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尚書令嚴重了,我們身為官員,自然得服從朝廷的調派。」

  「是呀!尚書令能夠看得起我等,那是我等的福氣。」

  這些官員都顯得有些受寵若驚。韓藝讓他們來,他們能不來麼,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韓藝第一句話,卻是想他們許下承諾,這令他們很是感動。

  「你們若能這般想,那就再好不過了!」

  韓藝微微一笑,又正色道:「那好!我們就先談正事,你們在這裡的任務,主要就是負責戰後的發展,是責任重大,你們應該知道為了打贏這一場戰爭,朝廷光借就借了五千萬貫,要全部算下來的話,至少至少都超過了一萬萬貫,還不算戰爭帶來的損失,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用商人的說法,就是都已經可以將吐蕃給買下來了。因此,穩定住這裡,對於我們大唐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如何穩定?自然就是要發展,只要這裡的百姓都吃得好,穿得暖,他們當然就不會作亂。對此,不知你們可有什麼想法麼?」

  那些年輕官員面面相覷,這確實有些難為他們了,且不說他們,即便你讓朝中那些大臣們來,他們也不見得有辦法,吐蕃在這高原之上,是很難發展的。

  韓藝等了一會兒,又道:「你們之所以毫無頭緒,是不是因為這吐蕃的地勢?」

  那些官員紛紛點頭。

  韓藝道:「不錯,吐蕃的地勢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展,這誰也不能否認。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讓我們沒有多於的選擇。這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原百姓尚且是這麼認為的,這吐蕃更是如此。這裡的地勢,註定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難以得到周邊的幫助,因此這裡的大山、草原、河流都是當地百姓唯一能夠依靠的。

  故此,想要治理好這片土地,你們首先要堅持一個信念,就是任何傷害這片土地的行為,都是在傷害著這裡的每一個百姓,如果這片土地被毀壞了,那麼這裡的百姓也將走向滅亡,這裡不像中原地區,即便遇到什麼災難,周邊的物資可以迅速的進入,去幫助他們,或者走兩步又可以去到另外一個世外桃源。所以這一點你們一定要謹記,一定要保護好這裡的生態環境,在這個基礎上,這裡才能夠得以持續發展,我走之前,會推出山澤保護法,這條法律對於這片土地而言,與廢奴法案是一樣重要,縱使再難也要堅守這個信念。」

  這些年輕官員紛紛點頭,其實他們在西北已經有生態環境的概念,因為西北地區現在很注重這一點,保護草原,又種了很多很多的樹。

  韓藝又道:「但是這還不夠,光憑這個環境,可以持續、穩定下去,但是很難持續增長的,因為自然的回饋是有限的,不是無止盡的,想要突破這一點,唯有依靠當地百姓的智慧,去創造財富,去生產財富,智慧是無止盡的。」

  其中一個官員突然道:「下官以為這裡地勢如此之高,要開展商業恐怕是非常困難,光運輸費商人也是承擔不起。」

  以前怎麼可以貿易,那是因為有很多很多的奴隸,降低很多運輸成本,要是拿中原的勞力來計算的成本,根本負擔不起,你要廢除奴隸,失去這低成本的勞動力,這貿易肯定就會終止的。

  「你說得很對,這裡難以發展大規模的工商業。」

  韓藝突然話鋒一轉,道:「但是我始終堅信一點,凡事都有兩面的,有壞的一面,就肯定會有好的一面,這裡的地勢註定交通不便,人豈可勝天,人只能順天而行,這裡是難以開展大規模的貿易,那麼工商業在這邊就很難發展起來。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外人也很難上來打擾這裡百姓的生活,不跟揚州一樣,日日夜夜,都是人來人往,每個百姓都處在繁華喧鬧的環境中,揚州的百姓是很難將心沉下來,潛心的去做某一件事。

  而這裡應該是祥和的,是寧靜的,百姓心中也應該是平靜的,在這種祥和、平靜的環境下,最好發展的是什麼,是藝術,他們可以非常忘我去鑽研自己的愛好,不需要去考慮外界那些紛紛擾擾,然而,當他們的愛好升華到藝術層面上,這其中價值就是無限的,當我們無法生產大規模的商品,那我們只能將一件商品的價值提高,如果提高,賦予其智慧。

  好比說,從這裡將一百件非常普通的衣服,運去長安賣,那怎麼算都是虧錢的,長安的衣服多得是,興許都賣不出去,那絕對是血本無歸,但是一件獨一無二,特殊、精美,充滿著藝術的衣服,它的價值可能是一千件普通衣服的價格,而它的運輸費,只是一個人走長安去,這種買賣才適合這裡。」

  一個官員懷疑道:「這裡的百姓可以做到這一點麼?」

  他們明白韓藝的意思,但問題是這種人才中原都不多,這群奴隸能過做到這種境界?

  他們真不太相信。

  韓藝笑道:「你們都已經成為這裡的官員,想要在這裡取得成功,你們就應該將這裡的百姓都視作天才,去相信他們,如果你們都看不起他們,那就不可能發展的起來,他們暫時還需要你們去幫助他們。不過我堅信這是一定是可行,就是因為這裡的地理環境實在是太好了,就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只要他們不去欺負人別人,那別人絕不會傻到跑到這裡打他們,這道理很簡單,進攻這裡永遠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而且又難以管理,這跟中原是很不一樣,他們可以很細心,很平靜的去做每一件事,將每件事都做成學問,都做成一種藝術,也就是我們中原常常提到的匠心精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