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3〕指潘楚基,湖南寧鄉人。一九二八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科,隨即入大學院(當時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改名為大學院)當研究生,住在復旦大學。
〔4〕extensivereading英語:泛讀。 讀《語絲》四卷十七期復Y君的信〔2〕里,有句說:「……問罪在先,而搜集罪狀(普通是十條)在後也。」之Parenthesis〔3〕里的「普通是十條」,究竟「十條」是些甚麼?——是先生擬的嗎,或是所謂法律中者?就請在《語絲》的空白處解釋給我聽聽。(下略)
曉真上。六月廿五日。
記者先生:
第四卷廿七期刊出的我詩內中有一個過於神秘的錯,請更正一下。第四二頁第二行「我們還是及時相愛」,手民卻排成「我們還是反對相愛」了,實在比×××的詩還要神秘!(下略)
康嗣群於上海。七,十二。
EE
〔1〕這兩件覆信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七月三十日《語絲》周刊第四卷第三十一期「信件摘要」欄,分別列於兩封來信之後。曉真,未詳。康嗣群(1910—1969),陝西城固人。當時是復旦大學學生,青年作者。他在《語絲》第四卷第二十七期發表的詩的題目是《我們還是及時相愛吧》。
〔2〕復Y君的信參看《三閒集·通信》。
〔3〕Parenthesis英語:括號。 南京通訊:首都玄武門外玄武湖。素負歷史盛名。自市政府改建五洲公園。加以人工修理後。該處湖光山色。更覺幽雅宜人。風景出自天然。值此春夏陽和。千紅萬紫。遊人如織。有遊藝家秦慶森君。為增遊人興趣起見。不惜巨資。特舉辦五洲動物園。於去冬托友由南洋群島及雲桂等處各地購辦奇異動物甚夥。益增該園風光不少。茲將動物中之特別者分志於次。計三種怪人。(一)小頭。姓徐。綽號徐小頭。海州產。身長三尺。頭小如拳。問其年已卅六歲矣。(二)大頭漢。姓唐。綽號大頭。又名來發。浙之紹興產。頭大如巴斗。狀似壽星。其實年方十二歲。(三)半截美人。年二十四歲。揚州產。面發如平常美婦無異。惟無腿。僅有肉足趾兩個。此所以稱為半截美人。(中頭剪自五月十四日《大美晚報》)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六月十六日《論語》半月刊第四十三期「古香齋」欄,在《玄武湖怪人》一文之後。這原是魯迅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將《玄武湖怪人》剪寄《論語》時附致該刊編者陶亢德的信。陶徵得魯迅同意後,將此信中主要部分作為按語與剪報一同刊出。
〔2〕中頭魯迅在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八日致陶亢德信中說:「以敝『指謬』拖為『古香齋』尾巴,自無不可,但署名希改為『中頭』,倘嫌太俳,則『准』亦可。《論語》雖先生所編,但究屬盛家贅婿商品,故殊不願與之太有瓜葛也。」按盛家贅婿,指《論語》社成員、大買辦盛宣懷的孫女婿邵洵美。 國粹可分兩種,一曰文的,一曰武的。現在文的暫且不說,單說武的。
據魯迅先生說,「打拳」的提倡,已有過二次,一在清朝末年,一在民國開始,則這回應該算第三次了。名目前二次定為「新武術」,這次改稱「國技」,前二次提倡的,一是「王公大臣」,一是「教育家」,這回卻是「國府要人」。
近來「首善之區」鬧得有聲有色的,便首推這次「國技表演」〔4〕。要人說:「這是國粹,應當保留而發揮之,」否則,便「前有愧於古人,後何以語來者,負疚滋甚」了。
幸喜這「彌可寶貴」的打拳(國技)的遺緒,尚未斷絕,「國技大家諸君,惠然肯來」,從此風氣一開,人人變為赳赳,於是軍閥不足打倒,帝國主義者不足趕走,而世界大同也自然而然的出現了。「願國人悉起學之」,以完成革命!
我們小後生,不識國粹之可貴一至於此,雖然未飽眼福,也就不勝其讚嘆與欣舞了。不過某將軍主張「對打」,我卻期期以為不可,因為萬一打塌了鼻子,或者扯破了褲子,便不妙了,甚或越打越起勁,終則認真起來,我們第三者就不免要吃虧了。那時軍閥未倒,而百姓先已「家破人亡」了。但這全是過慮,因為三代禮讓之風,早已深入諸君子的心。況且要人已經說過,「好勇鬥狠,亂法犯禁」是要不得的,所以斷不至發生後患,而我們盡可放心看熱鬧了。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四月三十日《語絲》周刊第四卷第十八期,在《這回是第三次》一文之後。
〔2〕魯迅批評「打拳熱」的文章,有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發表的《隨感錄三十七》(後收入《熱風》),一九一九年二月發表的《拳術與拳匪》(現收入本書)等。
〔3〕「文藝的分野」當時創造社成員文章中的常用語,指文藝領域。
〔4〕「國技表演」指一九二八年三月三日國民黨政府在南京舉辦的「國技遊藝大會」。出席者有「國府主席譚延闓委員李烈鈞李宗仁張之江等」。下文的引語,均出自李烈鈞在會上所致的「獎詞」(見一九二八年三月五日《申報》)。 古兌〔2〕先生:來稿對於陳光堯先生《簡字舉例》的唯一的響應《關於簡字舉例所改大學經文中文字的討論》,本來極想登載,但因為文中許多字體,為鉛字所無,現刻又刻不好,所以只得割愛了。抱歉之至。
勉之先生:來稿《牛歌》〔3〕本來擬即登載,但因為所附《春牛圖》是紅紙底子,不能照相製版。想用日光褪色法,貼在記者玻璃窗上,連曬七天,毫無效果。現已決心用水一洗,看如何。萬一連紙洗爛,那就不能登了。倘有白紙印的,請寄給一張。但怕未必有罷。
三月二十一日。旅滬一記者謹啟。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四月二日《語絲》周刊第四卷第十四期。
〔2〕古兌陳光堯的化名。陳光堯(1906—1972),陝西城固人,語言文字研究者。他的《簡字舉例》以簡化漢字書寫《大學》經文,並附說明,是所著書稿《請頒行簡字議案及其研究》的一部分,發表於《語絲》周刊第一四○期(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六日)。一九二八年初,他又化名古兌,撰文投寄《語絲》,宣傳自己的主張。〔3〕《牛歌》招勉之搜集的流行於廣州附近農村的歌謠。後發表於《語絲》第四卷第十八期(一九二八年四月三十日)。它包括「牧童的自述」和「牛的詛咒和訴苦」兩部分,並附有一幅《戒牛圖牧童歌》(即《春牛圖》)。歌謠正文前後有搜集者所寫的說明。 《莽原》所要討論的,其實並不重在這一類問題。前回登那兩篇文章〔2〕的緣故,倒在無處可登,所以偏要給他登出。但因此又不得不登了相關的陳先生的信〔3〕,作一個結束。這回的兩篇,是作者見了《現代評論》的答覆〔4〕,而未見《莽原》的簡訊的時候所做的,從上海寄到北京,卻又在陳先生的信已經發表之後了,但其實還是未結束前的話。因此,我要請章周二先生〔5〕原諒:我便於詞句間換了幾字,並且將《附白》除去了。大概二位看到簡訊之後,便不至於以我為太專斷的罷。六月一日。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六月五日北京《莽原》周刊第七期,是對於該刊登載章錫琛《與陳百年教授談夢》、周建人《再答陳百年先生論一夫多妻》兩文的說明。
一九二五年一月,章錫琛、周建人在《婦女雜誌》第十一卷第一號發表關於性道德問題的文章,陳百年即在《現代評論》上加以非難。而章、周投寄《現代評論》的答辯卻受到該刊的壓制。因此魯迅在《莽原》第四、六、七期上,為討論這一問題提供了篇幅。〔2〕指《莽原》周刊第四期(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五日)刊載的周建人《答〈一夫多妻的新護符〉》和章錫琛《駁陳百年教授〈一夫多妻的新護符〉》二文。按《現代評論》第十四期(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四日)刊登陳百年的《一夫多妻的新護符》對章、周提出非難以後,周建人和章錫琛分別寫了《戀愛自由與一夫多妻》和《新性道德與多妻》兩篇答辯文章寄《現代評論》,但該刊直到第二十期還不予發表。於是他們又分別寫此二文投寄《莽原》。
〔3〕陳先生的信指《莽原》周刊第六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刊載的陳百年《給周章二先生的一封簡訊》,信中為《現代評論》遲遲不發表周、章文章辯解,並提出停止論戰。陳百年,名大齊,字百年,浙江海鹽人。當時是北京大學教授。
〔4〕《現代評論》的答覆指《現代評論》第二十二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九日)刊載的陳百年《答章周二先生論一夫多妻》一文。在這期最末的「通訊」欄里,同時摘登了周、章二人寫的《戀愛自由與一夫多妻》和《新性道德與多妻》。
〔5〕章周二先生指章錫琛、周建人。章錫琛(1889—1969),字雪村,浙江紹興人。當時任商務印書館《婦女雜誌》主編。周建人,字喬峰,魯迅的三弟,生物學家。當時是商務印書館編輯。 附白:本刊前一本中的插圖四種〔2〕,題字全都錯誤,對於和本篇有關的諸位,實為抱歉。現在改正重印,附在卷端,請讀者仍照前一本圖目上所指定的頁數,自行抽換為幸。編者。
EE
〔1〕本篇最初刊於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日《奔流》月刊第一卷第五期,附於該期目錄之後,原無標題。
〔2〕插圖四種指《奔流》第一卷第四期(一九二八年九月)所載金溟若翻譯的日本作家有島武郎《叛逆者(關於羅丹的考察)》一文所附的《思想者》、《塌鼻男子》、《聖約翰》、《亞當》四幅插圖,都是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作品。該刊將《亞當》誤題為《思想者》,《思想者》誤題為《塌鼻男子》,《塌鼻男子》誤題為《聖約翰》,《聖約翰》誤題為《亞當》。 看今年的文字,已將文人的喜歡舐自己的嘴唇以至造謠賣友的行為,都包括在 文人無行 這一句成語裡了。〔2〕但向來的習慣,函義是沒有這麼廣泛的,搔發舐唇(但自然須是自己的唇),還不至於算在 文人無行 之中,造謠賣友,卻已出於 文人無行 之外,因為這已經是卑劣陰險,近於古人之所謂 人頭畜鳴 〔3〕了。但這句成語,現在是不合用的,科學早經證明,人類以外的動物,倒並不這樣子。
輕薄,浮躁,酗酒,嫖jì而至於鬧事,偷香而至於害人,這是古來之所謂 文人無行 。然而那無行的文人,是自己要負責任的,所食的果子,是 一生潦倒 。他不會說自己的嫖jì,是因為愛國心切,藉此消遣些被人所壓的雄心;引誘女人之後,鬧出亂子來了,也不說這是女人先來誘他的,因為她本來是婊子。他們的最了不得的辯解,不過要求對於文人,應該特別寬恕罷了。
〔4〕extensivereading英語:泛讀。 讀《語絲》四卷十七期復Y君的信〔2〕里,有句說:「……問罪在先,而搜集罪狀(普通是十條)在後也。」之Parenthesis〔3〕里的「普通是十條」,究竟「十條」是些甚麼?——是先生擬的嗎,或是所謂法律中者?就請在《語絲》的空白處解釋給我聽聽。(下略)
曉真上。六月廿五日。
記者先生:
第四卷廿七期刊出的我詩內中有一個過於神秘的錯,請更正一下。第四二頁第二行「我們還是及時相愛」,手民卻排成「我們還是反對相愛」了,實在比×××的詩還要神秘!(下略)
康嗣群於上海。七,十二。
EE
〔1〕這兩件覆信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七月三十日《語絲》周刊第四卷第三十一期「信件摘要」欄,分別列於兩封來信之後。曉真,未詳。康嗣群(1910—1969),陝西城固人。當時是復旦大學學生,青年作者。他在《語絲》第四卷第二十七期發表的詩的題目是《我們還是及時相愛吧》。
〔2〕復Y君的信參看《三閒集·通信》。
〔3〕Parenthesis英語:括號。 南京通訊:首都玄武門外玄武湖。素負歷史盛名。自市政府改建五洲公園。加以人工修理後。該處湖光山色。更覺幽雅宜人。風景出自天然。值此春夏陽和。千紅萬紫。遊人如織。有遊藝家秦慶森君。為增遊人興趣起見。不惜巨資。特舉辦五洲動物園。於去冬托友由南洋群島及雲桂等處各地購辦奇異動物甚夥。益增該園風光不少。茲將動物中之特別者分志於次。計三種怪人。(一)小頭。姓徐。綽號徐小頭。海州產。身長三尺。頭小如拳。問其年已卅六歲矣。(二)大頭漢。姓唐。綽號大頭。又名來發。浙之紹興產。頭大如巴斗。狀似壽星。其實年方十二歲。(三)半截美人。年二十四歲。揚州產。面發如平常美婦無異。惟無腿。僅有肉足趾兩個。此所以稱為半截美人。(中頭剪自五月十四日《大美晚報》)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六月十六日《論語》半月刊第四十三期「古香齋」欄,在《玄武湖怪人》一文之後。這原是魯迅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將《玄武湖怪人》剪寄《論語》時附致該刊編者陶亢德的信。陶徵得魯迅同意後,將此信中主要部分作為按語與剪報一同刊出。
〔2〕中頭魯迅在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八日致陶亢德信中說:「以敝『指謬』拖為『古香齋』尾巴,自無不可,但署名希改為『中頭』,倘嫌太俳,則『准』亦可。《論語》雖先生所編,但究屬盛家贅婿商品,故殊不願與之太有瓜葛也。」按盛家贅婿,指《論語》社成員、大買辦盛宣懷的孫女婿邵洵美。 國粹可分兩種,一曰文的,一曰武的。現在文的暫且不說,單說武的。
據魯迅先生說,「打拳」的提倡,已有過二次,一在清朝末年,一在民國開始,則這回應該算第三次了。名目前二次定為「新武術」,這次改稱「國技」,前二次提倡的,一是「王公大臣」,一是「教育家」,這回卻是「國府要人」。
近來「首善之區」鬧得有聲有色的,便首推這次「國技表演」〔4〕。要人說:「這是國粹,應當保留而發揮之,」否則,便「前有愧於古人,後何以語來者,負疚滋甚」了。
幸喜這「彌可寶貴」的打拳(國技)的遺緒,尚未斷絕,「國技大家諸君,惠然肯來」,從此風氣一開,人人變為赳赳,於是軍閥不足打倒,帝國主義者不足趕走,而世界大同也自然而然的出現了。「願國人悉起學之」,以完成革命!
我們小後生,不識國粹之可貴一至於此,雖然未飽眼福,也就不勝其讚嘆與欣舞了。不過某將軍主張「對打」,我卻期期以為不可,因為萬一打塌了鼻子,或者扯破了褲子,便不妙了,甚或越打越起勁,終則認真起來,我們第三者就不免要吃虧了。那時軍閥未倒,而百姓先已「家破人亡」了。但這全是過慮,因為三代禮讓之風,早已深入諸君子的心。況且要人已經說過,「好勇鬥狠,亂法犯禁」是要不得的,所以斷不至發生後患,而我們盡可放心看熱鬧了。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四月三十日《語絲》周刊第四卷第十八期,在《這回是第三次》一文之後。
〔2〕魯迅批評「打拳熱」的文章,有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發表的《隨感錄三十七》(後收入《熱風》),一九一九年二月發表的《拳術與拳匪》(現收入本書)等。
〔3〕「文藝的分野」當時創造社成員文章中的常用語,指文藝領域。
〔4〕「國技表演」指一九二八年三月三日國民黨政府在南京舉辦的「國技遊藝大會」。出席者有「國府主席譚延闓委員李烈鈞李宗仁張之江等」。下文的引語,均出自李烈鈞在會上所致的「獎詞」(見一九二八年三月五日《申報》)。 古兌〔2〕先生:來稿對於陳光堯先生《簡字舉例》的唯一的響應《關於簡字舉例所改大學經文中文字的討論》,本來極想登載,但因為文中許多字體,為鉛字所無,現刻又刻不好,所以只得割愛了。抱歉之至。
勉之先生:來稿《牛歌》〔3〕本來擬即登載,但因為所附《春牛圖》是紅紙底子,不能照相製版。想用日光褪色法,貼在記者玻璃窗上,連曬七天,毫無效果。現已決心用水一洗,看如何。萬一連紙洗爛,那就不能登了。倘有白紙印的,請寄給一張。但怕未必有罷。
三月二十一日。旅滬一記者謹啟。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四月二日《語絲》周刊第四卷第十四期。
〔2〕古兌陳光堯的化名。陳光堯(1906—1972),陝西城固人,語言文字研究者。他的《簡字舉例》以簡化漢字書寫《大學》經文,並附說明,是所著書稿《請頒行簡字議案及其研究》的一部分,發表於《語絲》周刊第一四○期(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六日)。一九二八年初,他又化名古兌,撰文投寄《語絲》,宣傳自己的主張。〔3〕《牛歌》招勉之搜集的流行於廣州附近農村的歌謠。後發表於《語絲》第四卷第十八期(一九二八年四月三十日)。它包括「牧童的自述」和「牛的詛咒和訴苦」兩部分,並附有一幅《戒牛圖牧童歌》(即《春牛圖》)。歌謠正文前後有搜集者所寫的說明。 《莽原》所要討論的,其實並不重在這一類問題。前回登那兩篇文章〔2〕的緣故,倒在無處可登,所以偏要給他登出。但因此又不得不登了相關的陳先生的信〔3〕,作一個結束。這回的兩篇,是作者見了《現代評論》的答覆〔4〕,而未見《莽原》的簡訊的時候所做的,從上海寄到北京,卻又在陳先生的信已經發表之後了,但其實還是未結束前的話。因此,我要請章周二先生〔5〕原諒:我便於詞句間換了幾字,並且將《附白》除去了。大概二位看到簡訊之後,便不至於以我為太專斷的罷。六月一日。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六月五日北京《莽原》周刊第七期,是對於該刊登載章錫琛《與陳百年教授談夢》、周建人《再答陳百年先生論一夫多妻》兩文的說明。
一九二五年一月,章錫琛、周建人在《婦女雜誌》第十一卷第一號發表關於性道德問題的文章,陳百年即在《現代評論》上加以非難。而章、周投寄《現代評論》的答辯卻受到該刊的壓制。因此魯迅在《莽原》第四、六、七期上,為討論這一問題提供了篇幅。〔2〕指《莽原》周刊第四期(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五日)刊載的周建人《答〈一夫多妻的新護符〉》和章錫琛《駁陳百年教授〈一夫多妻的新護符〉》二文。按《現代評論》第十四期(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四日)刊登陳百年的《一夫多妻的新護符》對章、周提出非難以後,周建人和章錫琛分別寫了《戀愛自由與一夫多妻》和《新性道德與多妻》兩篇答辯文章寄《現代評論》,但該刊直到第二十期還不予發表。於是他們又分別寫此二文投寄《莽原》。
〔3〕陳先生的信指《莽原》周刊第六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刊載的陳百年《給周章二先生的一封簡訊》,信中為《現代評論》遲遲不發表周、章文章辯解,並提出停止論戰。陳百年,名大齊,字百年,浙江海鹽人。當時是北京大學教授。
〔4〕《現代評論》的答覆指《現代評論》第二十二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九日)刊載的陳百年《答章周二先生論一夫多妻》一文。在這期最末的「通訊」欄里,同時摘登了周、章二人寫的《戀愛自由與一夫多妻》和《新性道德與多妻》。
〔5〕章周二先生指章錫琛、周建人。章錫琛(1889—1969),字雪村,浙江紹興人。當時任商務印書館《婦女雜誌》主編。周建人,字喬峰,魯迅的三弟,生物學家。當時是商務印書館編輯。 附白:本刊前一本中的插圖四種〔2〕,題字全都錯誤,對於和本篇有關的諸位,實為抱歉。現在改正重印,附在卷端,請讀者仍照前一本圖目上所指定的頁數,自行抽換為幸。編者。
EE
〔1〕本篇最初刊於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日《奔流》月刊第一卷第五期,附於該期目錄之後,原無標題。
〔2〕插圖四種指《奔流》第一卷第四期(一九二八年九月)所載金溟若翻譯的日本作家有島武郎《叛逆者(關於羅丹的考察)》一文所附的《思想者》、《塌鼻男子》、《聖約翰》、《亞當》四幅插圖,都是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作品。該刊將《亞當》誤題為《思想者》,《思想者》誤題為《塌鼻男子》,《塌鼻男子》誤題為《聖約翰》,《聖約翰》誤題為《亞當》。 看今年的文字,已將文人的喜歡舐自己的嘴唇以至造謠賣友的行為,都包括在 文人無行 這一句成語裡了。〔2〕但向來的習慣,函義是沒有這麼廣泛的,搔發舐唇(但自然須是自己的唇),還不至於算在 文人無行 之中,造謠賣友,卻已出於 文人無行 之外,因為這已經是卑劣陰險,近於古人之所謂 人頭畜鳴 〔3〕了。但這句成語,現在是不合用的,科學早經證明,人類以外的動物,倒並不這樣子。
輕薄,浮躁,酗酒,嫖jì而至於鬧事,偷香而至於害人,這是古來之所謂 文人無行 。然而那無行的文人,是自己要負責任的,所食的果子,是 一生潦倒 。他不會說自己的嫖jì,是因為愛國心切,藉此消遣些被人所壓的雄心;引誘女人之後,鬧出亂子來了,也不說這是女人先來誘他的,因為她本來是婊子。他們的最了不得的辯解,不過要求對於文人,應該特別寬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