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淵論功行賞,任命李孝恭為荊州總管;任命李靖為上柱國、賜爵永康縣公。

  不久,又受命平定嶺南。至次年六月,嶺南悉被李靖平定。

  一一一 李子通和杜伏威

  李靖初出茅廬第一功便翦滅了蕭梁,令虎踞龍蹯的江淮群雄相顧失色!

  這其中就包括自稱吳帝的李子通。

  李子通的家鄉在東海氶縣,即現在的山東棗莊,世代以打漁為業,業餘,就在微山湖旁,彈彈自己心愛的土琵琶。

  李子通體格雄健,豪爽俠義,嫉惡如仇,儘管自己家裡一貧如洗,但每次捕魚歸來,只要遇上家裡揭不開鍋的窮苦鄉親,必定要將打的魚送分出一些給他們;在路上看到頭髮花白的老人肩負重物,必定要上前幫忙;見到有惡痞欺負弱者,必定上前打抱不平。活脫脫一隋唐版的魯智深。

  公元614年,博山人左才相拉起一票人馬占據了齊郡長白山,自稱博山公,與官府對著幹,接二連三地取得了反圍剿勝利,手下的兄弟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李子通知道以後,十分佩服,對鄉親們說:“楊廣這操蛋不顧咱們的死活,拼命要榨乾咱們的汁,好征斂財物,對外用兵,聽說在東萊海口,奴役了大批民工在齊腰深的水裡打造戰船,二十四小時,加班加點,不分晝夜,民工們的蛋蛋全泡爛了,發了蛆,一個個死在水裡,現在準備徵兵了,當兵戰死是死,造反可能還能撿條活命,不如,咱們一起去跟博山公混飯吃吧。”

  於是,一幫窮兄弟跟著他一起向他們心目中的革命聖地——長白山而去。

  長白山地處魯中山區,沂蒙山北麓,東西上百里。北面是千里平原,東接坊子,西望濟南府。攻可奪取給養,退可入沂蒙山區,是革命造反、發家致富的風水寶地。

  李子通他們滿懷豪情的走來了,按照他的想法,一會得博山公熱情的接待。

  可是,迎頭的卻是一飄冷水潑來。

  左才相從山上傳話下來說:國有國法,山有山規,要來參加革命,可以,但是,得先送彩禮。

  彩禮?我操!又不是娶女,要個鳥彩禮!

  沒奈何,李子通只好到周邊踩點,摸情況,好歹弄點乾貨作晉身之路,總不成,又灰溜溜回家等官府來捉吧?開弓可沒有回頭箭。

  幸好(說這話實在該打)山寨東南五十里大山凹內有一地主惡霸,為富不仁,經常搶人財物,擄人妻女。

  在一個風高月黑的晚上,李子通滿心歡喜地處理了惡霸全家,收拾白銀數千兩,糧食、衣物若干帶回山寨。

  左才相再沒有二話,收留了李子通。

  可是,兩人間的罅隙已經留下來了。

  上山後,李子通憑藉自己的勇武、義氣和膽色,迅速地建立了自己的威望。

  史載:“鄉人有陷賊者,子通專經護之。”

  左才相為人暴忍,而李子通仁愛,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擁護,前來投靠的人都指名道姓要在李子通而不是左才相手下混。

  不到半年,李子通威勢赫赫,手下已經有了上萬兄弟。

  左才相再看李子通的時候,眼睛裡似乎在噴著火,跟女人吃醋一樣。

  李子通覺得不能再留下來了,於是就尋思別的去處。

  早在一年前, 張須陀、來護兒曾對左才相進行過一場大型圍剿,左才相手下有一名豪傑突圍後,自稱將軍,單飛了。

  此人姓杜,名伏威,章丘人氏,足智多謀,勇敢善戰,脫離了左才相後,轉戰於淮河流域之間,出則居前,入則殿後,大得人心。

  得,咱就跟他合夥幹了!

  李子通於是把自己的一萬多兄弟帶了出來,去投奔了杜伏威。

  和杜伏威一起合夥做這殺人放火買賣的還有他的一個鐵哥們,叫輔公祏,兩人是從穿開檔褲就開始一起玩的總角之交。

  杜伏威小的時候家境貧寒,而輔公祏卻有個姑姑家境還算不錯,養了很多羊。輔公祏經常帶杜伏威去姑姑家偷羊吃。

  吃飽了羊肉,兩人就躺臥在田頭,一邊摳著大腳丫子,一邊談論著理想和人生。

  杜伏威起兵反隋後,自然也少不了輔公祏一份。

  杜伏威稱輔公祏為兄長,軍隊裡的兄弟就稱輔公祏為“伯父”。

  當是時也,杜伏威剛剛在淮北整編了苗海潮的隊伍,進軍淮南,燒死了江都校尉宋顥的大軍,火併了海陵趙破陣,聲勢日漸浩大。

  不過,杜伏威也是個心胸狹窄、猜忌心極強的人,隨著生意做大之後,他就開始有意識地削弱輔公祏的權力了,現在,李子通來了,可以預見,他們的合作不會愉快,不會長久。

  更何況,李子通走後不久,朝廷就大舉進攻長白山,左才相戰敗,死了。一根筋的杜伏威認準了左才相之死是李子通的背叛所致,對李子通不懷好意。

  這樣,在隋朝將軍來整進攻立足未定的李子通部時,杜伏威拒派援軍。

  李子通孤立無援,大敗,奔走海陵。

  李、杜之間的梁子由此結下。

  在海陵的日子裡,李子通臥薪嘗膽,招兵買馬,不到一年,就發展起了兩萬多部眾,有了對杜伏威採取報復的本錢。

  616年秋,李子通突襲杜伏威,杜伏威身受重傷,墜落馬下。

  不過,杜伏威善於用人,他曾在軍中精選了三十多名勇士稱為義子,作為自己的嫡系力量,其中名氣最大的是王雄誕和闞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