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他們沒有發現,商人在這一次戰爭中,實力都是在以驚人的速度大規模的增長,因為朝廷一下子扔了五千萬貫出來,強烈的刺激著商業急速增長,徐珂的作坊是擴大五倍,小胖集團的規模一下子就擴大十倍,元家直接是二十倍,那元家的鋼鐵廠已經是世界第一工廠,朝廷所有的煉鋼廠加在一起也沒有元家的大。

  其實商人們自己也都沒有發現,他們只是玩命的生產,結果就越做越大。

  雖然是韓藝支持的,但就算韓藝不支持,元禧也會這麼做,作為一個商人,肯定是不斷的往前走的,不可能後退,但現在他們規模太大,一旦太平盛世,朝廷肯定會壓制他們的,元禧認為商人有足夠的實力去爭取更多的東西,而且,這個機會要是錯過,永遠不可能再有。

  因為朝廷現在也很虛弱,相對而言,商人與朝廷差距就不是平時那麼大。

  張文灌他們要是真夠聰明的話,應該去籠絡商人,適當給商人一些權力,說白了,商人也貢獻了非常多,自由之美、元家、小胖集團其實都沒有賺什麼錢,最終又將利潤全部捐給了朝廷,他們就是保證不虧就行了,當然,規模擴大跟利潤那又是兩回事,商人的利潤可沒有將工人工資算在裡面的,這理應給他們一些好處。

  但是張文灌他們那種士農工商的舊思維,讓他們覺得這是不可容忍的,商人太不講道理,怎麼能夠公然要權力。

  原本還是新貴族在謀劃著名,就是宇文修彌他們那些人,他們本來就是貴族,如今他們又是商人,他們當然認為,我們理所當然擁有權力,但是如錢大方他們那些商人,還是有些卑微的心態,不太敢鬧,但如今楊思訥派人去監視他們,這立刻就讓商人開始抱團取暖。

  他們本不想鬧事,但是現在看來,沒有退路,只能與元家聯合,大家同生共死。

  那些新貴族階級是非常有政治頭腦,他們可不蠢,眼下局勢他們哪裡看不清楚,朝廷如今非常虛弱,暫時還得依靠他們,只要他們不做什麼大逆不道之事,暫時就不會動他們的,他們也不招兵買馬,但是嘴上開始嚷嚷起來。

  他們的理由就是那五千萬貫的國債。

  那一筆國債,是武皇后親自批的,與第一筆國債不同的是,上面除朝廷的章印之外,只有皇后的章印,沒有李治的,也沒有李弘的。因為李治當時是昏迷的,誰也不會相信他會認這筆帳,而當時領導大家的是皇后,大家也只相信皇后。

  這其實就是韓藝當時故意這麼要求的,就是要為這個時候埋下伏筆。

  商人以此要求朝廷,至少得讓皇后將債務還清,然後再交大權給太子,你現在就交權,萬一朝廷不承認呢?

  當然,這只是藉口,戶部章還在上面,怎麼可能不承認,要真不承認的話,武媚娘也可以不承認,自古以來哪個皇帝講過信用啊。

  這商人嚷嚷起來,百姓當然也就不怕了,原來皇權交接,管百姓屁事,但是商人也是百姓,商人都敢這麼說,百姓害怕什麼,民間開始出現議論。

  因為武媚娘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領導著大家前進,也正是因為皇后的堅持,最終才能打贏這一仗,如果沒有皇后的堅持,可能先崩潰的是中原,而不是吐蕃,而且,皇后還是在喪夫的時候,還忍著悲傷,帶病繼續堅持戰鬥著。

  這太令人感動,也令人很多人心裡本就擁護皇后。

  並且,這皇后的執政能力,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啊。

  雖然大家對於太子的印象也非常好,但是太子的身體情況,始終讓人很是擔心,如今這仗雖然打贏了,但是這一仗也讓國家呈現出一個虛弱的狀態,戰後怎麼辦?尤其是周邊地區,他們打得已經是一窮二白,這些問題怎麼解決?這些問題要是解決不好,國家還是可能會崩潰的。

  張文灌他們一看民間都開始議論這事,趕緊召開一個大臣會議,確定由李弘來即位。

  「各位同僚,我知道大家如今都沉浸在先帝去世的悲痛之中,但是這國不可一日無君,而目前的局勢,我們應該早立新君主。而當時陛下去世之時,因為情況是非常特殊的,皇后和太子都非常擔心這個消息會擾亂軍心、民心,故此將此事隱瞞下來,關於這一點,我們應該給予理解,而當時就唯有皇后與太子在陛下身邊。」

  張文灌站在太極殿上,朗聲說罷,便看向身邊一名宮娥。

  那宮娥立刻向大臣們行得一禮,道:「皇后因身體抱恙,不能前來,故此命奴婢來告訴各位,當時由於情況特殊,因此陛下去世之時,只有皇后與太子在陛下身邊,而陛下的遺詔就是讓太子繼承皇位。」

  張文灌道:「各位都聽見了,前幾日皇后也曾親口與我說過,這也是皇后召我們回長安的唯一原因,我們應該謹遵陛下的遺詔,讓太子繼承皇位。」

  「且慢。」

  慕容寶節突然站了出來,看著張文灌道:「張侍中,我看不是殿下想要早點即位,而是你想早點當上這輔佐大臣吧。」

  張文灌指著上方道:「我張文灌今日在此對天發誓,太子即位之後,我立刻辭去所有職務,回家務農,若有違此誓,我張文灌就不得好死。」

  他知道肯定會有人拿這事來說事,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沒有立下寸功,是不能服眾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