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文灌激動道:「司空,你身為三軍統帥,怎能這麼說呢?為了這麼一點小事,便興師動眾,徵兵出海,這齣海作戰可是很危險,當初進攻高句麗,海上也不過是運輸糧草,主力都是往陸路進軍的,且不說正義與否,萬一稍有不慎,沒有取勝,那朝廷到時只會騎虎難下,而且也沒法向將士們的家屬交代,朝廷總不能說為了元家的一船貨物,就搭上了你們丈夫、兒子、父親的性命吧。」

  李績忙道:「張侍中勿要激動,老夫只是覺得派人去調查,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別無他意。」

  他是想先藉此表明軍方的立場,你皇帝要打,我們軍方也不反對,你要不想打,我們也無所謂,待會爭得時候,就別拉我出來了。

  郝處俊也激動道:「就算打勝了,那也非仁義之舉,那佛逝國對於我大唐沒有半點威脅,兩邊來往甚少,為了這一船貨物,就派大軍去消滅人家,令兩國百姓生靈塗炭,我中原自古以來,可就沒有國家這麼做過。」

  武媚娘笑道:「自古以來沒有國家這麼做過,那是因為自古以來就沒有哪個朝代的疆域有我大唐這般遼闊,也沒有我大唐這麼強大的實力。秦漢之時,就算他們想出海作戰,他們也沒有那能力,而且他們周邊的威脅都沒有解決,哪裡抽得出身去海外擴張。

  而我大唐周邊地區大部分都已經臣服,除吐蕃之外,再無威脅,但若是因此而驕傲自滿,這只會令大唐止步不前,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去征服那些島嶼,將他們納入我大唐的版圖之內,若是按照各位所言,那我們是不是應該西北,熊津州,以及那些都護府,歸還對方,因為那些地方可都非漢地啊,在此事上面談仁義,我覺得有些自欺欺人。」

  她的語氣是越發強硬,直接就是用上「擴張」這個詞。

  劉祥道道:「可那些島嶼不過是化外之地,我們中原地大物博,何必占領那些地方,臣從未聽說有哪個富人翻山越嶺,跑到一戶窮人家去搶東西?」

  「你未見過,我可是見過不少啊!那麼多地主翻山越嶺,兼併窮人的土地,你難道不知道嗎?」

  劉祥道愣了下,是一臉尷尬。

  武媚娘從容淡定道:「那些島嶼對於朝廷而言,可能真算不得什麼,但是對於百姓而言呢?你可知道元家在那邊獲得了多少財富麼?當初危機之時,元家就是利用那些島上種植出來的糧食,將整個長安的貨物給一掃而空,至少至少那些島嶼能夠我大唐上萬百姓從農夫變成地主,並且給我大唐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朝廷不就是希望百姓過得更好麼?」

  張文灌道:「皇后之言,真是令老夫感到羞恥,這上天有好生之德,皇后可有想過那些島上的人們,如果那些地方都被我大唐百姓給占領了,他們怎麼辦?難道將他們活活餓死嗎?你貴為皇后,應該母儀天下,怎能有如此自私自利。」

  李治皺了皺眉,坐在這裡,覺得挺尷尬的,武媚娘再怎麼說,是他妻子,你當著我的面,這麼說皇后,好麼?但是是他要討論的,人家當然要爭。

  他還真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以後李義府他們在的時候,哪裡需要皇后開口,皇后都是正義的,卑鄙無恥之事,都是李義府他們做,所以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你說得不錯,我就是自私自利。」武媚娘笑道。

  張文灌一愣,你這是要破罐子破摔麼?

  李治也驚訝的看著武媚娘,你別這麼抹黑皇室啊!咱們好歹都是讀聖賢書長大的。

  武媚娘突然站起身來,道:「我作為陛下的妻子,為這個國家自私自利一點,又有何妨?」

  這話鋒一轉,味道完全不同了。

  又聽武媚娘說道:「想那秦末之亂,漢末之亂,五胡亂華,多少中原百姓生靈塗炭,多少中原百姓被人奴役,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你們的仁義道德在哪裡?貞觀時期,天下大旱之時,多少百姓活活餓死,你們的仁義道德能夠救活他們嗎?還是說,你們只知道欺負我中原百姓,對於他國就彬彬有禮?」

  張文灌氣得嘴皮子都哆嗦起來,「你——你這是血口噴人,若有外敵來犯,老臣願為國戰死。」

  武媚娘微微笑道:「那我就不知道你為何要反對此事?難道我支持出兵,是為我自己麼?元家這事,與我多大的利益關係?我堅持朝廷應該出兵,為得是我大唐,是我大唐的百姓,我希望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的土地,希望我大唐才能夠千秋萬載。」

  郝處俊起身道:「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不等他說完,武媚娘便道:「郝尚書為何不去民間視察一下,聽聽百姓的想法?而且,你們別跟我講這些大道理,我只是一個婦人,我管得是柴米油鹽,我只知道生死存亡之際,這仁義道德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糧食才是最實在的。因此我們大唐不能安於現狀,應該繼續擴張,而西域那邊太遠,土地也比較貧瘠,不適合我中原百姓,但是海外之地,土地肥沃,我們應該去占領那些地方。」

  郝處俊冷笑一聲道:「若連最基本的仁義道德都沒有,那國必亡矣。」

  武媚娘道:「敢問郝尚書,這母親搶東西給自己的孩子吃,這是仁,還是不仁呢?」

  郝處俊道:「可現在這孩子也沒有餓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