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2〕EE
〔1〕本篇錄自周作人日記,寫於一九○一年二月,署名戛劍生。舊俗,以夏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稱為「送灶」。
〔2〕黃羊《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康熙會稽志》:紹俗,「祭灶品用糖糕、時果或羊首,取黃羊祭灶之義。」一陳先生以《伯兮》一篇為 寫粗人 〔3〕,這 粗 字是無所謂通不通的。因為皮膚,衣服,詩上都沒有明言粗不粗,所以我們無從懸揣其為 粗 ,也不能斷定其頗 細 :這應該暫置於討論之外。
二 寫 字卻有些不通了。應改作 粗人寫 ,這才文從字順。你看詩中稱丈夫為伯,自稱為我,明是這位太太(不問粗細,姑作此稱)自述之詞,怎麼可以說是 寫粗人 呢?也許是詩人代太太立言的,但既然是代,也還是 粗人寫 而不可 搗亂 了。
三陳先生又改為 粗疏的美人 ,則期期〔4〕以為不通之至,因為這位太太是並不 粗疏 的。她本有 膏沐 ,頭髮油光,只因老爺出征,這才懶得梳洗,隨隨便便了。但她自己是知道的,豫料也許會有學者說她 粗 ,所以問一句道: 誰適為容 呀?你看這是何等精細?而竟被指為 粗疏 ,和排錯講義千餘條〔5〕的工人同列,豈不冤哉枉哉?不知大雅君子,以為何如?此布,即請記安!
封余謹上十一月一日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上海《大江月刊》第二期 通信 欄。
〔2〕指《大江月刊》,文學刊物,陳望道等編輯。一九二八年十月創刊於上海。同年十二月停刊,共出三期。關於 粗人 的討論,指章鐵民、汪靜之對陳鍾凡《中國韻文通論》中認為《詩經 伯兮》是寫 粗人 的說法的批評和陳的反駁。這一討論,原在上海《暨南周刊》上進行(見該刊一九二八年第三卷第一、二、三、十期)。《大江月刊》創刊號載有章鐵民的《〈伯兮〉問題十講》一文,介紹了這場爭論的經過,並批評了陳鍾凡的錯誤觀點和態度。〔3〕陳先生即陳鍾凡,字玄,江蘇鹽城人。當時任上海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他在給章鐵民的信中辯解說: 粗人 二字,原意是 粗疏的美人 。(見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暨南周刊》第三卷第二期)又在給汪靜之的信中指責說: 我自己的偏見,實在覺得,一說 粗人 不錯,再說 粗疏的美人 更加不錯,不過你和章鐵民一不解再不解,一搗亂再搗亂而已。 (見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暨南周刊》第三卷第十期)《伯兮》,《詩經 衛風》的一篇,描寫一個女子對於從軍遠征的丈夫的思念。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4〕期期《史記 張丞相列傳》: 帝(漢高祖)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 而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唐代張守節正義: 昌以口吃,每語故重言期期也。
〔5〕排錯講義千餘條陳鍾凡在給章鐵民的信中說: 拙著倉猝付印,內中錯誤至多,經我校正約千餘條 (見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暨南周刊》第三卷第三期);又在給汪靜之的信中說,這是指 排印的錯誤 。 《希阿的屠殺》系陀拉克羅亞〔2〕作,圖上注錯了。《騎士》是藉里珂〔3〕畫的。
那四個人名的原文,是AristideMaillol,CharlesBar-ry,JoseffPoelaert,CharlesGarnier〔4〕。本文中講到他們的時候,都還要注出來。
魯迅。四月十一日。 記者先生〔2〕:
我因為久已無話可說,所以久已一聲不響了,昨天看見疑古君的雜感〔3〕中提起我,於是忽而想說幾句話:就是對於《小說世界》是不值得有許多議論的。
因為這在中國是照例要有,而不成問題的事。
凡當中國自身爛著的時候,倘有什麼新的進來,舊的便照例有一種異樣的掙扎。例如佛教東來時有幾個佛徒譯經傳道,則道士們一面亂偷了佛經造道經,而這道經就來罵佛經,而一面又用了下流不堪的方法害和尚,鬧得烏煙瘴氣,亂七八遭。(但現在的許多佛教徒,卻又以國粹自命而排斥西學了,實在昏得可憐!)但中國人,所擅長的是所謂「中庸」,於是終於佛有釋藏,道有道藏〔4〕,不論是非,一齊存在。現在刻經處〔5〕已有許多佛經,商務印書館也要既印日本《續藏》,又印正統《道藏》了,〔6〕兩位主客,誰短誰長,便各有他們的自身來證明,用不著詞費。然而假使比較之後,佛說為長,中國卻一定仍然有道士,或者更多於居士與和尚:因為現在的人們是各式各樣,很不一律的。
上海之有新的《小說月報》,而又有舊的(?)《快活》〔7〕之類以至《小說世界》,雖然細微,也是同樣的事。
現在的新文藝是外來的新興的潮流,本不是古國的一般人們所能輕易了解的,尤其是在這特別的中國。許多人渴望著「舊文化小說」(這是上海報上說出來的名詞)的出現,正不足為奇;「舊文化小說」家之大顯神通,也不足為怪。但小說卻也寫在紙上,有目共睹的,所以《小說世界》是怎樣的東西,委實已由他自身來證明,連我們再去批評他們的必要也沒有了。若運命,那是另外一回事。
至於說他流毒中國的青年,那似乎是過慮。倘有人能為這類小說(?)所害,則即使沒有這類東西也還是廢物,無從挽救的。與社會,尤其不相干,氣類相同的鼓詞和唱本,國內非常多,品格也相像,所以這些作品(?)也再不能「火上添油」,使中國人墮落得更厲害了。
總之,新的年青的文學家的第一件事是創作或介紹,蠅飛鳥亂,可以什麼都不理。東枝君今天說舊小說家以為已經戰勝,〔8〕那或者許是有的,然而他們的「以為」非常多,還有說要以中國文明統一世界哩。倘使如此,則一大陣高鼻深目的男留學生圍著遺老學磕頭,一大陣高鼻深目的女留學生繞著姨太太學裹腳,卻也是天下的奇觀,較之《小說世界》有趣得多了,而可惜須等將來。
話說得太多了,再談罷。
一月十一日,唐俟。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五日《晨報副刊》「通信」欄,題為《唐俟君來信——關於〈小說世界〉》。《小說世界》,周刊,葉勁風主編。一九二三年一月五日創刊於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主要刊載鴛鴦蝴蝶派的作品。一九二八年第十七卷第一期起改為季刊,由胡懷琛主編。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出至第十八卷第四期停刊。這個刊物是為了與革新後的《小說月報》相抗衡而出版的。
〔2〕記者先生指孫伏園(1849—1966),原名福源,浙江紹興人,魯迅在紹興師範學校和北京大學任教時的學生,新潮社、語絲社成員。一九二一年秋至一九二四年冬任北京《晨報副刊》編輯。後又任北京《京報副刊》編輯。
〔3〕疑古錢玄同的筆名。他在一九二三年一月十日《晨報副刊》「雜感」欄發表《「出人意表之外」的事》一文,批評了《小說世界》的宗旨和傾向,並摘引魯迅《他們的花園》一詩,勸告新文學家不要與它同流合污。
〔4〕釋藏即《大藏經》,漢文佛教經典和著作的總集,分經、律、論三藏。南北朝時開始編集,宋開寶五年(972)首次雕刊一藏,凡十三萬版,以後各代均有刊刻。道藏,道教經典和著作的總集。最早編成於唐開元中。宋徽宗政和年間首次刊印,以後各代均有刊刻。內容十分龐雜。通行本有明代的《正統道藏》五三○五卷,《萬曆續道藏》一八○卷。
〔5〕刻經處指金陵刻經處,經營佛教經典刻印、流布的機構。〔6〕商務印書館於一九二三年影印出版日本藏經書院刊行的《續藏經》,一九二四年出版《正統道藏》。這兩部書的GG,《小說世界》都曾登載。
〔7〕《快活》旬刊,鴛鴦蝴蝶派刊物之一,李涵秋主編。一九二二年一月創刊於上海。同年十二月停刊,共出三十六期。世界書局發行。
〔8〕指東枝的《〈小說世界〉》一文,載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一日《晨報副刊》「雜感」欄,文中說:「小說世界的出版,其中含著極重大的意義,我們斷斷不可忽視的,這個意義我用『戰勝』兩個字來包括他。因為小說世界一出版,無論那一方面都自以為是戰勝了。」 一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生會通電各級黨部各級政府各民眾團體各級學校各報館均鑒:敝校校址,設在曲阜,在孔廟與衍聖公府包圍之中,敝會成立以來,常感封建勢力之壓迫,但瞻顧環境,遇事審慎,所有行動,均在曲阜縣黨部指導之下,努力工作,從未嘗與聖裔牴牾。
不意,本年六月八日敝會舉行遊藝會,因在敝校大禮堂排演《子見南子》一劇,竟至開罪孔氏,連累敝校校長宋還吾先生,被孔氏族人孔傳堉等越級至國民政府教育部控告侮辱孔子。頃教育部又派參事朱葆勤來曲查辦,其報告如何敝會不得而知,惟對於孔氏族人呈控敝校校長各節,認為絕無意義;斷難成立罪名,公論具在,不可掩沒。深恐各界不明真相,受其蒙蔽,代孔氏宣傳,則反動勢力之氣焰日張,將馴至不可收拾矣。
教會同人正在青年時期,對此腐惡封建勢力絕不低首降伏。且國民革命能否成功,本黨主義能否實行,與封建勢力之是否存在,大有關係。此實全國各級黨部,民眾團體,言論機關,共負之責,不只敝會同人已也。除將教育部訓令暨所附原呈及敝校長答辯書另文呈閱外,特此電請台覽,祈賜指導,並予援助為荷。
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生會叩。真。
二教育部訓令第八五五號六月二十六日令山東教育廳
據孔氏六十戶族人孔傳堉等控告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校長宋還吾侮辱宗祖孔子呈請查辦等情前來。查孔子誕日,全國學校應各停課,講演孔子事跡,以作紀念。又是項紀念日,奉行政院第八次會議決,定為現行歷八月二十七日。復於制定學校年學期及休假日期規程時,遵照編入,先後通令遵行各在案。原呈所稱各節,如果屬實,殊與院部紀念孔子本旨,大相違反。據呈前情,除以「呈悉。原呈所稱各節,是否屬實,仰令行山東教育廳查明,核辦,具報」等語批示外,合行抄發原呈,令仰該廳長查明,核辦,具報。此令。計抄發原呈一件——
呈為公然侮辱宗祖孔子,群情不平,懇查辦明令照示事。竊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校長宋還吾,系山東曹州府人,北京大學畢業,賦性乖僻,學術不純,因有奧援,濫長該校,任事以來,言行均涉過激,絕非民黨本色,早為有識者所共見。其尤屬背謬,令敝族人難堪者,為該校常貼之標語及遊行時所呼之口號,如孔丘為中國第一罪人,打倒孔老二,打倒舊道德,打破舊禮教,打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政策,打倒衍聖公府輸資設立的明德學校。兼以粉鉛筆塗寫各處孔林孔廟,時有發見,防無可防,擦不勝擦,人多勢強,暴力堪虞。鈞部管持全國教育,方針所在,施行劃一,對於孔子從未有發表侮辱之明文。該校長如此放縱,究系採取何種教育?稟承何項意旨?抑或別開生面,另有主義?傳堉等既屬孔氏,數典固不敢忘祖,勸告徒遭其面斥,隱忍至今,已成司空見慣。詎於本年六月八日該校演劇,大肆散票,招人參觀,竟有《子見南子》一出,學生抹作孔子,醜末腳色,女教員裝成南子,冶艷出神,其扮子路者,具有綠林氣概。而南子所唱歌詞,則《詩經》《風》《桑中》篇也,醜態百出,褻瀆備至,雖舊劇中之《大鋸缸》《小寡婦上墳》,亦不是過。凡有血氣,孰無祖先?敝族南北宗六十戶,居曲阜者人尚繁伙,目見耳聞,難再忍受。加以日賓犬養毅等昨日來曲,路祭林廟,侮辱條語,竟被瞥見。幸同時伴來之張繼先生立催曲阜縣政府飭差揭擦,併到該校講演,指出謬誤。乃該校訓育主任李燦埒大肆惱怒,即日招集學生訓話,謂犬養毅為帝國主義之代表,張繼先生為西山會議派腐化分子,孔子為古今中外之罪人。似此荒謬絕倫,任意謾罵,士可殺不可辱,孔子在今日,應如何處治,系屬全國重大問題,鈞部自有權衡,傳堉等不敢過問。第對於此非法侮辱,願以全體六十戶生命負罪瀆懇,迅將該校長宋還吾查明嚴辦,昭示大眾,感盛德者,當不止敝族已也。激憤陳詞,無任悚惶待命之至。除另呈蔣主席暨內部外,謹呈
〔1〕本篇錄自周作人日記,寫於一九○一年二月,署名戛劍生。舊俗,以夏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稱為「送灶」。
〔2〕黃羊《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康熙會稽志》:紹俗,「祭灶品用糖糕、時果或羊首,取黃羊祭灶之義。」一陳先生以《伯兮》一篇為 寫粗人 〔3〕,這 粗 字是無所謂通不通的。因為皮膚,衣服,詩上都沒有明言粗不粗,所以我們無從懸揣其為 粗 ,也不能斷定其頗 細 :這應該暫置於討論之外。
二 寫 字卻有些不通了。應改作 粗人寫 ,這才文從字順。你看詩中稱丈夫為伯,自稱為我,明是這位太太(不問粗細,姑作此稱)自述之詞,怎麼可以說是 寫粗人 呢?也許是詩人代太太立言的,但既然是代,也還是 粗人寫 而不可 搗亂 了。
三陳先生又改為 粗疏的美人 ,則期期〔4〕以為不通之至,因為這位太太是並不 粗疏 的。她本有 膏沐 ,頭髮油光,只因老爺出征,這才懶得梳洗,隨隨便便了。但她自己是知道的,豫料也許會有學者說她 粗 ,所以問一句道: 誰適為容 呀?你看這是何等精細?而竟被指為 粗疏 ,和排錯講義千餘條〔5〕的工人同列,豈不冤哉枉哉?不知大雅君子,以為何如?此布,即請記安!
封余謹上十一月一日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上海《大江月刊》第二期 通信 欄。
〔2〕指《大江月刊》,文學刊物,陳望道等編輯。一九二八年十月創刊於上海。同年十二月停刊,共出三期。關於 粗人 的討論,指章鐵民、汪靜之對陳鍾凡《中國韻文通論》中認為《詩經 伯兮》是寫 粗人 的說法的批評和陳的反駁。這一討論,原在上海《暨南周刊》上進行(見該刊一九二八年第三卷第一、二、三、十期)。《大江月刊》創刊號載有章鐵民的《〈伯兮〉問題十講》一文,介紹了這場爭論的經過,並批評了陳鍾凡的錯誤觀點和態度。〔3〕陳先生即陳鍾凡,字玄,江蘇鹽城人。當時任上海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他在給章鐵民的信中辯解說: 粗人 二字,原意是 粗疏的美人 。(見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暨南周刊》第三卷第二期)又在給汪靜之的信中指責說: 我自己的偏見,實在覺得,一說 粗人 不錯,再說 粗疏的美人 更加不錯,不過你和章鐵民一不解再不解,一搗亂再搗亂而已。 (見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暨南周刊》第三卷第十期)《伯兮》,《詩經 衛風》的一篇,描寫一個女子對於從軍遠征的丈夫的思念。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4〕期期《史記 張丞相列傳》: 帝(漢高祖)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 而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唐代張守節正義: 昌以口吃,每語故重言期期也。
〔5〕排錯講義千餘條陳鍾凡在給章鐵民的信中說: 拙著倉猝付印,內中錯誤至多,經我校正約千餘條 (見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暨南周刊》第三卷第三期);又在給汪靜之的信中說,這是指 排印的錯誤 。 《希阿的屠殺》系陀拉克羅亞〔2〕作,圖上注錯了。《騎士》是藉里珂〔3〕畫的。
那四個人名的原文,是AristideMaillol,CharlesBar-ry,JoseffPoelaert,CharlesGarnier〔4〕。本文中講到他們的時候,都還要注出來。
魯迅。四月十一日。 記者先生〔2〕:
我因為久已無話可說,所以久已一聲不響了,昨天看見疑古君的雜感〔3〕中提起我,於是忽而想說幾句話:就是對於《小說世界》是不值得有許多議論的。
因為這在中國是照例要有,而不成問題的事。
凡當中國自身爛著的時候,倘有什麼新的進來,舊的便照例有一種異樣的掙扎。例如佛教東來時有幾個佛徒譯經傳道,則道士們一面亂偷了佛經造道經,而這道經就來罵佛經,而一面又用了下流不堪的方法害和尚,鬧得烏煙瘴氣,亂七八遭。(但現在的許多佛教徒,卻又以國粹自命而排斥西學了,實在昏得可憐!)但中國人,所擅長的是所謂「中庸」,於是終於佛有釋藏,道有道藏〔4〕,不論是非,一齊存在。現在刻經處〔5〕已有許多佛經,商務印書館也要既印日本《續藏》,又印正統《道藏》了,〔6〕兩位主客,誰短誰長,便各有他們的自身來證明,用不著詞費。然而假使比較之後,佛說為長,中國卻一定仍然有道士,或者更多於居士與和尚:因為現在的人們是各式各樣,很不一律的。
上海之有新的《小說月報》,而又有舊的(?)《快活》〔7〕之類以至《小說世界》,雖然細微,也是同樣的事。
現在的新文藝是外來的新興的潮流,本不是古國的一般人們所能輕易了解的,尤其是在這特別的中國。許多人渴望著「舊文化小說」(這是上海報上說出來的名詞)的出現,正不足為奇;「舊文化小說」家之大顯神通,也不足為怪。但小說卻也寫在紙上,有目共睹的,所以《小說世界》是怎樣的東西,委實已由他自身來證明,連我們再去批評他們的必要也沒有了。若運命,那是另外一回事。
至於說他流毒中國的青年,那似乎是過慮。倘有人能為這類小說(?)所害,則即使沒有這類東西也還是廢物,無從挽救的。與社會,尤其不相干,氣類相同的鼓詞和唱本,國內非常多,品格也相像,所以這些作品(?)也再不能「火上添油」,使中國人墮落得更厲害了。
總之,新的年青的文學家的第一件事是創作或介紹,蠅飛鳥亂,可以什麼都不理。東枝君今天說舊小說家以為已經戰勝,〔8〕那或者許是有的,然而他們的「以為」非常多,還有說要以中國文明統一世界哩。倘使如此,則一大陣高鼻深目的男留學生圍著遺老學磕頭,一大陣高鼻深目的女留學生繞著姨太太學裹腳,卻也是天下的奇觀,較之《小說世界》有趣得多了,而可惜須等將來。
話說得太多了,再談罷。
一月十一日,唐俟。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五日《晨報副刊》「通信」欄,題為《唐俟君來信——關於〈小說世界〉》。《小說世界》,周刊,葉勁風主編。一九二三年一月五日創刊於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主要刊載鴛鴦蝴蝶派的作品。一九二八年第十七卷第一期起改為季刊,由胡懷琛主編。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出至第十八卷第四期停刊。這個刊物是為了與革新後的《小說月報》相抗衡而出版的。
〔2〕記者先生指孫伏園(1849—1966),原名福源,浙江紹興人,魯迅在紹興師範學校和北京大學任教時的學生,新潮社、語絲社成員。一九二一年秋至一九二四年冬任北京《晨報副刊》編輯。後又任北京《京報副刊》編輯。
〔3〕疑古錢玄同的筆名。他在一九二三年一月十日《晨報副刊》「雜感」欄發表《「出人意表之外」的事》一文,批評了《小說世界》的宗旨和傾向,並摘引魯迅《他們的花園》一詩,勸告新文學家不要與它同流合污。
〔4〕釋藏即《大藏經》,漢文佛教經典和著作的總集,分經、律、論三藏。南北朝時開始編集,宋開寶五年(972)首次雕刊一藏,凡十三萬版,以後各代均有刊刻。道藏,道教經典和著作的總集。最早編成於唐開元中。宋徽宗政和年間首次刊印,以後各代均有刊刻。內容十分龐雜。通行本有明代的《正統道藏》五三○五卷,《萬曆續道藏》一八○卷。
〔5〕刻經處指金陵刻經處,經營佛教經典刻印、流布的機構。〔6〕商務印書館於一九二三年影印出版日本藏經書院刊行的《續藏經》,一九二四年出版《正統道藏》。這兩部書的GG,《小說世界》都曾登載。
〔7〕《快活》旬刊,鴛鴦蝴蝶派刊物之一,李涵秋主編。一九二二年一月創刊於上海。同年十二月停刊,共出三十六期。世界書局發行。
〔8〕指東枝的《〈小說世界〉》一文,載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一日《晨報副刊》「雜感」欄,文中說:「小說世界的出版,其中含著極重大的意義,我們斷斷不可忽視的,這個意義我用『戰勝』兩個字來包括他。因為小說世界一出版,無論那一方面都自以為是戰勝了。」 一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生會通電各級黨部各級政府各民眾團體各級學校各報館均鑒:敝校校址,設在曲阜,在孔廟與衍聖公府包圍之中,敝會成立以來,常感封建勢力之壓迫,但瞻顧環境,遇事審慎,所有行動,均在曲阜縣黨部指導之下,努力工作,從未嘗與聖裔牴牾。
不意,本年六月八日敝會舉行遊藝會,因在敝校大禮堂排演《子見南子》一劇,竟至開罪孔氏,連累敝校校長宋還吾先生,被孔氏族人孔傳堉等越級至國民政府教育部控告侮辱孔子。頃教育部又派參事朱葆勤來曲查辦,其報告如何敝會不得而知,惟對於孔氏族人呈控敝校校長各節,認為絕無意義;斷難成立罪名,公論具在,不可掩沒。深恐各界不明真相,受其蒙蔽,代孔氏宣傳,則反動勢力之氣焰日張,將馴至不可收拾矣。
教會同人正在青年時期,對此腐惡封建勢力絕不低首降伏。且國民革命能否成功,本黨主義能否實行,與封建勢力之是否存在,大有關係。此實全國各級黨部,民眾團體,言論機關,共負之責,不只敝會同人已也。除將教育部訓令暨所附原呈及敝校長答辯書另文呈閱外,特此電請台覽,祈賜指導,並予援助為荷。
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生會叩。真。
二教育部訓令第八五五號六月二十六日令山東教育廳
據孔氏六十戶族人孔傳堉等控告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校長宋還吾侮辱宗祖孔子呈請查辦等情前來。查孔子誕日,全國學校應各停課,講演孔子事跡,以作紀念。又是項紀念日,奉行政院第八次會議決,定為現行歷八月二十七日。復於制定學校年學期及休假日期規程時,遵照編入,先後通令遵行各在案。原呈所稱各節,如果屬實,殊與院部紀念孔子本旨,大相違反。據呈前情,除以「呈悉。原呈所稱各節,是否屬實,仰令行山東教育廳查明,核辦,具報」等語批示外,合行抄發原呈,令仰該廳長查明,核辦,具報。此令。計抄發原呈一件——
呈為公然侮辱宗祖孔子,群情不平,懇查辦明令照示事。竊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校長宋還吾,系山東曹州府人,北京大學畢業,賦性乖僻,學術不純,因有奧援,濫長該校,任事以來,言行均涉過激,絕非民黨本色,早為有識者所共見。其尤屬背謬,令敝族人難堪者,為該校常貼之標語及遊行時所呼之口號,如孔丘為中國第一罪人,打倒孔老二,打倒舊道德,打破舊禮教,打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政策,打倒衍聖公府輸資設立的明德學校。兼以粉鉛筆塗寫各處孔林孔廟,時有發見,防無可防,擦不勝擦,人多勢強,暴力堪虞。鈞部管持全國教育,方針所在,施行劃一,對於孔子從未有發表侮辱之明文。該校長如此放縱,究系採取何種教育?稟承何項意旨?抑或別開生面,另有主義?傳堉等既屬孔氏,數典固不敢忘祖,勸告徒遭其面斥,隱忍至今,已成司空見慣。詎於本年六月八日該校演劇,大肆散票,招人參觀,竟有《子見南子》一出,學生抹作孔子,醜末腳色,女教員裝成南子,冶艷出神,其扮子路者,具有綠林氣概。而南子所唱歌詞,則《詩經》《風》《桑中》篇也,醜態百出,褻瀆備至,雖舊劇中之《大鋸缸》《小寡婦上墳》,亦不是過。凡有血氣,孰無祖先?敝族南北宗六十戶,居曲阜者人尚繁伙,目見耳聞,難再忍受。加以日賓犬養毅等昨日來曲,路祭林廟,侮辱條語,竟被瞥見。幸同時伴來之張繼先生立催曲阜縣政府飭差揭擦,併到該校講演,指出謬誤。乃該校訓育主任李燦埒大肆惱怒,即日招集學生訓話,謂犬養毅為帝國主義之代表,張繼先生為西山會議派腐化分子,孔子為古今中外之罪人。似此荒謬絕倫,任意謾罵,士可殺不可辱,孔子在今日,應如何處治,系屬全國重大問題,鈞部自有權衡,傳堉等不敢過問。第對於此非法侮辱,願以全體六十戶生命負罪瀆懇,迅將該校長宋還吾查明嚴辦,昭示大眾,感盛德者,當不止敝族已也。激憤陳詞,無任悚惶待命之至。除另呈蔣主席暨內部外,謹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