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正倫點點頭道:「我看這樣倒是可以。」

  盧承慶也道:「是啊,我們可以將此定為律法,如果賢者六院敢私自出售技術或者圖紙給商人的話,那便是屬於違法,這樣一來,既可以讓賢者六院得到充足的經費,為國庫減輕壓力,又能夠有效的制約賢者六院,還能夠惠及百姓。」

  韋思謙也稍稍點頭。

  李義府、許敬宗用眼神交流了一番,雖然眼中還是閃爍著一絲狐疑之色,但見大家都點頭答應,同時也覺得韓藝退讓的比較多,再爭下去,只怕會適得其反,而且報批,肯定是要通過三省的,即便答應下來,他們三省還是順利的干預其中,也都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就這芝麻綠豆的小事,結果幾個樞要大臣談論了整整一日,可見朝中勢力是多麼的均衡。甚至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是一場民主機制的會議,大家都拿出各自理由來討論,然後再相互妥協,不是誰可以做主的,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民主機制的效率沒有專制那麼高,要李治在的話,這事就好辦多了,因為這不是什麼大事,只要站得住的理由,再加上李治一拍板,很快就能夠通過的。今後賢者六院不管出售什麼,都得跟三省申報。

  幾個大臣出得大殿,許敬宗是得意洋洋的走在前面,今日他對於韓藝是占得絕對的上分,最後逼著韓藝是不得不妥協,將最終權力交由三省,可是大獲全勝,心中那口惡氣總算是出了,回家必須設宴慶祝。

  鬱悶的韓藝走在最後,垂著頭,唉聲嘆氣,等到盧承慶他們都走遠了,他才抬起頭來,看著許敬宗那得意的背影,嘴角突然揚起了一抹詭異的笑容。

  其實這才是他的目的,只不過他知道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讓賢者六院跟商人合作,那勢必會遭到大家的強烈反對,你這擺明就是官商勾結,還真不一定能夠通過,官署跟民間做買賣,這個其實是韓藝一直都反對的,他是不不贊成官府關於民間的買賣,他是站不住腳的,故此他先以增加經費為由,召開這一場會議。

  他也知道大家一定會反對,他甚至都料多他們反對的理由,可越是這樣,他越是開心,因為就他是要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在爭論的時候,一直在強調為國為民,縱使這增加經費有萬般不是,但我的初衷是好的,這個你一定要理解,我不在乎那點錢。他這麼說的願意就是要讓盧承慶、杜正倫他們感到有些內疚。

  在這個時候,他再提出跟商人合作,等於是往後退了一大步,增加經費這非常簡單,他是戶部尚書,撥錢就對了,但是跟商人合作,這個是需要花更多的功夫,而且不一定能夠籌得到錢,盧承慶他們肯定就會支持他的。但是他們都忘記了一件事,就是韓藝是商人啊,他支持的是工商業。

  這個插秧機圖紙給朝廷,朝廷也就是將圖紙分發到個州縣衙,僅此而已,但是交給商人的話,就是以商業唱主導,包括今後的合作,一些技術都將交給商人,而不是交給官府,這將會形成一個全新的體系。

  第1499章 價錢決定文理

  在西郊一處偏僻的山谷間,有著幾畝田地,當初雲休就是被困於此,這裡也可以說是雲休的噩夢,今日這山谷又迎來了不少客人,只見田邊站著幾人,他們的目光一直注視著田間,但見一頭牛拉著一輛全新的插秧機行走在田間,一個年輕人在一個老者的指導下,正在使用著插秧機,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光彩。

  田邊幾人正是韓藝、元牡丹,元禧、元樂,而田中那年輕人正是元哲。

  元禧都親自到場,可見元家是多麼的看重這插秧機。

  過得好一會兒,田裡的元哲邁著站滿泥土的赤腳興沖衝來到田邊,激動不已道:「大爺爺,二爺爺,姑姑,這插秧機果真是非常好用,這一天最多能夠種八畝到十畝地,而且只需要一個人和一頭牛,可比以前增加了近十倍。」

  種二季稻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人與時間,因為要搶時間,而這一個插秧機,完美彌補了這兩點。

  韓藝笑道:「不僅如此,經過我們賢者六院的研究,這插秧機不再需要鏈條,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元禧滿意的點點頭道:「如此就最好不過了,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做。」

  韓藝笑呵呵道:「大伯,這都什麼年代了,還什麼都自己做,成本多高,如今我們元家的不正缺人力麼。恰好南郊那邊興建了一家代工作坊,就是專門為其他商人製造木具、鐵具的,這個插秧機委託給他們製造就是了,如今咱們元家在長安也沒有多少人了。」

  元禧這隻老狐狸一聽這話,便知弦外有音,狐疑的看了眼韓藝,笑問道:「不知這家代工作坊是何人開的?」

  韓藝道:「張家。」

  「哪個張家?」

  「就是郯國公家。」

  元牡丹略顯詫異道:「戶部侍郎張大象?」

  韓藝搖搖頭道:「這跟張侍郎沒有關係,是他的堂弟張大器開的。」

  這不就是一回事麼。

  元禧點點頭,他當然知道沒有張大象,這比買賣也落不到張家頭上,既然是戶部侍郎,那當然得另說,而且元家確實也人手吃緊,道:「只要價格合適,那就行。」

  元牡丹道:「大伯,這筆買賣可沒有這麼簡單,這裡面可還有賢者六院。」

  元禧並不清楚這事,愣了愣,道:「賢者六院不是官署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