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都護府一般都是設立在外族地盤上,州縣就是中原制度,這制度的不同,直接標誌著管理方式的不同,這麼做就是要將高句麗和百濟完全納入大唐的版圖,與中原無二。西北那邊是兩制並行,那是因為西北太大,而且當地百姓也都習慣都護府制,唐王朝的策略就是慢慢用州縣替代都護府。

  總之,一切都是為了融合。

  李治點點頭,道:「朕也非常認同劉仁軌的建議,並且打算就留劉仁軌在當地,你對此有何看法?」

  其實這一道奏章就是韓藝讓劉仁軌上的,目的就是要劉仁軌在當地,韓藝當然是贊成的,道:「回稟陛下,其實臣也有打算建議陛下讓劉仁軌留在那裡,因為在此過程中,新羅方面屢屢表現出心懷異志,臣認為屆時新羅是一個隱患,只不過目前他們還是我們的屬國,我們只能先觀察。

  再加上,那邊還有契丹八部和靺鞨等部族,這些部族對於我大唐是否忠心,也猶未可知,東邊還有一個倭國,雖然不堪一擊,但是他們此番出兵,證明他們的野心也不小。故此高句麗其實對於我大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劉仁軌雖是文臣出身,但是在此次行軍中,展現出了他統兵的才能,可謂是文武雙全,有他在那邊,遼東無憂矣。」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道:「不過,臣認為如果讓劉仁軌一手抓,那麼就違背了州縣制度,故此,臣建議讓獨孤無月在當地統兵,由元烈虎在當地設立民安局,維護治安。」

  李治聽得面露微笑,他為什麼經常採納韓藝的建議,就是因為韓藝的建議,處處都在為他著想,任何政策都是以他為中心,扶植商人,韓藝可不是說要提倡資本主義,而是為了平衡那些地主、士紳,以及分擔百姓的稅收,在西北施行新稅賦,目的就是在羈縻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中央統治。

  此番建議同樣也是如此,也是將權力儘量分散開來,不要集中在某個人身上,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談著談著,李治是真心捨不得韓藝,韓藝一走,沒有這麼一個人,能夠如此盡心盡力的幫他分憂,許敬宗他們雖然忠心,但是在這方面,還是比不上韓藝。可是話說回來,如果韓藝不是要馬上就要離開,他還會不會事事都詢問韓藝,採納韓藝的建議,這也真不一定,倒不是他不信任韓藝,而是韓藝前段時間風頭太勁,還將行政大權也交給他,換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這麼做。

  可是如今,韓藝辭呈已經遞上,馬上就要回鄉為父守孝,而且韓藝的名聲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那李治當然也無所顧忌,他也不怕韓藝功高蓋主,光談就談了整整一日,基本上也都採納了韓藝的建議,給予韓藝足夠的權力,讓他這善後之事給處理完。

  第1731章 忐忑的池魚

  韓藝是一大早就進宮,直到臨近傍晚時分,才從兩儀殿出來,這一整日,李治是沒有接見過任何一個人,實在是有太多事要跟韓藝談,而且都還沒有談完,還得繼續交談,因為李績他們只負責打仗,其餘的事,都是韓藝在處理,而且都不是小事。

  韓藝出得兩儀殿,又晃悠悠來到皇城,打算去戶部看看。

  正好遇到官員下班,別看韓藝的名聲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朝野內外都是議論紛紛,但還是有不少官員跟韓藝打招呼,因為這些官員也都知道,韓藝身為戶部尚書,他並未犯什麼錯,只不過家事影響了他,皇帝還是非常器重他的,而且他們還不知道韓藝究竟會留下來,還是回家守孝,這跟長孫無忌可不一樣,說句恭喜也損失不了什麼的。

  不過韓藝也是勉強的應付幾句,沒有與他們怎麼交談,不過大家也能夠諒解,畢竟出了這檔子事,換誰誰也不會開心的。

  「喲!韓尚書回來了!」

  忽聽得一個陰陽怪氣之聲。

  韓藝偏頭一看,微微拱手道:「許侍中。」

  正是許敬宗。

  許敬宗走上前來,笑道:「韓尚書,東征西討,立下恁地大的功勞,真是恭喜啊!」

  韓藝只是淡淡一笑,沒有做聲。

  許敬宗更是開心,嘴上卻非常虛偽道:「令父之事,老夫也略有耳聞,不過韓尚書也無須介懷,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啊。」

  這話看著是安慰,但其實就是要將韓藝這不孝之舉,給坐實了,真正的安慰,肯定是跟韓藝說,這是一個意外,非你之過,可他開口便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那不就是說這就是你的錯。

  韓藝心裡當然清楚得很,拱手道:「多謝許侍中良言相告,韓藝一定銘記於心。」

  許敬宗見韓藝面色尷尬,還不敢與他爭論,那種爽感,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又問道:「冒昧問一句,那不知韓尚書有何打算?」

  這才是他最關心的,如果不是要打探這個消息,他肯定不會那麼拐彎抹角,上來肯定就是嘲諷,因為韓藝以前學著長孫無忌,經常拿他賣父求榮,賣女求財來挖苦他,這他可都是記著的。

  韓藝道:「多謝許侍中關心,我已經給陛下遞上辭呈,待處理完手頭上的事,我就回家鄉守孝。」

  許敬宗一聽這話,開心的都快要腦充血了,他一開始都還擔心著韓藝死賴著不走,如今這個克星總算是要離開長安了,這兩年之後,可以發生很多事情,到時你還能不能回來,都是一個未知之數呀,嘴上還假惺惺地說道:「唉……自古忠孝難兩全啊!失去韓尚書,真乃我大唐一大損失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