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笑道:「陛下,你是否忘記朝廷其實已經有四年都沒有發行貨幣,而在危機之前,發行的貨幣量,已經從二十九萬貫慢慢增加到四十八萬貫,光這四年累積下來,就差不多有兩百萬貫,再加上如今的生產力的提升,三百萬貫那都是臣保守估計。」

  危機那幾年,官府都關門,市面上糧食才是硬通貨,貨幣都已經被人遺忘了。

  李治納悶道:「可那幾年百姓也不需要那麼多貨幣。」

  韓藝道:「可如果不是那一場危機的話,貨幣發行量應該還是會穩步增加的,這本來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證明整個市場是需求這麼多貨幣的。可是因為那一場危機,這幾年不少人拿著大量的貨幣鑄成銅鏡,去跟地主換取糧食,因為當時貨幣已經不值錢,所以市面的貨幣是不增反減。

  而如今經過這兩年的穩定,這生產規模已經遠超於危機之前,同時許多農夫都來到城裡做工,需要貨幣的人變得越來越多,此消彼長,對於貨幣的需求量自然更多了。不過因為陛下的囤銅計劃,以及這些年一直都在改進鑄幣的技術,已經打造出一整套全新的鑄幣生產線。如果實在是需要的話,朝廷還是能夠發行這麼多貨幣,如果有足夠的原料,全力生產的話,生產量最高能達到五百萬貫。」

  李治聽得長鬆一口氣,道:「那你還說什麼。」

  「但這事只有陛下與微臣知道啊!」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還不夠直白麼?當然是騙,我除了騙,我可就什麼都不會了!韓藝道:「除了陛下與微臣之外,朝中所有的大臣,包括民間的商人都會相信如今財政這麼困難,是不可能生產出這麼多貨幣來。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貨幣支持,商人就會面臨著貨幣危機,到時一定會冒出許多私鑄錢幣的作坊來,這會擾亂市場,帶來不可估計的損失。

  但如果市場上擁有足夠的貨幣量,我大唐經濟將會一飛沖天。好比如,你手中拿著的一斗米,你很難去找到需要那一斗米的人,但如果你手中拿著五文錢,兩者價值雖然是對等的,但是你可以輕鬆的花出去,如今商人生產了很多的貨物,百姓也有需求,就是沒有貨幣,如果有充足的貨幣,就能擴大整個市場,這也是為什麼商人非常渴望朝廷發行更多的貨幣,因為這對他們非常有利的。」

  李治皺眉道:「你的意思是,先隱瞞這個事實?」

  「不錯。」

  韓藝道:「一方面百姓對於貨幣的需求非常大,甚至於已經到了極致,但是另一方面朝廷確實發行不了這麼多貨幣來,那麼雙方就得站在一起,做出妥協,如此才能夠有解決問題。」

  李治道:「你所謂的妥協,就是發行代金券?」

  韓藝點了下頭。

  李治皺眉道:「他們會答應嗎?朕還是有些不相信。」

  韓藝笑道:「陛下,臣強調的是,朝廷不是沒有原料,我們不但有著足夠的銅,我們還有很多的銅礦,只不過是沒法在短時間內,將這些銅鑄成貨幣。是陛下你心懷百姓,心懷江山社稷,為了滿足百姓的需求,為了讓百姓過得更好,朝廷才將那些銅以代金券的形式發行,代金券意義就還是沒有變,只不過那還是一些銅,沒有鑄成幣而已,有這些銅作為擔保,再加上百姓對於貨幣的需求,我想他們會妥協的。

  如此一來,就極大的減低了發行貨幣的成本。另外,為了減低風險,朝廷可以事先將先鑄好三百萬貫幣,但是只發一半,瞞一半,如果出現危機,至少咱們還有保底的。但如果順利的話,那一半就可以留給以後再發,久而久之,代金券就將會成為法定的貨幣。」

  「這主意真是好!」

  李治眼中一亮。

  他也不傻,經過韓藝這麼一分析,這是絕對是有可能實現的。

  用儲銅量去發行代金券,就並沒有改變代金券的意義,也沒有改變現有的貨幣制度,只不過是個權宜之計,但是這能夠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以及為以後的紙幣發行打下基礎,關鍵是還有保底,就不怕出亂子,這只是一次實驗,如果行不通,那我就拿出銅幣來補上就行了。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韓藝計劃,他一般都是算到這裡會出現一個危機,但是他絕不會說出來的,因為只有危機爆發,或者即將來臨之時,才能能夠讓當權者和百姓都做出妥協,然後他便可以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利益,這一招,他真是屢試不爽啊。

  貨幣的問題,他早就知道,但是他一直都沒有提,只是暗中在做準備,等到大家都是饑渴難耐,咱們再坐下來慢慢談,他就占有主導權。

  整個囤銅計劃,不是為朝廷斂財,也不是為李治斂財,而是為了發行紙幣打下基礎。

  李治又道:「這建議是你提的,而且代金券本就是出自你手,那麼這事朕就交由你們戶部去辦吧。」

  「戶部?」

  韓藝愣了下,道:「臣沒有說讓戶部去發行啊!」

  李治道:「朝廷發行代金券,當然得由戶部發行啊!」

  韓藝忙道:「陛下,這樣可不行呀,如果讓朝廷來發行的話,百姓根本不會答應的。」

  李治就納悶了,「這貨幣一直以來都是由朝廷來發行啊!」

  韓藝道:「陛下,如果是朝廷發行代金券,那天知道朝廷有多少銅,天又知道朝廷發行了多少代金券,朝廷到時連稅錢都不需要收,直接印代金券就行了,要是這樣的話,整個國家的財政都會垮的。臣一直都強調,朝廷的職責是監管,是平衡,而非是去與民爭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