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某種意義上說,同盟國的欺騙活動到此完結。德國刺探情報的機構失敗了,德國的情報軍官和他們的指揮掉進了克勞塞維茨在一個世紀以前所預見到的那種陷阱里。克勞塞維茨寫道,如果收到的許多報告中出現的矛盾“互相抵銷,留下剩餘部分以供進行嚴格的分析”,“那麼收到這樣情報的軍官”是幸運的。如果情況並非如此,而是恰恰相反;一個報告符合另一個報告,對後者加以證實、誇大、添油加醋,直到一個情報新手不得不匆忙作出決定——但很快發現所作的決定是錯誤的,如同發現報告都是謊話連篇、誇大其詞,謬誤百出一樣,這種情況對於這個沒有經驗的情報人員來說,就要糟糕得多了。”

  這就是德國人所碰到的情況。只有在他們對自己的錯誤缺乏認識這一點上,這些參謀官才同克勞塞維茨所預見到的不一樣,這些參謀官同世界上其他多數參謀官比起來,在搞情報方面可以說是新手。由於德國人上當受騙很深,以致欺騙所產生的作用早就消失了,而欺騙的內容卻在他們的腦子裡陰魂不散。直到十月三十一日,西線外軍處的形勢圖上還標著美國第一集團軍群,這說明他們一直相信它確實存在。

  即使後來他們把美國第一集團軍群從地圖上抹掉了,地圖上仍然標著三個實際不存在的集團軍司令部——英國第四集團軍,美國第十四集團軍和同盟國第一空降集團軍。確實,欺騙的主要概念——第二次登陸——一直盤旋在德國人的腦海里,直至希特勒在準備最後一次反攻(後來的隆起地帶戰役)時,他們還有這種想法。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時三十分,在柏林第三帝國總理府舉行的一次形勢會議上,鄧尼茨還提出了盟軍在荷蘭登陸的可能性。他承認在那兒登陸的條件是很差的。但他腦子裡想著根本就不存在的軍隊,說道:正在泰晤士河以南集結的盟軍部隊,一俟斯凱爾特河被盟軍打通,就能迅速開赴前線。希特勒聽信了歷史上最大一次欺騙活動的最後這一聲鼓聲,這次欺騙活動,使希特勒輸掉了西線的戰爭。

  註: 1 、加來海峽是法國的一個省,該省與英國之間的海峽是多佛海峽,也叫加來海峽。

  27.狂妄自大,光榮,感召力,元首

  德國就這樣在情報戰中打了敗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每一個戰略轉折點,她的情報工作都失敗了。它低估了俄國,事前對盟軍進攻北非一無所知,袖手等待著盟軍在巴爾幹半島的西西里登陸,誤認為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是佯攻。儘管在考慮作戰和戰術形勢時,它常常預料到了敵人的進攻,但它有時候卻犯了嚴重的估計錯誤,譬如,它沒有預料到俄軍在史達林格勒和對中部集團軍群發動的進攻。

  看起來,德國情報工作成績差得無比。但對它來說,這已經是難得的最好成績了。每一個情報機構都在竭力實現使徒路加說過的話: “沒有不暴露的事情,也沒有不被人所知的事情。”誰也沒有做到這一點。軍隊部三處第一任諜報頭目弗里德里希·格姆普將軍寫道: “甚至最好的成果也滿足不了當事人的願望,這永遠是每一個情報機構的必然悲劇。”這樣說來,是不是對德國情報機構的要求太多了?它在調查別人腦海深處的秘密時,如果不是在理論上,而是在實踐上是否達到了極限?或者別的情報機構做得更好?

  別的情報機構確實做得比較好。雖然日本的情報工作同德國的一樣糟糕,雖然對俄國的情報工作了解得不夠多,不能作出恰當的評價,英美的情報工作卻遠遠勝過德國。英美兩國估計敵人的實力比較準確。譬如說,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對駐法德軍兵力的了解通常能深入到一個師的內部。當同盟國在一九四二年華盛頓會議和一九四三年卡薩布蘭卡會議上作出重大決定時,它們對德軍兵力的估計數字相當準確。在進攻諾曼第以前,它們的估計只差一個師——它們說有五十八個師,事實上有五十九個師。誤差不過百分之二。而德國對同盟國在英國的師的數目的估計,誤差竟高達百分之四十。同盟國情報機構預料敵人的意圖也比較準確。它察覺出希特勒放棄了進攻英國的計劃,發現他轉而打算進攻俄國。它充分了解到德國的火箭和原子彈研製的情況,使同盟國能夠發動空襲,推遲或破壞了德國的這兩項試驗。在許多個別活動中,它都預報了敵人的動向。在茫茫的大西洋上進行海戰的德國潛水艇,發現同盟國的飛機突然從地平線起飛,用深水炸彈進行攻擊。在安齊奧的兩個美國師,由於得到一份截收情報,得知希特勒正從希臘派遣九個師去增援防禦部隊,因而避免了過份分散自己的兵力和可能被切斷而全軍覆沒的危險。

  同盟國的情報工作也不是完好無缺的。它們在挪威、阿納姆和隆起地帶戰役中犯了估計錯誤。他們對德國飛機生產的估計,要麼過高,高出百分之七十九,要麼過低,低了百分之三十三——高低的差距超過百分之一百。戰略情報處給羅斯福總統提供的情報,就象卡納里斯給希特勒提供的報告那樣,常常缺乏關於敵人及其意圖的內部情報。但是,儘管如此,同盟國的情報工作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原因主要是因為它們破譯密碼的能力比德國強得多,因此它們的口頭情報占優勢。相比之下,德國人就顯然差得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