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爾孔

  佩利·羅丹科幻系列小說中阿爾孔人的故鄉星系,是大帝國的一分子。阿爾孔人的星系王國包括球狀星團M-13和我們銀河系的一部分。球狀星團M-13,確切地說是NGC6250,距離地球3.4萬光年(據《阿爾孔星球目錄》記載),直徑230光年,包含約10萬個恆星。恆星阿爾孔位置在球狀星團M-13的正中央,發出白色的光,有27個行星環繞它運轉。其中的3號行星是阿爾孔人的真正故鄉,並且與恆星的名字一樣,也叫阿爾孔。當行星阿爾孔已容納不了急劇增加的人口和他們發明的技術設備時,老一輩的阿爾孔人就操縱行星2號和4號脫離了它們的天然軌道,來到了自己的運行軌道上。從此之後這三顆行星就都叫阿爾孔了。它們在同一軌道上用相同的速度運轉,始終保持著等腰三角形的方位。它們距離恆星6.2億公里,平均溫度都為35攝氏度。按照大帝國的需求,每個星球各自承擔著特定的任務。

  ◆阿爾孔人

  阿爾孔星系上的居住者和大帝國的創立者。阿爾孔人與人類很相似,身材很高,頭顱較長。由於一種白化病的影響,皮膚顏色很淺,幾乎是純白色,眼球是紅的。與人明顯不同的是,他們的肋骨是由一塊扁平的骨頭組成的,多了一個附加的腦區。另外還有一些細小的差異。

  ◆阿爾孔人家世

  現在可以回顧一下銀河系許多族類的起源,其中涉及到:跳躍人(銀河商人);超重人(起源於跳躍人);帕利雅人(跳躍人的一個分支,但因觸犯法律被逐出門外);阿拉斯人(銀河系裡的醫生)。這些族類的直系祖先都是跳躍人,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已與跳躍人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已經不能直接排列到跳躍人族類中間去。

  埃克霍恩人和扎里特人來自沃加星系。

  索爾特人來自弗里特星系的第二顆行星索爾特。

  烏迪克人來自球狀星團M-13的烏迪克行星。

  阿茨高人來自阿茨高星系的第二顆行星。

  艾塞爾人來自艾塞迪奧星系的第二顆行星。塞洛人是艾塞爾人的一個種族。

  需要說明的是:阿爾孔人的祖先是阿孔人,阿孔人的祖先又可追溯到宇宙中的第一個人類——勒木爾人。在阿孔人的直系後代中產生了專事巴勞爾祭禮的祭司——安狄思人。

  ◆雙星

  兩顆恆星由於互相吸引而組成一個共同的體系(物理雙星),它們圍繞著公共重心運動(按照克卜勒定律)。根據觀察方式的不同,人們把能夠在天文望遠鏡中分別看到,並且能夠追蹤到它們各自運動軌道的雙星叫作目視雙星;根據都卜勒效應,用分光方法才能夠辨認出的雙星叫作分光雙星;軌道平面與地球視線偶然重疊時,由於雙星之間的互相掩食而使光度產生周期性變化的雙星叫作光度雙星(例如食變星大陵五)。現在已知的雙星大約有3萬個,運行軌道已經完全清楚的有250個,其中最短的運行周期為1.66年。星星的25%為雙星或多星。研究雙星的橢圓形軌道意義非常重大,可以在已知星系距離時確定線形維度。利用克卜勒的第三定律,根據線形維度和公轉時間就可能確定每個子星的質量。只是通過投影出現的雙星叫“假雙星”或者是“光學雙星”。

  ◆都卜勒效應

  都卜勒原理解釋了一種重要的波的傳播和接受現象——波中心和觀察者之間距離的變化。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C·都卜勒發現了這一現象:當波源接近觀察者時,觀察者接受到的波量增加,也就是頻率升高;當波源遠離觀察者時,他在同一單位時間接受到的波量減少,也就是頻率降低。都卜勒效應在低空飛行的飛機中和賽車中感覺最為明顯。都卜勒效應可以用來檢測速度。光波的都卜勒效應只有在非常大的相對速度中才能看到,例如在星星中出現的光譜線的紅移動,可以用它來測定星星的運行速度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在超短波波段的無線電波中都卜勒效應也很明顯。藉助雷達都卜勒效應可用於測定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的速度。

  ◆存在級

  用於說明最大可能能量的術語,它是判斷物質存在的基本標準。在國際科幻小說中,“存在級”與“時間級”的概念經常混用,因為時間級也是物質存在的一個級。存在級是基本表象,而時間級只是從屬表象。為了理解存在級的概念,人們必須懂得,每個原子都有確定的電荷與確定的能量。同種元素的原子能量通常都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一些原子類型的核雖然質子數量相同,但中子數量卻不一樣,所以質量就各不相同。在物理上它們與正常原子的差別除了質量以外,還有核的體積、自旋、以及磁性特徵。這些形形色色的差別現在人們還沒有完全搞清楚,然而同位素確實是一種正常的表象。所以在我們的宇宙中“正常的”原子占大多數,因為現存狀態是建立在自然產生的最大可能能量基礎之上的。不過人們必須考慮到,這種“最大可能”只不過是從現存的能量級事實中推導出來的。假如在我們的宇宙中“異常”原子居大多數,然而因為由此產生的“另類”宇宙缺乏比較的可能性,人們就不得不把這個存在級看作是最大可能能量的存在級。在科幻文學作品中現在已經提出了這種假說:高智能的生物藉助機器和巨大能量的幫助,能夠讓宇宙中的部分能量——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行星上的能量——減少或者增加。通過這種辦法他們可以使“正常”存在級中的某些物體消失,並使他們歸屬了另外的不同能量存在級。但是這些“失蹤者”不是變換了地點和時間,也不是在作空間和時間運動,但是他們的確從我們的眼前消失。我們在這瞬間既看不到,又感覺不到,也不能以任何其他方式察覺到;同時他們自身也對我們或我們這個存在級的世界沒有了感覺。他們已經不屬於我們這個宇宙。如果他們繼續運動,也與我們這個宇宙毫無關係了,因為在他們的存在級中有另外的自然法則。也許“那裡”的一步,就是“這裡”兩個銀河系的距離,或者相反之;也許“這裡”只是一秒鐘,“那裡”已是上千年。假如到另外的存在級去旅行的人對這種截然不同的規律缺乏了解,或不能駕馭,焉能不感到震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