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東宮出來之後,韓藝與崔戢刃他們來到尚書省。

  「我知道大家在這期間都非常疲憊,如今已經到了豐收之時,我希望大家再堅持一下,等到新政全面落實之後,我們就可以好好休息了。」韓藝說完,見他們臉上沒有一丁點興奮、開心之色,反而顯得有一些忐忑不安,不禁笑道:「怎麼回事?我看你們的神情,怎麼都好像明天就要奔赴刑場似得?」

  王玄道不答反問道:「難道尚書令心裡就沒有一點不安麼?」

  韓藝問道:「為什麼要有?」

  王玄道道:「自古以來,這變法者就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而且,每當變法,總是會引發爭鬥。然而,我們此番變法,變得是我大唐的立國之本,不瞞尚書令,雖然我對新政是充滿了期待,但是對於新政的結果可是一點把握都沒有。」

  其餘幾人也紛紛點頭。

  這新政可是會傷害很多人的利益,雖說修訂的過程中,沒有遇到多大的阻礙,但是頒布之後,可就不知道了。在沒有通過之前,大家都想早點通過,但是通過之後,他們心裡又感到有些害怕。

  韓藝笑道:「其實我們只要保持一種心態,那什麼都不是問題了。」

  「什麼心態?」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韓藝又繼續說道:「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而非為了自己,那就沒有什麼好心虛的,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失敗了,我們也能無愧於心。但是我認為是不可能失敗的,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這邊,新政一定能夠取得成功的。」

  說得是輕巧,但是誰人能夠睡得安穩,要是出了什麼錯,他們都是難逃其咎啊!

  今晚他們註定是要失眠的。

  當然,韓藝絕對是一個例外,韓藝摟著蕭無衣別提睡得多香,就連蕭無衣都感到不可思議,她雖然嘴上不聞不問,但是心裡還是非常擔心,因為新法不頒布,人家也不好反對,先得你頒布,那些人才能夠找到漏洞來對付你們。

  但不管怎麼樣,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在得到李治和李弘的點頭之後,新政是終於頒布了!

  第1852章 新政

  這新政可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呀!

  大家盼得都快得頸椎炎了!

  其實早一個多月就已經可以頒布了,韓藝最初預計的也就是那個時間,但是因為李治的身體,就一直拖到現在,別看這只是一個月,但是對於只有一年多時間的朝廷,這一個月可也顯得彌足珍貴。

  但不管怎麼樣,這新政可算是頒布了!

  許多人都是長鬆一口氣,不管是好是壞,你也得發出來,否則的話,大家對於未來都充滿著不確定,幹什麼都放不開手腳。

  而新政的核心內容就是印花稅,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在轉。

  大家最為關心的自然是農桑之稅,目前這農桑稅還是國家的根基所在,這個稅幾乎涉及到每個百姓,每個階層,但是這個與宣傳的內容差不多,還是繼承均田制的稅額,只不過是按照畝數來算的,以均田制以前的稅額和田畝數為基準,上下以一定比例增加或者減少。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差別,這增加的比例那是恆定的,好比說,如果一畝地繳納一斗糧食,那麼一百畝地就一百斗,但是在基準以下,這稅收是遞減的,你擁有四十畝地跟二十畝地,那就不是一倍的關係,是好些倍的關係。

  這個其實就是保護小農的同時,也不再增加地主的負擔,如果按遞增來算的話,那些地主真的會瘋了。

  新政頒布之後,地契是必須要印花的,不印花的地契那就是一張廢紙,土地自然而然的都是歸國家所有,律法明確的規定了這一點。

  等於就是將那模糊的區域給擦了,以往國家分配出去的田地,經農夫之手,又落到了地主手裡,大家都不知道這土地該算是誰的,印花稅頒布之後,要麼私有,要麼國有,不存在第三個可能性。

  為了讓印花稅更加令人信服,法案中還規定,但凡發生天災,百姓沒有收成,就自動免稅,這是印花稅中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解釋,不再有官府、朝廷決定是否該交稅,沒有收成,就不需要交稅,這是促發性的。

  這農桑稅是國家之根本,在印花稅之中,它是屬於特殊稅種。

  絕大部分的印花稅額還都是定在千分之一,不足一千的,也都按一文錢的來繳納。

  但是也有些契約,得繳納非常高昂的印花稅,最高印花稅就是奴婢交易和土地交易。

  說是奴婢,其實是但凡涉及到人口交易的印花稅那是最高的,比土地的印花稅都還要高,只不過前面有奴婢法案,基本上就是將奴婢法案改成印花稅,但是,這個印花稅是強制性,不能不印花,就跟土地是一樣的,不印花那是違法的行為,其它的交易,你可以不印花,只要你信得過對方。

  而且不管是買賣田地,還是買賣人口,都是由買方來承擔這印花稅,絕大部分的印花稅都是雙方來承擔。

  還有一點,大家沒有想到,就是作坊稅並沒有完全取消,只不過是按照地價來繳納稅收,至於你生產多少商品,那不管你,這稅雖然也是年年都要繳,但是稅錢真心不高,是非常低的。這麼做都是為了促使地方州縣重視商業,因為作坊是按地契來徵稅,那麼長安來商人去揚州建作坊,稅當然是屬於揚州的,也就是說,這作坊建的越多,作坊稅就收得就越多,官員的政績就越好,地方官府的盈利多,因為印花稅多半是給官府作為補貼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