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8月上旬,13兵團第38軍和第39軍由河南、第40軍由廣東進至東北邊境地區,完成集結任務。之後,軍委又調第四野戰軍第50軍及部分高炮部隊、工兵部隊編入邊防軍。至此,邊防軍第一批各部已全部到達指定位置。毛澤東於8月5日致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邊防軍各部現已集中,8月內可能沒有作戰任務,但應準備於9月上旬能作戰。請高崗同志負主責,於8月中旬召集各軍師幹部開會一次,指示作戰目的、意義和大略方向,叫各部於本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待命出動作戰。務使士氣旺盛,準備充分,部隊中的思想問題必須予以解答。我們當令蕭勁光、鄧華、蕭華參加這次會議。”顯然,鑑於粟裕需休養,而各項準備工作又不容鬆懈,毛澤東只得令蕭勁光、蕭華先去部隊熟悉情況,並做必要的戰前動員。

  8月8日,毛澤東收到了粟裕托羅瑞卿轉交的信,對粟裕的病情十分關切,當即覆信:

  粟裕同志:

  羅瑞卿同志帶來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為繫念。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養,直至病癒。休養地點,如青島合適則在青島,如青島不甚合適,可來北京,望酌定之。

  問好!

  毛澤東

  八月八日

  粟裕將這封毛澤東的親筆信保存了多年,在1983年4月才贈給中央文獻研究室,同時親筆做了如下說明:“這是1950年我在青島休養時向主席寫信報告我的病情後主席給我的回信。信中所指新任務是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因我的病經久未愈,後來改由彭德懷去擔任了。”當時美軍還沒有越過“三八線”,朝鮮局勢不很明朗,毛澤東預計東北邊防軍“8月內可能沒有作戰任務”,還沒有到主帥必須立即出馬的地步,所以說“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延長了原來“只同意他(粟裕)休息到8月中旬”的時間,要粟裕安心養病,以便儘快康復上任。

  8月11日,根據毛澤東8月5日的指示,邊防軍所屬13兵團召開各軍、師幹部會議,聽取部隊情況匯報。邊防軍副司令員蕭勁光也遵照軍委命令專程從北京趕來出席會議,並宣布了邊防軍未來的作戰任務是:“準備赴朝鮮作戰,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部隊出國作戰時將使用‘志願軍’的名稱。同時中國不準備對美公開宣戰。”隨後,高崗於8月13日至14日主持召開了東北邊防軍高級幹部會議,對邊防軍的任務、出國作戰的目的和意義、軍事準備的要求等進行了動員和部署。東北邊防軍師以上主要領導均參加了會議,高崗受軍委委託在會上作了報告,蕭勁光、蕭華和鄧華均在會上作了講話。高崗說:

  “如果美國侵略者占領了朝鮮,毫無疑問,一定會準備力量,來進攻我們的東北與華北,進攻我們的祖國。那麼我們究竟是讓它打下朝鮮,讓準備力量,增加氣焰,等它打到中國來的時候再去消滅它呢?還是現在爭取主動,配合朝鮮人民軍,在國土以外,消滅敵人,保衛自己好呢?顯然地,在國土以外消滅敵人,是有利於我們,有利於我們的朋友,有利於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爭取和平*的事業的。”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員人選(8)

  ……

  “邊防軍出動時,到朝鮮去是志願軍的名義出現,穿朝鮮服裝,用朝鮮番號,打朝鮮人民軍的旗幟,主要幹部改用朝鮮名字。這樣的處置,可以使朝鮮人民喜歡,又很策略。”

  “我們曾經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曾經消滅了八百萬美蔣軍隊。現在黨和人民要求我們去消滅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隊。我們應該勇敢地擔負起這一光榮的戰鬥任務。”

  8月11日及8月13日分別召開的這兩次會議,因連續在瀋陽舉行,通常被合稱為“瀋陽軍事會議”。從蕭勁光、高崗等人的發言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時東北邊防軍的任務更加明確,即準備入朝作戰。

  需要指出的是,邊防軍副司令員蕭勁光、副政委蕭華出席了瀋陽軍事會議,說明儘管海軍與總政治部工作千頭萬緒,但他們還是能丟開手中相對次要的工作,隨時就任邊防軍新職的。最終志願軍出動時,他們沒有到職,最關鍵的因素是粟裕因病未能到任,作為中央專門為粟裕挑選的“作戰上來說較為有利”的副手蕭勁光、蕭華,也就沒有必要出動了。同時也說明,為有利於作戰,方面軍指揮機構的建立只能由主官牽頭,否則蕭勁光、蕭華完全可以先行建立指揮機構,然後等待粟裕到任即可。

  從7月7日周恩來提出東北邊防軍一旦參戰,則“改穿志願軍服裝,使用志願軍旗幟”,到8月4日毛澤東再次明確指出“用志願軍形式”,以及蕭勁光、高崗等人關於邊防軍準備以“志願軍”名義出國作戰的講話,均有力地說明*中央、軍委在組建東北邊防軍時,就曾考慮和提出,一旦赴朝參戰,即採用志願軍的名義。而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實際上也就是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這是一種戰略上的決策,也是一種策略上的考慮。

  在7月7日提出“志願軍”的名稱之前,*中央和毛澤東最初曾想以“支援軍”名義,出兵援助朝鮮人民軍作戰。在徵求*黨派意見時,黃炎培向毛澤東、周恩來提出:自古道出師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仗就不好打。周恩來說:我們叫支援軍,支援朝鮮人民嘛。黃炎培說:支援軍那是派出去的。誰派出去支援?國家嗎?我們是不是要跟美國宣戰?毛澤東聽後說道:有道理!我們不是跟美國宣戰,不是國與國宣戰,我們是人民志願的,這是民間的事,人民志願幫助朝鮮人民的。毛澤東說著,拿起筆來將“支援”兩字改寫成“志願”。周恩來說:對,世界上有許多志願軍的先例,馬德里保衛戰就有各國的志願兵。黃炎培頻頻點頭,笑道:師出有名則戰無不勝。此後,“志願軍”的名稱就定下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