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毅托楊立三把繳獲的交直流電兩用的收音機一台帶去中央送給“(周)恩來、小超(鄧穎超)”,並附一信說:“此美國新出品、許昌戰鬥繳獲品,你們有電燈,利用其開動起來十分好,兩夫婦可以在屋內跳舞。”也就是在這信內,卻寫著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明日即西去,毫無企圖留部隊之意,並望將來能隨軍入川”。此信是陳毅5月29日親筆。周恩來閱後,特意親筆批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書記處成員傳閱。他們都圈閱了,不知是誰還在“毫無企圖留部隊之意”這一句的旁邊用毛筆劃粗槓一道以示值得重視。

  陳毅抵達中原軍區後,還說:“東有粟裕指揮,西有劉伯承坐鎮,我閒著無事,就去辦一所大學吧。”

  同樣,*中央的組織大調整,粟裕也毫無思想準備。在軍委和毛澤東“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的明確指示下,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恢弘大度,十分支持粟裕的戰役決策和戰役指揮。在戰役發起以後,他常常離開指揮室,說:“我離開這裡很必要,免得粟司令事事向我報告,延誤時間。”這一點令粟裕心情舒暢。而且,陳毅在資歷上比張鼎丞更老,此次陳毅調中原,中央明確分工是管後勤,即“建立中原軍區及中原局的經常工作”,粟裕認為這不是陳毅的特長。

  毛澤東:粟裕可以領元帥銜(7)

  因此,粟裕以其一貫的與人為善的謙抑,向毛澤東請求:“陳毅同志無論如何不能離開華野。”毛澤東說:“中央已經決定了,陳毅同志和鄧子恢同志到中原局、中原軍區工作,華野還是你來搞。”粟裕只好提出了最後的請求:陳毅同志在華野的司令員兼政委職務繼續保留。毛澤東沉思片刻,同意了粟裕的意見。此後粟裕成為華野的代司令員兼代政委。這是歷史上影響到粟裕後來評級、授銜的“二讓司令”。讓掉司令員之名,卻勇敢地擔負司令員之責,功名歸於他人,職責留給自己,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值得指出的是,這次謙讓,因無正式司令員的名義,也客觀上導致了粟裕知名度較低,後來戰功還被淡化、轉移以至於磨滅。

  1948年10月下旬,在淮海戰役即將打響的時候,為發揮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的整體威力,粟裕向軍委建議,由配合華東野戰軍作戰的陳毅、*統一指揮淮海戰役。中央同意後,在此基礎上,又於戰役發起10天後組成了淮海戰役總前委。兩軍聯合作戰,最要緊的是緊密團結與協調統一。由於歷史的原因,解放軍內部是存在大大小小的山頭的。毛澤東說,只有承認山頭,才能消滅山頭。兩軍會合在一起作戰,難免會生出種種問題。“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途中懋功會師的教訓曾令後來的部隊害怕會師。懋功會師,一方面由於張國燾的軍閥主義傾向,向黨伸手要軍權,另一方面也由於會師工作沒做好,沒有注意團結,致使兩軍由歡呼會師很快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很顯然,粟裕是注意到了這些方面的。淮海戰役是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建議並首先發起的,初期參加淮海戰役的部隊,主攻戰場是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暫歸粟裕指揮的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共16個縱隊。陳毅、*率領的中原野戰軍4個縱隊配合華野作戰。按照慣例,在一次戰役中,幾支部隊聯合作戰,一般是主要方向上的指揮員指揮次要方向上的指揮員,先打響的部隊指揮員指揮後打響的部隊指揮員,兵員多的指揮員指揮兵員少的指揮員。在中央尚未做出由誰統一指揮的決定以前,粟裕主動提出由陳毅、*統一指揮的建議,對於順利解決南線決戰的指揮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再次表現了他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針對後來有人對中原野戰軍不服氣的現象,粟裕還於1949年1月20日在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批評:“今後在作戰中,我們要與兄弟野戰軍很好地配合,向兄弟野戰軍虛心學習。此次,有些同志認為中原野戰軍打黃維兵團打了多少天未打下,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向人家虛心學習,不容許有驕傲現象。在以後配合作戰中,大家要願意多吃一點虧,願意受人家指揮。團結是雙方面的事情,別人要團結,你不要團結,就團結不好;要尊重人家,才能團結好。”

  值得一提的是,淮海戰場上還有一個“粟裕”似的人物。淮海戰役發起兩天後的1948年11月8日,國民黨徐州“剿總”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張克俠率第59軍2個師、何基灃率第77軍1個半師,共萬人,在賈汪、台兒莊起義。據《淮海戰役親歷記》披露:起義通電時,何基灃卻遲遲不簽字。張克俠理解了何基灃的“想法”,主動提出將指揮兵員少於自己的何基灃的署名放在自己前面,何基灃這才簽字。此後,*中央發來的賀電,即是按何基灃排在張克俠前面的通電署名順序稱呼的,並且載入了史冊。顯然,張克俠的人品與粟裕的人品有相似之處。

  此後,粟裕在1950年擔負攻台戰役總指揮時,還謙讓過劉伯承和*。當然,這一次沒有讓成。出於對粟裕的信任,毛澤東決定仍由粟裕指揮解放台灣之戰。1951年9月,周恩來和朱德親自向粟裕傳達中央命令,任命粟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二副總參謀長。粟裕也做了懇切的推辭,認為自己到下面抓抓部隊工作或搞學校工作為好。周恩來、朱德強調是毛澤東親自點將,粟裕才接受了命令。粟裕在總部工作僅半年後,毛澤東即說:粟裕能比較好地看出問題。1954年10月,毛澤東親自向粟裕傳達*中央的決定:任命粟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粟裕同樣謙讓,向毛澤東表示:“主席!我不能勝任!”毛澤東肯定地說:“根據我的了解,你可以勝任!”從此,粟裕在4年的總參謀長崗位上,不負毛澤東的重望,在國防建設、軍隊建設、戰略方針、作戰指導、戰場建設和對敵鬥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