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南北一直都有矛盾,所以江南百姓覺得朝廷不能偏心。

  在以前這不過是一件小事,但是在如今卻引起軒然大波,各個階級都對此事議論紛紛,而武媚娘的那一番話,那真是贏得商人的心,聲望是坐著火箭往上升。

  張文灌他們都傻了,他們原本都不打算再討論此事,但是現在沒有辦法,不討論不行呀。

  武媚娘那邊也跟李治在說,這事可不是小事,百姓都非常憤怒,你趕緊出來做主。

  李治也懵了,這點小事都能引起民怨,我的子民怎麼變得這麼浮躁呢?

  他剛開始都還不相信,還派人去宮外打探,結果還真是如此,於是李治也沒有辦法,只能出面在兩儀殿召開會議,而這一次會議最為特別的一點,就是武媚娘與李治同時出現在兩儀殿,並且就坐在李治的身邊,雖然以前也有過,但這可是非常正式的會議,這種場合,他們還是沒有同時出現過。

  正是:日月當空。

  第1916章 自私的女人

  雖然此番召開會議,就是為了元家貨船被劫一事,但是表面上,李治當然不能這麼說,畢竟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皇帝跟樞要大臣開這么正式的會議,專門討論這件事,這太沒有逼格了,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李治都是在跟大臣們談論教育局和工商局的事。

  除了崔戢刃他們說得津津有味,其餘人都有一些心不在焉,因為他們都知道今日不是來討論這事的,而且這事大家也都贊成。

  所以也沒有討論多久,這兩個提議就都正式通過,並且如武媚娘所願,那楊思止成功當上了工商局第一任局長。

  李治又將褒獎了一番樞要大臣,你們考慮面面俱到,朕非常欣慰,但旋即又是一臉納悶道:「朕最近還聽聞一件怪事,說是元家的一艘貨船在海外被佛逝國的人劫走,從引起國內很大的反響,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張文灌立刻道:「回稟陛下,具體情況朝廷還未派人去調查,這只是元家一方所言。」

  李治皺眉道:「不管是不是這樣,怎麼這點事也引起這麼大的議論?」

  張文灌瞟了眼皇后,道:「老臣懷疑是有人從中作梗。」

  不少大臣們開始抹汗了,張文灌也忒剛猛了一點,一上來就給皇后來了一個下馬威。

  武媚娘是正愁沒有機會發作,沒想到張文灌一上來,就跟她待會發飆的藉口,當即冷笑一聲道:「張侍中又何須遮遮掩掩的,你何不就直接說是我在從中作梗。」

  張文灌乃是一直臣,道:「老臣沒有證據,所以不敢亂言,但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韓藝這個罪魁禍首,那是一臉淡定,總算是度過了那個背鍋的年代。

  李治看向武媚娘,好奇道:「皇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武媚娘道:「陛下,臣妾不是與你已經說過,臣妾是支持朝廷出兵為元家討回公道的,但是臣妾絕沒有暗中派人去製造輿論,若是陛下不相信,可派人去民間打探一番,就知道這絕非是臣妾所為。」

  狄仁傑突然道:「陛下,據臣觀察,這應該不是皇后故意安排的。」

  張文灌問道:「狄少卿有何憑證?」

  狄仁傑道:「之所以此事在民間引起爭論,主要是因為這事已經引發了商人的擔憂,因為最近我朝海運漸漸增多,這一船貨物可比一車貨物要多得多,損失一船貨物,可不是每個人商人都能夠承受得起,商人對此是很擔憂。而商人的擔憂,又引發了工人的擔憂,因為這商家要是關門,那工人就都會面臨失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家知道元家從那些島上獲得大量的財富,他們也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但是首先這需要朝廷的支持。」

  李治稍稍點頭,他其實是派人打探過的,心裡是有數的,他只不過是在明知故問,道:「朕也覺得皇后沒有必要在這事上面製造輿論,但是此事已經引起了百姓們的關注,朝廷也不能置若罔聞,其它的暫時先不論,你們覺得這事朝廷應該怎麼處理?」

  劉祥道起身道:「回稟陛下,臣以為既然此事引起了百姓的關注,朝廷的確該有所動作,朝廷可先派人去佛逝國調查此事,若是屬實的話,就督促佛逝國向元家道歉,並且賠償損失,還可以藉此讓佛逝國向我朝進貢,這也是我中原一貫的政策。」

  李治點了點頭。

  中原地大物博,那些窮地方,中原王朝一般都看不上,統治者覺得這只會帶來麻煩。

  武媚娘立刻道:「我認為這麼做的話,只不過是白忙一場,只怕到時還會讓佛逝國倒打一耙,得不償失。」

  李治問道:「此話怎講?」

  武媚娘道:「陛下,這事情已經過去那麼久了,怎麼去調查,要是佛逝國不承認,咱們也拿它沒有辦法,那邊海上這麼多島,憑什麼一口咬定是佛逝國所為,佛逝國反而還會說元家先動手,朝廷到時如何處理?說不定還得懲罰元家,來息事寧人,可是這樣一來,那我們大唐的威嚴將會蕩然無存。」

  李績點頭道:「皇后言之有理啊,這事的確難以調查,不但如此,朝廷派人來往一趟,需要很長的時日,老臣也覺得沒有必要。」

  李治問道:「那不知司空對於此事有何看法?」

  李績沉吟片刻,道:「老臣認為要麼就讓出海的百姓小心一點,主意安全,要麼就……就如皇后所言,出兵征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