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桑木雖然還是不太明白,但是這錢也不多,點點頭道:「我會讓人立刻將錢給準備好的。」

  其實在研發方面,韓藝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大方的,因為這個只能他來出錢,其它商人不可能願意為此買單的,就算願意,也就是意思意思,因這研發是不能馬上轉化利益的,這是需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日,需要很多很多錢,而且可能還得不到成果。但是韓藝知道這方面重要性,因此他一直都在不遺餘力打造出一個科研體系。

  再加上他有的是錢,但是他又不想將這錢拿去擴大的投資,他現在的基本盤已經漸漸從最開始的製造業轉向金融,主要是依靠金行來盈利,金融只有他會玩,這個實在是太超前了,人家想玩也玩不了,包括朝廷在內,但是製造業很多人都能夠玩。

  韓藝如果再繼續擴大自己的製造業,那其餘的商人肯定是玩不過他的,以他的財力他可以壟斷許多很行業,騾子他可以養,草地他可以種,那麼到時候財富都集中在他一個人手裡,朝廷只能宰他,而且,這也不是一個健康的商業體系,他也只有將這錢投入到研發之中,他基本上還是保持一個原則,就是人家玩不來的,他才跑去玩。

  他很低調的成立了分娩基金會,並且說服柳琴加入這個分娩基金會,同時對外招收一些豐富經驗的郎中,甚至於產婆。

  這個倒是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因為這種東西太飄渺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有小胖捐了一萬貫給這個基金會,這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已,百姓的目光還是集中在普及教育上面。

  在經過無數次的討論之後,教育局終於正式成立,王義方正式從昭儀學院總院長榮升為教育局局長,朝廷給的是正五品官職,要知道他以前才八品。

  這真是令很多羨慕,原來是老師真的可以當官。

  而在成立的當日,就頒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

  首先一點,當然就是核心思想,也就是普及教育。

  這一次真的是全國性普及,不是說小打小鬧。

  朝廷明文規定州府必須建立要學院,上州必須建立三所學院,中州兩家,下州一家。

  學院規模是以當地州府所在的城市人口為基準,鄉村就先別管,因為鄉村太零散,不可能每個鄉村去建一個學院,朝廷也負擔不起,也不能讓鄉村的孩子跑到城市讀書,就目前的交通情況來看,這不太現實,這其實也是要推動城市發展,因為教育是非常吸引人的。

  費用的話,由中央和地方州府分攤,中央從中減少州府運送來長安的糧食量,韓藝認為這運費實在是太划不來了,尤其是那些沒有河道的州縣,就還不如用在當地,造福當地百姓,等到代金券普及之後,再做打算。

  而商業發達的城市,那是要另算的。

  在長安、洛陽、青州、萊州,以及整個運河一代。朝廷是硬性規定,作坊集中區,是必須要建設學院的,學院規模以作坊人數為基準來算,學院的建設由當地商人出資,課本和老師的工資,由當地的印花稅來負擔。

  而國庫在教育方面支出,主要是針對軍籍戶所在鄉村。

  這些學院中多半也是要繳納學費的,但是非常非常低,這一年下來,學費大概在三十文錢左右。

  因為要是完全免費,大家也不會珍惜的。

  但是課本不屬於學生的,是要傳下去的。

  其次,確立九年義務教育體系,並且頒布教科書選取制度,朝廷不印刷教科書,哪怕是由朝廷出資的學院,也是要朝廷從民間採購,但是教科書出版社,必須去戶部註冊,獲取出版資格,才能夠出版教科書,並且內容都是要經過教育局的審核。

  最後,鼓勵私營學院的發展。私營肯定是針對有錢人的,如果沒有私營的話,富人也得去朝廷建的學院讀書,朝廷負擔就更大。

  為了鼓勵私營,為了鼓勵教育,朝廷還頒布了一系列的輔助政策,就是文房四寶、紙張、書籍,等等有關教育的一切交易,全部免除印花稅和作坊稅。

  因為免稅的話,成本就低,那麼利潤空間就大,商人才會願意投資教育。

  而且,優秀教師將有資格進入教育局,直接入仕為官。

  這個還真不是空口無憑,王義方他們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朝廷支持民間成立教育協會,輔助朝廷,普及教育。

  就在第二日教育協會就成立了,是由昭儀學院和士族學院聯合成立的,楊飛雪和崔瑩瑩為會長和副會長,這個是很有意思的,昭儀學院肯定是要占主導的,因為昭儀學院規模遠比士族學院要大得多,比人數,比教育情況,士族學院都比不過。

  但是昭儀學院這邊推楊飛雪出來當會長,士族學院那邊本是想推一些士大夫出來的,結果一看對方是楊飛雪,那些士大夫就沒有這個想法,這是不可能的,而崔瑩瑩雖然一直都在幫著昭儀學院,但是她又是崔家的人,因此山東士族就將崔瑩瑩推下去,你弄個女人,那我們也得弄個女人,我們男人才不會願意屈居女人之下。

  等於女人就掌控了教育協會。

  這也是武媚娘所期望,她要增加女人的地位,但她這麼做可是為自己,什么女權主義還沒有在她心中形成,當今世上可能也就有蕭無衣有這個概念。

  至於教科書的話,朝廷承認的就只有兩家,昭儀學院和士族學院,他們有專門負責制定教科書的班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