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離路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部隊的帳蓬,門前站有一個哨兵,看到我們象個落湯雞似的樣子捂著嘴偷偷的笑。看看我們走近,他熱情地招呼我們到帳蓬里烤烤衣服再走。走進帳蓬,只見四周有五六張小小的行軍床,幾個士兵正在睡覺,可能是困得夠嗆,有人進來動也不動的。帳蓬中間生有一堆火,一個三腳鐵架架在火堆上,上面掛著一個燒開水的鋁鍋。他取下鋁鍋給我們每人倒了一搪瓷口盅的開水,然後往火堆上添了幾塊柴就走出去繼續站崗。
在灼熱的火光下身上的衣服發出縷縷白煙,眼前升起一團團霧氣,我們坐在火堆邊的帆布小凳上慢慢地反覆翻轉烤著脫下來的衣服。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等到衣服烤乾後才感覺到帳蓬里慢慢地在變暗,我們應該回家了。走出帳蓬向哨兵小聲地再次道謝,這時,太陽早已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山後背,天上只留下一片火紅的晚霞。
走到打柴的地方運柴車已沒了蹤影,看來他們早就回去了。正在焦急不知該怎麼辦,剛巧陳指導員與山裡的人員下班乘車出來,司機停下車讓我們爬上了車廂。雨後的黃土路很滑,車子走在窄小的道路上東倒西歪險象環生,人站在車廂上費勁地抓著鐵欄杆,看著汽車有驚無險地一路往前,身上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象這樣的打柴工作進行了很多次,接下來由於工作的變動我再也沒看到過法卡山,不過山頭被炮彈犁出黃土的景象和山裡面的烈士陵園永遠留在我的腦海里。多少人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多少人為英雄的法卡山流下了辛勤的汗水,其中我們也沾有小小的一份。
我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青人,總務這種婆婆媽媽的工作讓我很難適應,看著其他人員每天乘車到法卡山里按部就班有規律地工作,一個月後我向陳指導員提交了辭去總務的申請報告,理由是我更願意到生產第一線去鍛鍊。
陳指導員接過報告說要與李隊長研究之後才能答覆。一個星期後他找到我說:“小周,你的報告我與李隊長商量後有這樣的想法,隨著工程的發展,機械與汽車大幅增加,後勤保障工作出現了一些以前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大隊黨委決定近期在上石臨時組建一個炸藥庫和油庫供應處。這個新的工作崗位需要數名保衛人員,現在決定派你到供應處工作,你考慮行不行?”
雖然不是到生產第一線去,但可以不用再為那種婆婆媽媽的事而感到煩惱,我想都不用想一口就答應了下來。“行,對領導的安排沒有異議,一切服從組織需要。”
陳指導員接著說:“既然如此就算定了下來,等新的人員來到之後就進行交接吧。這段時間你還必須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別讓同志們挨餓哦,到時有人提意見可不輕饒你。”
我笑笑說:“指導員,你又不是不了解我,放心吧。”
由於性質特殊,炸藥庫與油庫只能建在遠離人員居住的偏僻之處。炸藥與油料是重要的軍用物資,當然必須重點加強保護,因此挑選合適的地址就顯得很重要。經過陳指導員和李隊長的數天實地考察並取得當地政府同意,最後將地址選定在上石派出所後面的一條山溝里。
地址選定後上報到工程指揮部,第三天就開始安排民工搭建簡易工棚。幾天後,油庫和炸藥庫相繼建成。按預先設計,油庫里有四個五噸裝鐵儲油罐,兩個裝70#汽油,兩個裝0#柴油,還配備有大量的機油,黑油,黃油。
炸藥的危險性極大,必須建在人跡罕到的地方,因此將地址選在距離油庫大約一百米開外的山溝里。山溝里有一個天然的岩洞,深約十多米,寬四米多,高三米左右,用木板將洞口封了起來留下一個門口,正好是炸藥最理想的保存場所。倉庫里儲存的全是黑色的TNT茼裝炸藥,根據工程的需要,一般情況下必須經常保持有十噸左右的庫存量。考慮到保衛工作的安全性,保衛人員居住的工棚建在油庫與炸藥庫的中間,二百米開外就是上石公社派出所。
油庫和炸藥庫的保護人員都從南寧派來,他們的到來讓我喜出望外,他們全是與我同一批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而且還是平時相處不錯的好朋友。他們是:舒心平、馮黨山、周永祥、梁克升、堯偉朋、莫遠遙。最讓我開心的還有一個人,我的老鄉黃欣。
隊裡決定由辦事員黎源先接任總務工作,供應處的人員一到馬上讓我與他辦理交接手續。交接手續很簡單,將保險柜里的現金、糧票、帳本一一清算沒有差錯就行了。兩個小時後我收拾好行李搬進了油料供應處人員的住地,一個全新的工作展現在我們面前。
供應處的工作很簡單,油料、炸藥的發放由堯偉朋和舒心平全權負責。其他人員只需按編排好的時間表輪留值日夜班。
我們最大的愛好就是釣魚,離上石公社一千米開外有一條小河穿插在田野中間,河水很淺清澈見底。白天我們曾去過很多次釣魚,大多是乘興而去失望而歸根本就釣不上魚。白天沒有收穫就改為晚上,天黑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只要你將釣餌隨便找個地方拋下去,不出一分鐘就會有魚咬鉤,常常一拿一個準。
在戰爭狀態下施工保證工作人員人身安全最重要,晚上機械大隊人員外出是明令禁止的,晚上跑去釣魚讓陳指導員和李隊長知道了可不是好玩的事,輕則罵你個狗血淋頭,重則說不定要將你送歸南寧。火線下被送回後方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上綱上線地說你就是革命路上的逃兵,一個人的前程從此算是玩完。
在灼熱的火光下身上的衣服發出縷縷白煙,眼前升起一團團霧氣,我們坐在火堆邊的帆布小凳上慢慢地反覆翻轉烤著脫下來的衣服。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等到衣服烤乾後才感覺到帳蓬里慢慢地在變暗,我們應該回家了。走出帳蓬向哨兵小聲地再次道謝,這時,太陽早已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山後背,天上只留下一片火紅的晚霞。
走到打柴的地方運柴車已沒了蹤影,看來他們早就回去了。正在焦急不知該怎麼辦,剛巧陳指導員與山裡的人員下班乘車出來,司機停下車讓我們爬上了車廂。雨後的黃土路很滑,車子走在窄小的道路上東倒西歪險象環生,人站在車廂上費勁地抓著鐵欄杆,看著汽車有驚無險地一路往前,身上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象這樣的打柴工作進行了很多次,接下來由於工作的變動我再也沒看到過法卡山,不過山頭被炮彈犁出黃土的景象和山裡面的烈士陵園永遠留在我的腦海里。多少人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多少人為英雄的法卡山流下了辛勤的汗水,其中我們也沾有小小的一份。
我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青人,總務這種婆婆媽媽的工作讓我很難適應,看著其他人員每天乘車到法卡山里按部就班有規律地工作,一個月後我向陳指導員提交了辭去總務的申請報告,理由是我更願意到生產第一線去鍛鍊。
陳指導員接過報告說要與李隊長研究之後才能答覆。一個星期後他找到我說:“小周,你的報告我與李隊長商量後有這樣的想法,隨著工程的發展,機械與汽車大幅增加,後勤保障工作出現了一些以前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大隊黨委決定近期在上石臨時組建一個炸藥庫和油庫供應處。這個新的工作崗位需要數名保衛人員,現在決定派你到供應處工作,你考慮行不行?”
雖然不是到生產第一線去,但可以不用再為那種婆婆媽媽的事而感到煩惱,我想都不用想一口就答應了下來。“行,對領導的安排沒有異議,一切服從組織需要。”
陳指導員接著說:“既然如此就算定了下來,等新的人員來到之後就進行交接吧。這段時間你還必須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別讓同志們挨餓哦,到時有人提意見可不輕饒你。”
我笑笑說:“指導員,你又不是不了解我,放心吧。”
由於性質特殊,炸藥庫與油庫只能建在遠離人員居住的偏僻之處。炸藥與油料是重要的軍用物資,當然必須重點加強保護,因此挑選合適的地址就顯得很重要。經過陳指導員和李隊長的數天實地考察並取得當地政府同意,最後將地址選定在上石派出所後面的一條山溝里。
地址選定後上報到工程指揮部,第三天就開始安排民工搭建簡易工棚。幾天後,油庫和炸藥庫相繼建成。按預先設計,油庫里有四個五噸裝鐵儲油罐,兩個裝70#汽油,兩個裝0#柴油,還配備有大量的機油,黑油,黃油。
炸藥的危險性極大,必須建在人跡罕到的地方,因此將地址選在距離油庫大約一百米開外的山溝里。山溝里有一個天然的岩洞,深約十多米,寬四米多,高三米左右,用木板將洞口封了起來留下一個門口,正好是炸藥最理想的保存場所。倉庫里儲存的全是黑色的TNT茼裝炸藥,根據工程的需要,一般情況下必須經常保持有十噸左右的庫存量。考慮到保衛工作的安全性,保衛人員居住的工棚建在油庫與炸藥庫的中間,二百米開外就是上石公社派出所。
油庫和炸藥庫的保護人員都從南寧派來,他們的到來讓我喜出望外,他們全是與我同一批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而且還是平時相處不錯的好朋友。他們是:舒心平、馮黨山、周永祥、梁克升、堯偉朋、莫遠遙。最讓我開心的還有一個人,我的老鄉黃欣。
隊裡決定由辦事員黎源先接任總務工作,供應處的人員一到馬上讓我與他辦理交接手續。交接手續很簡單,將保險柜里的現金、糧票、帳本一一清算沒有差錯就行了。兩個小時後我收拾好行李搬進了油料供應處人員的住地,一個全新的工作展現在我們面前。
供應處的工作很簡單,油料、炸藥的發放由堯偉朋和舒心平全權負責。其他人員只需按編排好的時間表輪留值日夜班。
我們最大的愛好就是釣魚,離上石公社一千米開外有一條小河穿插在田野中間,河水很淺清澈見底。白天我們曾去過很多次釣魚,大多是乘興而去失望而歸根本就釣不上魚。白天沒有收穫就改為晚上,天黑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只要你將釣餌隨便找個地方拋下去,不出一分鐘就會有魚咬鉤,常常一拿一個準。
在戰爭狀態下施工保證工作人員人身安全最重要,晚上機械大隊人員外出是明令禁止的,晚上跑去釣魚讓陳指導員和李隊長知道了可不是好玩的事,輕則罵你個狗血淋頭,重則說不定要將你送歸南寧。火線下被送回後方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上綱上線地說你就是革命路上的逃兵,一個人的前程從此算是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