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原來,李淵太原起兵後,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攻占了長安,反倒走在了李靖的前面了。
就要改朝換代了,長安城裡得重新規劃,重新修葺,而且,得大力清查流民、亂民、變民。
李靖因為沒有臨時居住證,被城管捉到了,一來二去,弄清了這個是太原起義的告密者,歡喜得連翻了幾個跟頭,把他押解到李淵跟前。
“老傢伙,老夫起兵,關你屁事!你居然想去告密,來人,推出去斬了!”李淵一想起死在河東的第五子李智雲,就怒不可遏。
滿腹韜略,壯志未酬,惜哉!眼看就要人頭落地,李靖急了,嘶啞著嗓子大叫:“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
嗬哈,這個老匹夫,出語不凡喔!李淵使勁地盯著他看。
一旁的李世民也被雷住了,聳然動容,覺得這個人不是尋常之輩,於是向旁邊的人打聽他的來歷。
“嗯,原來是京兆三原李靖,大家都說他是個實力派,還是留他不死吧。”李世民弄清楚後,便力勸父親。
終於,一代軍神終於得以保存了一條性命,在以後的日子裡譜寫屬於他的輝煌。
一一0 李靖滅梁記
公元618年,李世民和王世充、竇建德的虎牢大戰正打得不可開交,盤踞江陵的蕭銑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峽州、巴、蜀等地,頓兵於安蜀城及荊門城與峽州刺史許紹對峙。
如果巴蜀為蕭銑所占,新興的大唐帝國將會陷入東西兩面受敵之困,於是,李淵命李靖領輕騎數人火速前往峽州,與許紹一起抗擊蕭銑。
李靖得令,日夜兼程,途經金州,正遇上廬江王李瑗和蠻賊鄧世洛苦鬥。
雙方你來我往,已鏖戰多日,勝負未決。
李瑗見了李靖,連忙請教問計。
於是李靖略作停留,為他出謀劃策,直到蠻賊平定才告辭。
到了峽州後,李靖與許紹一起共同分析當前形勢,發現險塞基本控制在蕭銑手中,戰機尚未成熟,兩人的意見都是現在先按兵不動,耐心等待機會。
不料,遠在長安的李淵卻勃然大怒,以“遷延不進”之罪密令許紹將李靖斬首。
謝天謝地,許紹是一個講良心講原則的人,沒有立刻執行這個蠻不講理的處決令,而是上疏李淵,力陳大戰未開,斬將不吉。
不久,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則叛唐,率眾進犯夔州,趙郡王李孝恭率軍出戰失利,形勢緊急。
李靖謀定而後動,親率八百士卒從背後襲擊冉肇則營壘,大勝一場,然後又在各險要處布下伏兵,竟然一戰得手,以少勝多,擊斃了蠻首冉肇則,俘獲五千餘人。
捷報傳到京師時,李淵高興地說:“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立即頒下璽書,慰勞李靖說:“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
於是,李靖終於定下神來,安心等待破梁的機會。
果然,一年後,蕭銑內亂開始。
因為梁國發展擴張很快,各路元勛故舊的野心劇烈膨脹,紛紛以開國功臣自居,彼此間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互相仇視,互相爭權奪利,以致董景珍、張繡等重臣先後在權術鬥爭中被誅。
機會終於來了,李靖鄭重地向李淵遞交了一份作戰計劃——“攻取蕭銑十策”。
李淵閱後,大喜。
公元621年九月,李淵正式任命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率領十二名總管從夔州順流東下;同時,廬江王李瑗、黔州刺史田世康、黃州總管周法明從不同的方向攻擊蕭銑,以配合李孝恭的攻勢。
彼時,正值雨季,連月暴雨,江水暴漲。
到達夔州後,李靖馬上安排三軍分三路進擊蕭銑。
諸將大驚,抗議道:如此惡劣天氣,洪水泛濫,怎麼可以出兵?
李靖厲色疾聲說道:“兵機事,以速為神。今士始集,銑不及知,若乘水傳壘,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倉促召兵,無以御我,此必擒也。”
於是,三路大軍分列二千艘戰艦順江而下,攻取荊門、宜都二鎮。
正如李靖所說,蕭銑萬料不到唐軍會在江水上漲的時候來攻,沿江的防禦幾近於無。李孝恭和李靖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荊門和宜都,駐軍夷陵。
夷陵,正是當年陸遜一把火燒掉了劉備八百里連營的古戰場。
蕭銑反應過來後,急派大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進駐清江布防。
十月初九,李孝恭和李靖大破文士弘,俘戰船三百餘艘,梁軍被殺和溺斃者數以萬計。
文士弘退入百里洲,糾集殘部再戰,再次大敗。
至此,梁國門戶洞開,唐軍長驅直入,直逼江陵。。
一時間,千帆齊舉,萬舸爭流,氣勢如虹。
梁國江州總管蓋彥舉見機得書,馬上舉五州之地投降。
消息傳回江陵,蕭銑頓時陷入絕望之中。
為了削權整頓,梁國剛剛實行了一場大規模的裁軍,現在,江陵城裡軍事武裝力量僅餘一支幾千人的禁衛軍。
單憑這幾千兵力顯然是無法抵擋數萬唐軍的,蕭銑只好一面抓緊徵兵,一面向各地發出了十萬火急的勤王詔。
就要改朝換代了,長安城裡得重新規劃,重新修葺,而且,得大力清查流民、亂民、變民。
李靖因為沒有臨時居住證,被城管捉到了,一來二去,弄清了這個是太原起義的告密者,歡喜得連翻了幾個跟頭,把他押解到李淵跟前。
“老傢伙,老夫起兵,關你屁事!你居然想去告密,來人,推出去斬了!”李淵一想起死在河東的第五子李智雲,就怒不可遏。
滿腹韜略,壯志未酬,惜哉!眼看就要人頭落地,李靖急了,嘶啞著嗓子大叫:“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
嗬哈,這個老匹夫,出語不凡喔!李淵使勁地盯著他看。
一旁的李世民也被雷住了,聳然動容,覺得這個人不是尋常之輩,於是向旁邊的人打聽他的來歷。
“嗯,原來是京兆三原李靖,大家都說他是個實力派,還是留他不死吧。”李世民弄清楚後,便力勸父親。
終於,一代軍神終於得以保存了一條性命,在以後的日子裡譜寫屬於他的輝煌。
一一0 李靖滅梁記
公元618年,李世民和王世充、竇建德的虎牢大戰正打得不可開交,盤踞江陵的蕭銑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峽州、巴、蜀等地,頓兵於安蜀城及荊門城與峽州刺史許紹對峙。
如果巴蜀為蕭銑所占,新興的大唐帝國將會陷入東西兩面受敵之困,於是,李淵命李靖領輕騎數人火速前往峽州,與許紹一起抗擊蕭銑。
李靖得令,日夜兼程,途經金州,正遇上廬江王李瑗和蠻賊鄧世洛苦鬥。
雙方你來我往,已鏖戰多日,勝負未決。
李瑗見了李靖,連忙請教問計。
於是李靖略作停留,為他出謀劃策,直到蠻賊平定才告辭。
到了峽州後,李靖與許紹一起共同分析當前形勢,發現險塞基本控制在蕭銑手中,戰機尚未成熟,兩人的意見都是現在先按兵不動,耐心等待機會。
不料,遠在長安的李淵卻勃然大怒,以“遷延不進”之罪密令許紹將李靖斬首。
謝天謝地,許紹是一個講良心講原則的人,沒有立刻執行這個蠻不講理的處決令,而是上疏李淵,力陳大戰未開,斬將不吉。
不久,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則叛唐,率眾進犯夔州,趙郡王李孝恭率軍出戰失利,形勢緊急。
李靖謀定而後動,親率八百士卒從背後襲擊冉肇則營壘,大勝一場,然後又在各險要處布下伏兵,竟然一戰得手,以少勝多,擊斃了蠻首冉肇則,俘獲五千餘人。
捷報傳到京師時,李淵高興地說:“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立即頒下璽書,慰勞李靖說:“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
於是,李靖終於定下神來,安心等待破梁的機會。
果然,一年後,蕭銑內亂開始。
因為梁國發展擴張很快,各路元勛故舊的野心劇烈膨脹,紛紛以開國功臣自居,彼此間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互相仇視,互相爭權奪利,以致董景珍、張繡等重臣先後在權術鬥爭中被誅。
機會終於來了,李靖鄭重地向李淵遞交了一份作戰計劃——“攻取蕭銑十策”。
李淵閱後,大喜。
公元621年九月,李淵正式任命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率領十二名總管從夔州順流東下;同時,廬江王李瑗、黔州刺史田世康、黃州總管周法明從不同的方向攻擊蕭銑,以配合李孝恭的攻勢。
彼時,正值雨季,連月暴雨,江水暴漲。
到達夔州後,李靖馬上安排三軍分三路進擊蕭銑。
諸將大驚,抗議道:如此惡劣天氣,洪水泛濫,怎麼可以出兵?
李靖厲色疾聲說道:“兵機事,以速為神。今士始集,銑不及知,若乘水傳壘,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倉促召兵,無以御我,此必擒也。”
於是,三路大軍分列二千艘戰艦順江而下,攻取荊門、宜都二鎮。
正如李靖所說,蕭銑萬料不到唐軍會在江水上漲的時候來攻,沿江的防禦幾近於無。李孝恭和李靖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荊門和宜都,駐軍夷陵。
夷陵,正是當年陸遜一把火燒掉了劉備八百里連營的古戰場。
蕭銑反應過來後,急派大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進駐清江布防。
十月初九,李孝恭和李靖大破文士弘,俘戰船三百餘艘,梁軍被殺和溺斃者數以萬計。
文士弘退入百里洲,糾集殘部再戰,再次大敗。
至此,梁國門戶洞開,唐軍長驅直入,直逼江陵。。
一時間,千帆齊舉,萬舸爭流,氣勢如虹。
梁國江州總管蓋彥舉見機得書,馬上舉五州之地投降。
消息傳回江陵,蕭銑頓時陷入絕望之中。
為了削權整頓,梁國剛剛實行了一場大規模的裁軍,現在,江陵城裡軍事武裝力量僅餘一支幾千人的禁衛軍。
單憑這幾千兵力顯然是無法抵擋數萬唐軍的,蕭銑只好一面抓緊徵兵,一面向各地發出了十萬火急的勤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