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仁軌聽得眉頭一皺,道:「冒昧問一句,高句麗和百濟的國庫不是都在韓尚書手中麼?」

  韓藝不是沒錢,他很有錢,因為後勤掌管著財政大權,一連滅了兩個國家,掠奪了很多財產,但都在韓藝手裡,但是韓藝對此卻是隻字不提,劉仁軌當然會懷疑韓藝會不會中飽私囊。

  韓藝輕描淡寫道:「這錢是用來給傷亡士兵發撫恤金的,以及為軍籍戶建設昭儀學院的,只不過這事我不能做,還得陛下來做。」

  劉仁軌聽得稍稍點頭,雖然韓藝不提,但其實蘇定方、他、李績,都知道韓藝弄了多少錢,因為韓藝登記的數目,都給他們看過,並且也向他們承諾過,這些錢只是我幫著暫時保管,最終還是會發給你們的,不然的話,那些將軍也不會答應。

  第1716章 戰與和

  雖然高句麗都已經在恢復當中了,但是長安暫時卻無暇慶祝消滅高句麗,似乎都忘記了這一回是,大家都還在爭論著,究竟該不該對吐蕃發動戰爭,不僅僅是朝廷,就連民間都在議論此事。

  吐蕃背信棄義,確實引起了不少人的不瞞,尤其當時就連長安都人心惶惶的,現在緩過來了,那當然得報復吐蕃。

  就在這時候,李績回來了。

  大元帥回來了,人心就更加安定下來了,知道吐蕃是打不進關中來,對吐蕃開戰的聲音也是越來越大。

  李績還未到長安,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去找李績,因為他們都知道,李績這一回來,李治肯定會詢問他的意見,而他的意見,很可能就促使李治下定決心,故此兩邊都來遊說李績。

  李績這老狐狸,兩邊都是應付著,沒有表露自己的心思。

  果不其然,李績剛到長安,李治就立刻在兩儀殿單獨召見了他。

  兩儀殿內。

  「老臣參見陛下。」

  「司空,快快免禮。」

  李治親自上前,扶起李績,握著李績的手,眼眶都濕潤了,道:「司空為我大唐東征西討,開疆擴土,如今又幫助朕消滅了高句麗,助我中原子弟,報仇雪恨,朕心裡真是感激不盡,還請司空受朕一禮。」

  說著,他拱手一禮。

  如今的禮儀,皇帝本就應該向宰相還禮的,兩者地位差距還沒有那麼大,是從元朝開始,那宰相才變得跟皇帝的家奴一樣,因為元朝的統治都是一群文盲加流氓,他們哪裡懂得什麼禮儀,他們本來也就是家族統治,將軍都是他們的家奴出身,何況宰相,不幸的是,明朝繼承了元制。

  「豈敢,豈敢。」

  李績誠惶誠恐,一揖到地,差點沒有將腦門撞在地板上。

  李治又趕緊扶起李績來。

  李績非常謙虛道:「陛下,其實能夠消滅高句麗,臣不敢居功,韓尚書、蘇將軍他們才是厥功至偉,若非他們,此戰難以獲勝。」

  「韓藝?」李治只覺非常詫異,蘇定方他能夠理解,但是韓藝只是後勤總管而已,問道:「此話怎講?」

  李績又將韓藝如何用計破平壤的過程告訴了李治,如果蘇定方他、韓藝他們沒有攻破平壤,那麼此次出征肯定還是不能達到目的。

  這個他一定得說清楚,因為當時李治是讓他撤退的,雖然當時他有足夠的理由回去支援蘇定方,但這是非常敏感的,不能隱瞞不上報。

  李治根本沒有想到這層面上,聽得不禁哈哈大笑,道:「看來當初司空建議朕讓韓藝擔任這安撫大使,乃是一步妙棋呀!」可是說著,他突然又嘆了口氣,道:「可惜朕未能顧好家裡,險些就葬送了這大好機會,朕真是愧為人君啊!」

  李績忙道:「陛下切不可這麼說,其實此事也怪老臣,老臣當時就應該提醒陛下的,因為我軍精銳盡出,吐蕃極有可能會鋌而走險,在西北作亂,可惜老臣一心只顧著攻打高句麗,卻忽略了吐蕃,老臣才是罪該萬死。」

  李治擺擺手,道:「司空有所不知,其實當時有人已經料到了。」

  李績道:「何人?」

  「崔戢刃。」

  「崔戢刃?」

  李績有些驚愕。

  李治點點頭,又將崔戢刃的計謀告訴了李績,然後又嘆道:「可惜朕當時不敢派出關中守軍,還險些氣昏了頭,殺了裴行儉,要真是這樣,西北之地,以及吐谷渾恐怕都已經被吐蕃占去,朕也無顏面對父皇和高祖。」

  其實李績都已經知道了,包括商人抵抗住吐蕃大軍,對此他也感到不可思議,這真是神來之筆,但是他也能夠理解李治,當時朝中沒有一個統帥在,李治當然是選擇保守的策略,萬一將長安給賠進去,那這仗打得都不能用血本無歸來形容。

  李治又問道:「司空,如今朝中分為兩派,許侍中、盧尚書建議朕與吐蕃談判,休兵,但是韋中丞他們卻建議出兵吐蕃,朕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不知司空怎麼看?」

  李績立刻道:「陛下,老臣乃是一介武夫,若陛下命令老臣攻打吐蕃,老臣自當領兵前去,但是出兵與否,非老臣所擅長的,陛下應該多參考盧尚書、韋中丞他們的建議。」

  李世民在位時,他還經常嚷嚷幾句,那是因為他知道,當時有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他們在,他嚷嚷幾句,李世民也不見得會聽他的,可是如今這情況就不同了,他地位太高了,他要嚷嚷幾句,那就很可能會左右李治的想法和朝堂的局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