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頁
溫興茂:陸軍少將,澳洲軍區總參謀長,1955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75年病逝於坎培拉。
舒國生:陸軍中將,中亞軍區總參謀長,1961年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陣亡。
張學曾:陸軍中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副總司令,1955年升任為駐日派遣軍總司令,1989年病逝於東京。
卞小進: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本派遣軍第1軍軍長,1955年晉升為陸軍中將並擔任駐日本派遣軍副總司令,1971年病逝於四國島。
吳俊壘: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本派遣軍第1軍副軍長,1955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56年因攀登富士山的過程中出登山事故而遇難。
殷嘯天: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2軍軍長,195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69年病逝於東京。
余國偉: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3軍軍長,195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58年在日以戰爭(日本和以色列)中被以軍炮彈碎片誤擊中而身亡。
彭道強: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4軍軍長,195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59年因車禍去世。
彭天宇: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5軍軍長,195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90年在溫哥華去世。
徐棟: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總參謀長,1958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78年病逝於九州島。
張作相:東北政務總督辦,1950年接替張學良擔任東北總行政長官之職,1960年因病在瀋陽去世。
秦慕寒:東北內政部部長,1959年接替張作相擔任東北總行政長官之職,1999年在瀋陽去世。
張學良:陸軍特級上將,中國國防部長、中國國防軍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中國國防軍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兼戰略核部隊總司令、中國東北總行政長官,於1950年10月1日辭去全部軍政職務並舉家遷到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夏威夷醫院。據當時在場的人回憶,張學良去世前神志迷糊不清時曾一直含糊且反覆地道:“感謝上天給我這個機會...”子女兒孫們和趕來的楚上將等舊部將領們都對他的這句話大惑不解,最小的兒子張閭飛問:“父親,您想說什麼?”張學良對此卻不置可否地道:“這是永遠的秘密。我沒有虛度此生,死而無憾。”然後溘然長逝,享年一百零一歲。張學良去世後,全中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中華聯邦民主共和國中央聯合國民政府下令舉國哀悼七天,以此悼念追思張學良在輝煌而偉大的這一生內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空前絕後的巨大貢獻。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後期也叫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野戰軍)在1928年至1943年之間十五年馳騁世界亞、非、澳、歐、北美五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洋的戰史,自此也成為了中國軍事史和世界軍事史上一個永恆的傳奇。——從2009年12月31日至今2011年1月1日,本書正式簽訂VIP以來整整一年了,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和《我的東北軍》的支持,騎士在這裡向所有的忠誠讀者感激不盡。(全書完)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郭松齡、姜登選、李景林、韓麟春、張宗昌
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漢族,奉軍著名將領。郭松齡出生於盛京東郊漁樵寨村(今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趙家鋪村),祖籍山西汾陽縣。據族譜溯源和後人代代傳述,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郭松齡的遠祖在明朝遷來東北戍邊,到清代由於世亂和兵禍,家業無存,其祖父一代遷到漁樵寨村落戶。郭松齡的父親郭復興曾想追求功名復興家業,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棄進仕之路,在鄉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齡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善良,儘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濟比自己更困難的人,這給郭松齡以很深的文化影響。郭松齡19歲時,父親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維持,而輟學7年的郭松齡也可以不用幫工種地了。 1903年,郭松齡進入省城東南常王寨董漢儒先生開設的書院繼續學習,希望從此踏上仕途。在這裡,郭松齡接觸並研習了一些新興知識學科,尤其是一些西學使他開闊了視野。但是,學習不到兩年,因日俄戰爭的爆發而再次被迫輟學。郭松齡的家鄉是日俄交戰區,炮火毀壞了許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傷。日俄戰爭的災難給郭松齡的觸動是巨大的,也由此動了從軍報國的念頭。1905年秋,盛京將軍趙爾巽在奉天大北關設立奉天陸軍小學堂,以培養陸軍初級軍事人才。郭松齡懇求在將軍衙門當差的遠房姑爺做擔保推薦人,並以優異的成績受到主考人的賞識而如願以償。1906年,郭松齡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軍事學校,由趙爾巽在奉天陸軍小學堂內增設,以便加速培養軍事人才。郭松齡在這裡學習期間和擔任教官的同盟會成員方聲濤的關係很密切,並從他那裡接觸到民主革命的思想。1907年,郭松齡以優等成績畢業。見習期滿後,充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相當於排長),由於帶兵嚴謹,勤於職守,深得陸軍統領朱慶瀾賞識。郭從此與朱結成親密的部屬關係,並長期追隨在朱的左右。1909年,朱慶瀾調入四川駐防,任陸軍第三十四協協統。郭松齡隨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團連長。朱慶瀾雖不是同盟會會員,但很支持同盟會的活動。在他的掩護下,軍中成立了同盟會組織,並聚集了一批同盟會會員,如程潛、方聲濤等人。1910年,郭松齡經方聲濤、葉荃的介紹加入新軍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1911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四川同盟會利用保路同志軍發動武裝起義,圍攻成都。已升為第六十八標第二營營長的郭松齡負責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對群眾婉言相勸,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就解了圍。結果,川督趙爾豐以通匪嫌疑撤銷了他的營長職務,後在朱慶瀾的懇求下才恢復原職。武昌起義後,四川各地紛紛獨立,成都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朱慶瀾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將領鼓動地方軍隊發動兵變,朱慶瀾與客籍將領被迫離開四川。與朱有密切關係的郭松齡也無法立足,辭職回到奉天。1911年,升任第68標第2營營長。武昌起義後,朱慶瀾受排擠離開四川,郭松齡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參加了張榕領導的聯合促進會密謀起義,但遭清政府當局逮捕,欲處以斬首之刑,後經韓淑秀冒死攔截刑車,述說郭松齡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為舉行婚禮,從未參加革命黨,才獲得釋放。郭松齡與韓淑秀結為夫婦。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1917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中山,後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後轉任韶關講武堂教官。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無法留在廣州,只得返回奉天,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經張學良的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1921年,張作霖又委任郭松齡為第八旅旅長,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司令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與郭松齡領導的東路部隊有勝利,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實現直搗關東的計劃。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擔任第三軍的正副軍長,與姜登選、韓麟春為正副軍長的第一軍作為奉軍的主力,擊潰直軍並獲得勝利。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齡任副司令。張作霖將大批奉軍開入關內占領南方各省,郭松齡則提出要退出關內,保境安民,但建議卻未被張作霖採納,政治上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1925年,郭松齡與夫人到日本考察軍事,聽聞張作霖正在日本購買武器,要與南方的國民軍開戰,郭松齡憤慨至極,遂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事後卻被馮玉祥出賣。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同時殺害了姜登選,發表反奉宣言。郭松齡率七萬大軍攻占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衝破連山防線,占領錦州。奉軍全部退卻到遼河東岸據守。郭軍在攻打新民縣巨流河時,卻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後方被從黑龍江來支援的奉系吳俊升切斷,白旗堡的彈藥庫被燒,日本飛機對郭軍陣地進行轟炸。郭軍不敵,一敗塗地。郭松齡與夫人化妝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里被奉軍逮捕。25日,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後,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決,張作霖命令曝屍三日方可收葬。
舒國生:陸軍中將,中亞軍區總參謀長,1961年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陣亡。
張學曾:陸軍中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副總司令,1955年升任為駐日派遣軍總司令,1989年病逝於東京。
卞小進: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本派遣軍第1軍軍長,1955年晉升為陸軍中將並擔任駐日本派遣軍副總司令,1971年病逝於四國島。
吳俊壘: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本派遣軍第1軍副軍長,1955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56年因攀登富士山的過程中出登山事故而遇難。
殷嘯天: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2軍軍長,195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69年病逝於東京。
余國偉: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3軍軍長,195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58年在日以戰爭(日本和以色列)中被以軍炮彈碎片誤擊中而身亡。
彭道強: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4軍軍長,195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59年因車禍去世。
彭天宇: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第5軍軍長,1956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90年在溫哥華去世。
徐棟:陸軍少將,東北野戰軍駐日派遣軍總參謀長,1958年晉升為陸軍中將,1978年病逝於九州島。
張作相:東北政務總督辦,1950年接替張學良擔任東北總行政長官之職,1960年因病在瀋陽去世。
秦慕寒:東北內政部部長,1959年接替張作相擔任東北總行政長官之職,1999年在瀋陽去世。
張學良:陸軍特級上將,中國國防部長、中國國防軍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中國國防軍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兼戰略核部隊總司令、中國東北總行政長官,於1950年10月1日辭去全部軍政職務並舉家遷到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夏威夷醫院。據當時在場的人回憶,張學良去世前神志迷糊不清時曾一直含糊且反覆地道:“感謝上天給我這個機會...”子女兒孫們和趕來的楚上將等舊部將領們都對他的這句話大惑不解,最小的兒子張閭飛問:“父親,您想說什麼?”張學良對此卻不置可否地道:“這是永遠的秘密。我沒有虛度此生,死而無憾。”然後溘然長逝,享年一百零一歲。張學良去世後,全中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中華聯邦民主共和國中央聯合國民政府下令舉國哀悼七天,以此悼念追思張學良在輝煌而偉大的這一生內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空前絕後的巨大貢獻。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後期也叫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野戰軍)在1928年至1943年之間十五年馳騁世界亞、非、澳、歐、北美五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洋的戰史,自此也成為了中國軍事史和世界軍事史上一個永恆的傳奇。——從2009年12月31日至今2011年1月1日,本書正式簽訂VIP以來整整一年了,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和《我的東北軍》的支持,騎士在這裡向所有的忠誠讀者感激不盡。(全書完)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郭松齡、姜登選、李景林、韓麟春、張宗昌
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漢族,奉軍著名將領。郭松齡出生於盛京東郊漁樵寨村(今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趙家鋪村),祖籍山西汾陽縣。據族譜溯源和後人代代傳述,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郭松齡的遠祖在明朝遷來東北戍邊,到清代由於世亂和兵禍,家業無存,其祖父一代遷到漁樵寨村落戶。郭松齡的父親郭復興曾想追求功名復興家業,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棄進仕之路,在鄉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齡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善良,儘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濟比自己更困難的人,這給郭松齡以很深的文化影響。郭松齡19歲時,父親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維持,而輟學7年的郭松齡也可以不用幫工種地了。 1903年,郭松齡進入省城東南常王寨董漢儒先生開設的書院繼續學習,希望從此踏上仕途。在這裡,郭松齡接觸並研習了一些新興知識學科,尤其是一些西學使他開闊了視野。但是,學習不到兩年,因日俄戰爭的爆發而再次被迫輟學。郭松齡的家鄉是日俄交戰區,炮火毀壞了許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傷。日俄戰爭的災難給郭松齡的觸動是巨大的,也由此動了從軍報國的念頭。1905年秋,盛京將軍趙爾巽在奉天大北關設立奉天陸軍小學堂,以培養陸軍初級軍事人才。郭松齡懇求在將軍衙門當差的遠房姑爺做擔保推薦人,並以優異的成績受到主考人的賞識而如願以償。1906年,郭松齡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軍事學校,由趙爾巽在奉天陸軍小學堂內增設,以便加速培養軍事人才。郭松齡在這裡學習期間和擔任教官的同盟會成員方聲濤的關係很密切,並從他那裡接觸到民主革命的思想。1907年,郭松齡以優等成績畢業。見習期滿後,充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相當於排長),由於帶兵嚴謹,勤於職守,深得陸軍統領朱慶瀾賞識。郭從此與朱結成親密的部屬關係,並長期追隨在朱的左右。1909年,朱慶瀾調入四川駐防,任陸軍第三十四協協統。郭松齡隨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團連長。朱慶瀾雖不是同盟會會員,但很支持同盟會的活動。在他的掩護下,軍中成立了同盟會組織,並聚集了一批同盟會會員,如程潛、方聲濤等人。1910年,郭松齡經方聲濤、葉荃的介紹加入新軍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1911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四川同盟會利用保路同志軍發動武裝起義,圍攻成都。已升為第六十八標第二營營長的郭松齡負責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對群眾婉言相勸,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就解了圍。結果,川督趙爾豐以通匪嫌疑撤銷了他的營長職務,後在朱慶瀾的懇求下才恢復原職。武昌起義後,四川各地紛紛獨立,成都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朱慶瀾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將領鼓動地方軍隊發動兵變,朱慶瀾與客籍將領被迫離開四川。與朱有密切關係的郭松齡也無法立足,辭職回到奉天。1911年,升任第68標第2營營長。武昌起義後,朱慶瀾受排擠離開四川,郭松齡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參加了張榕領導的聯合促進會密謀起義,但遭清政府當局逮捕,欲處以斬首之刑,後經韓淑秀冒死攔截刑車,述說郭松齡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為舉行婚禮,從未參加革命黨,才獲得釋放。郭松齡與韓淑秀結為夫婦。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1917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中山,後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後轉任韶關講武堂教官。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無法留在廣州,只得返回奉天,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經張學良的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1921年,張作霖又委任郭松齡為第八旅旅長,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司令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與郭松齡領導的東路部隊有勝利,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實現直搗關東的計劃。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擔任第三軍的正副軍長,與姜登選、韓麟春為正副軍長的第一軍作為奉軍的主力,擊潰直軍並獲得勝利。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齡任副司令。張作霖將大批奉軍開入關內占領南方各省,郭松齡則提出要退出關內,保境安民,但建議卻未被張作霖採納,政治上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1925年,郭松齡與夫人到日本考察軍事,聽聞張作霖正在日本購買武器,要與南方的國民軍開戰,郭松齡憤慨至極,遂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事後卻被馮玉祥出賣。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同時殺害了姜登選,發表反奉宣言。郭松齡率七萬大軍攻占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衝破連山防線,占領錦州。奉軍全部退卻到遼河東岸據守。郭軍在攻打新民縣巨流河時,卻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後方被從黑龍江來支援的奉系吳俊升切斷,白旗堡的彈藥庫被燒,日本飛機對郭軍陣地進行轟炸。郭軍不敵,一敗塗地。郭松齡與夫人化妝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里被奉軍逮捕。25日,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後,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決,張作霖命令曝屍三日方可收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