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前線一片崩壞的形勢中,萬里之外的那個中歐帝國成為了南京政府的唯一指望。讓他們感到心懷希望的是,柏林政府正在通過多種手段對自己展開全面援助第一批軍火已經通過船運抵達德屬印度支那的金蘭灣,而後再由陸路進入桂系控制的自家地盤。雖然這仍舊無法改變雙方力量的總體差距,但卻極大堅定了南京政府繼續戰鬥下去的決心:終有一日,自己再不會是一個人在戰鬥,而當以德國為首的中歐集團站在自己一方的那天,就將是日本敗亡的開端。

  轉眼間,濃烈的炮火硝煙已經在東亞大地上籠罩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技術裝備占絕對優勢的日軍四處肆虐,每天都有大量殲敵的捷報從前線傳來:關東軍已經攻占了整個滿洲,並仿佛怒濤決堤一般沖入了華北平原,南方的淞滬會戰也在一場空前激烈的持續搏殺後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敵國首都南京已經遙遙在即。然而,日本大本營卻逐漸感到焦慮起來。已經將政府遷往內陸山城的對方卻拒不投降他們對自己提出的多方暗示均置之不理,執意要將當前的戰鬥繼續推進下去。大本營所制定的半年之內戰勝敵國的初始戰略目標,此刻已經全然成為了泡影而與此同時所帶來的,卻是日本所面臨的愈發嚴峻的形勢。

  日本陸軍的推進速度開始慢下來了。這並非是因為對方的抵抗力量有了大幅增強,而是由於過於廣袤的占領區已經牽制住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若想繼續取得可觀的進展,日軍必須再向東亞戰場大量增兵,其動員人數和戰爭開銷將遠遠超過最初的預期。而僅僅這樣倒也罷了,憑藉日本的國力足可獲得對華戰爭的勝利關鍵之處卻在於德國對日本的制裁已經隨著戰爭的繼續而進一步加劇,如今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苛嚴境地。隨著石油也被納入禁運範疇,兩國間的關係處在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冰點南海之上戰雲隱隱,一場風暴已迫在眉睫。

  ☆、第797章 沖入深淵

  “自從四個月前起,獨國便開始大規模為支那軍隊提供武器支援。帝。隊已經越來越多的遇到裝備獨國槍械的支那軍隊,其中甚至包括戰車和由獨國僱傭兵駕駛的陸戰飛機,這已經對我們在支那戰場上的進攻造成了嚴重的阻礙。而正是由於獨國這一明目張胆的干涉行動,支那政府才敢於屢次無視帝國方面的和平建議並選擇繼續將戰爭持續下去,我們必須對此做出最堅決的反擊……”日本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郎在對大本營的報告呈書中如是寫道。

  “獨國艦隊主力開始向遠東逐漸集結。半年前他們只在新加坡駐有一支小型艦隊,現今卻已有兩支大型特混艦隊雲集馬尼拉和金蘭灣根據我們掌握的消息,對方共擁有不少於10艘的正規空母,其中包括2~3艘標準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獨逸’型海上航空堡壘。為防止出現意外衝突,聯合艦隊主力已退出南支那海,專注於對支那沿海地區的控制。然而,這卻並非是解決眼下時局的長久之計。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歐洲趕赴遠東的獨國艦隊陣容只會越來越強盛,並最終對聯合艦隊形成壓倒性優勢相比於35年前的露西亞,今天的獨國海軍所對聯合艦隊的整體壓制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除了對方陣容的日益膨脹之外,聯合艦隊也開始面臨燃油緊張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我們從戰艦到飛機都會受到嚴重的出陣制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同樣在報告書中憂心忡忡地寫道。

  時間進入1940年中秋,日本大本營的處境已經變得日益嚴峻:這不僅在於前方久拖不下的大陸戰局,更在於以德國為首的勢力對日本實施的石油禁運。除了德國之外。控制印尼的荷蘭和戰敗割地的美國都參與到了這場行動當中:荷蘭從日俄戰爭結束以來就頂著日本南下的巨大壓力,此次能跟在德國身後打擊這個虎視眈眈的強盜顯然再樂意不過而已經被卸爪拔牙的美國面對德國的壓力,也同樣只能在石油禁運領域與德國共同進退。更何況,德國還開出了令美國政府所無法拒絕的誘惑條件:只要這次聯合制裁能夠取得成功,德國就將讓日本大幅減少對美國的賠款要求。在這等威逼利誘之下,白宮怎能不立時就範?

  直到這時,日本大本營才終於感受到了一絲緊張和惶亂。無論是朝鮮東亞菲律賓以及由他們所控制的加利福尼亞。都沒有發現任何可支撐自己戰爭機器運轉的大型油田的存在美國的產油地都在內陸和東部,實在不是停戰之時連夏威夷都沒有拿下的日本所有能力奢求。而在當前。世界工業文明早已全面進入了由內燃機領銜的石油時代,一旦沒有這種黑色粘稠液體的驅動,任何一個工業國都將遭到難以承受的災難性傷害!

  感受到事態嚴重的日本開始同德國政府接觸,以求能在自己所能接受的框架內獲得對方的諒解然而柏林的態度卻是異常堅決。日本必須尊重1905年簽署的《普利茅斯和約》,從中國大陸全面撤軍。如此情形讓日本大本營感到怒恨交集。要知道,無論是1895年的三國干涉還遼1905年的日俄終戰協定還是1923年的四國公約,日本都被迫在談判桌上放棄了戰場上所贏得的勝利果實,令無數國民視為文人外交的奇恥大辱。當前,矢志要讓日本獲得一切應得權益的軍人政府,又怎麼能夠食言而肥,再度像烏龜一樣縮回自己的殼中恥辱偷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