炮該多好哇,至於炮彈嘛,幾發就行。他是專業炮兵出身,這點距離,由他親自瞄準,幾發炮彈砸過去,必將炸得馬匪人仰馬翻,徹底將敵人囂張的氣焰打下去。可現在別說炮彈,就是手榴彈也沒多少啊。
他放下望遠鏡,回過頭去找機要參謀,他想向總指揮部發電請求增援。可是他失望了,機要參謀和電台都留在了臨澤,受政委黃超控制。董振堂看了看隨行的同志及城頭上的戰士,用一貫堅定的語氣講道:“同志們!高台是咱們紅軍西進的戰略要地,我們要堅守每一處陣地,拖住敵人,贏得時間,敵人是從後面上來的,總指揮部不會不知道,主力一定會趕過來增援我們的!”
聽了董軍長的喊話,戰士們信心十足,紛紛磨拳擦掌,趕修著工事。
董振堂回到指揮部,立即把守城任務下達到各團。然後找來敵工科長李肅,李肅是山東臨清人,西北軍軍官學校畢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黨打入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從事兵運工作的三人小組之一。起義後他一直在紅五軍團工作,曾任第十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團政治委員,軍團隨營學校政治委員,紅五軍敵工科科長等職。董振堂交給他的任務是:趁敵人還沒有對高台完成合圍之際,立即帶領幾個戰士,分批化裝出城,向總部報告情況,請求支援。
送信的同志們陸續出發了,他們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呢?董振堂焦灼地徘徊在城頭。不多久,敵人的炮擊開始了,炮火之猛烈是河西戰役以來所僅見,原先已築的工事大部被摧毀。炮火過後,馬匪們在城外一字排開搞了個宣誓。敵前線指揮官騎在馬上,舉著大旗聲嘶力竭的喊道:“韓旅長有令,攻下高台,放假三天,城裡的財物、女人都歸你們…….”
敵人的敢死隊頓時齊聲吶喊起來,城頭上的十三師師長(兼四十五團團長)葉崇本聽著那個氣啊,攥緊拳頭罵道:“狗日的,來吧,老子送你到陰曹地府去領賞!”
不久,馬匪們一排排扛著雲梯,手持繩索、鐵鉤,嚎叫著向二丈高的城牆撲來。五軍的幹部、戰士均是打阻擊、堅守戰的老手,並不急於開火,而是儘量地把敵人放近,然後一頓狠揍,打得馬匪人仰馬翻,屁滾尿流地逃回了出發地。這樣一直打到第四天,敵人什麼也沒撈著,且死、傷無數。
馬步芳穿著厚重的皮大衣,站在城外的山坡上,臉色陰沉地注視著硝煙迷漫的高台,咬牙切齒地對敗下來的敢死隊士兵罵道:“十比一,還打成這樣,真是一幫混帳!”罵完了,轉念一想,也難怪,他的對手是董振堂啊,原西北軍無人不曉的悍將,打防禦戰的頂尖高手。該怎樣收拾西路軍打出來的這隻拳頭呢?馬步芳一籌莫展。
董振堂接電後大惑不解,不知中央如何又不讓西進了。原來,中央考慮的是從全局出發,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回到了南京,立即扣押了隨行的張學良,並調集40個師的兵力準備進攻西安,局勢再度緊張起來。中央此時來電令西路軍暫勿西進,有靜觀時局,隨時需要西路軍東返策應陝甘的意圖。
8日,軍委再次電令西路軍消滅尾追之敵,創造肅、甘、安根據地。徐向前、陳昌浩二人按照中革軍委的指示,決定停止西進,準備在臨澤、高台一帶迎敵。西路軍各部在高台、臨澤、倪家營子一帶不走不退,並開始就地擴紅、籌糧、創建根據地。這樣一來,二馬就沉不住氣了,這是他們最害怕的,二馬開始積極布署調集精銳,準備與西路軍決一死戰了。
董振堂從接到命令開始便有一種不祥的徵兆,但他還是不容置疑的堅決執行了。這些天來,他踏遍整個高台縣城,抓緊布置防禦。一邊同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在城內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令他稍感欣慰的是,先前俘虜的八百餘名民團,大部願意接受改編,加入紅軍。這幾百人,用好了,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隨同五軍一同到達高台的,還有西路軍婦女先鋒團三營一百多名女戰士。此刻,她們正在縣城各處忙個不停。有的在教群眾唱革命歌曲,有的在向群眾宣傳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張,有的則穿梭在大街小巷裡,忙著貼、寫各種標語。在紅軍的宣傳號召下,城裡的百姓踴躍向紅軍捐衣捐糧。一時間,整個小城沸騰起來,好不熱鬧。
1937年1月12日,二馬主力追蹤而至,狡猾的馬步芳以一部兵力佯攻臨澤和倪家營子,而以主力馬彪、馬朴、韓起祿、韓三成四個騎兵旅,一個炮兵團,外加馬德勝、馬兆瑞等四個民團共二萬餘人繞過兩地,一路叫囂著“寧死一萬人,不失一寸土。”的口號,直撲紅五軍駐守的高台城。當然,這裡面也包含有敵人對紅五軍的特殊仇恨,這還要從五軍的歷史說起,早在1928年,董振堂在馮玉祥的西北軍里任團長時,曾率部駐守在西寧,參與了一系列平定馬仲英部“河煌事變”的軍事行動,董的部隊裡有很多老兵當年都參與過對“青馬”的戰鬥。
敵人大兵壓境,董振堂聞訊後快速登上城頭,平靜地舉起望遠鏡,只見遠處的戈壁灘上黃塵滾滾,馬家騎兵一隊隊,一排排從四處向高台湧來,有清一色的黑馬團、白馬團、紅馬團……,撲天蓋地,場面甚是壯觀,更遠處還有上萬步兵在沙地上蠕動著。西路軍分駐三地,唯高台五軍實力最弱,僅三千餘人。照這陣勢,孤軍困守前景不妙,雖然董振堂早就預料到這般下去必與二馬會有一搏,但沒想到會如此之快。
要是現在手頭裡有幾門炮該多好哇,至於炮彈嘛,幾發就行。他是專業炮兵出身,這點距離,由他親自瞄準,幾發炮彈砸過去,必將炸得馬匪人仰馬翻,徹底將敵人囂張的氣焰打下去。可現在別說炮彈,就是手榴彈也沒多少啊。
他放下望遠鏡,回過頭去找機要參謀,他想向總指揮部發電請求增援。可是他失望了,機要參謀和電台都留在了臨澤,受政委黃超控制。董振堂看了看隨行的同志及城頭上的戰士,用一貫堅定的語氣講道:“同志們!高台是咱們紅軍西進的戰略要地,我們要堅守每一處陣地,拖住敵人,贏得時間,敵人是從後面上來的,總指揮部不會不知道,主力一定會趕過來增援我們的!”
聽了董軍長的喊話,戰士們信心十足,紛紛磨拳擦掌,趕修著工事。
董振堂回到指揮部,立即把守城任務下達到各團。然後找來敵工科長李肅,李肅是山東臨清人,西北軍軍官學校畢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黨打入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從事兵運工作的三人小組之一。起義後他一直在紅五軍團工作,曾任第十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團政治委員,軍團隨營學校政治委員,紅五軍敵工科科長等職。董振堂交給他的任務是:趁敵人還沒有對高台完成合圍之際,立即帶領幾個戰士,分批化裝出城,向總部報告情況,請求支援。
送信的同志們陸續出發了,他們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呢?董振堂焦灼地徘徊在城頭。不多久,敵人的炮擊開始了,炮火之猛烈是河西戰役以來所僅見,原先已築的工事大部被摧毀。炮火過後,馬匪們在城外一字排開搞了個宣誓。敵前線指揮官騎在馬上,舉著大旗聲嘶力竭的喊道:“韓旅長有令,攻下高台,放假三天,城裡的財物、女人都歸你們…….”
敵人的敢死隊頓時齊聲吶喊起來,城頭上的十三師師長(兼四十五團團長)葉崇本聽著那個氣啊,攥緊拳頭罵道:“狗日的,來吧,老子送你到陰曹地府去領賞!”
不久,馬匪們一排排扛著雲梯,手持繩索、鐵鉤,嚎叫著向二丈高的城牆撲來。五軍的幹部、戰士均是打阻擊、堅守戰的老手,並不急於開火,而是儘量地把敵人放近,然後一頓狠揍,打得馬匪人仰馬翻,屁滾尿流地逃回了出發地。這樣一直打到第四天,敵人什麼也沒撈著,且死、傷無數。
馬步芳穿著厚重的皮大衣,站在城外的山坡上,臉色陰沉地注視著硝煙迷漫的高台,咬牙切齒地對敗下來的敢死隊士兵罵道:“十比一,還打成這樣,真是一幫混帳!”罵完了,轉念一想,也難怪,他的對手是董振堂啊,原西北軍無人不曉的悍將,打防禦戰的頂尖高手。該怎樣收拾西路軍打出來的這隻拳頭呢?馬步芳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