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李治也是一個有雄心的皇帝,不是一個懦弱的皇帝,他不願意老是站在李世民的陰影下,韓藝這話真的是刺痛了他,你老子一句話就可以擺平兩國之間的問題,你出兵都擺平不了兩個部落的爭鬥,這差距真是忒也大了。

  李義府可不傻,他當然了解李治,其實不了解,光看李治這臉色,他也能明白呀,誠惶誠恐道:「陛下,臣沒有這意思,臣只是擔心——!」

  「愛卿毋庸解釋,朕就是希望能夠聽到不同的意見。」李治神色一變,笑著擺擺手,突然看向李績、任雅相、許敬宗三人,道:「不知三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韓侍郎說得對,我大唐泱泱大國,中原之霸主,何許看他人臉色。」許敬宗趕緊說道。

  他可不傻,平時可以不顧李治的心情,囉嗦兩句,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可是不能亂來的,因為這是李治的心病呀。當初李世民更加喜歡李泰,就不太喜歡李治,覺得李治不像自己,優柔寡斷,缺少一分霸氣,李泰要更加聰明一些,是長孫無忌他們這些大臣從中安排,各種陰謀詭計,才扶得李治上位,其實這是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的勝利,不是李治的勝利,所以李治非常渴望證明選自己是對的,我才真命天子。

  連許敬宗都這麼說了,李績、任雅相當然支持韓藝。

  李治點點頭道:「其實朕也是這麼認為的,這弘化公主怎麼說也是朕的族姐,是皇親國戚,如今她登上可汗之位,朕若都不保護她,天下人又如何看待朕,連自己的姐姐都無法保護,百姓們還能奢望朕會保護他們嗎?大唐不但要出兵駐紮,而且還要明確得告訴赤海、白蘭等部落,它們若再敢挑起事端來,朕就讓他們整個部落都消失。」

  李治這麼一個溫文爾雅的皇帝,竟然說出這等話來,雖然語氣還是非常溫和,但許敬宗他們都知道,韓藝的這一番話確實將他給激怒了,不得不說,也只有韓藝敢這麼說,他們是不敢,萬一沒有說好,李治就會對他們發飆的。

  韓藝高呼道:「陛下聖明!」

  李治微微一瞥韓藝,一語雙關道:「這都是愛卿的功勞啊!」

  他當然知道這只是韓藝的激將法,但是韓藝說得很對,他的確不應該再往後退了。

  其實在此之前,韓藝跟李治是一個德行,都是鴿派來的,就是不想打這仗,只想維持現狀,因此他是窮盡洪荒之力,阻止戰爭的發生,可是他越是這樣做,戰爭卻爆發的越快,越兇猛,因此他才改變思路,不能一味的用紅棗去哄著對方,那祿東贊又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豈會因為他的花言巧語,而放棄自己的宏圖偉業。

  這也讓韓藝受益匪淺,他漸漸明白過來,大唐想要做主,讓自己的話語更具有權威,首先就得揮起大棒來,打不打是另外一回事,你要不亮出大棒,是沒有人會聽你的。

  李治又道:「但不管怎麼樣,吐蕃王已經寫信來謝罪,朕也不希望將先帝建立起的與吐蕃的關係,毀於一旦。這樣吧,李中書,你替朕擬寫一封回信,告訴吐蕃,朕也希望兩國能夠維持這來之不易的關係。但是同時也希望吐蕃不要再與吐谷渾發生戰爭。」

  李義府頷首道:「微臣遵命。」

  李治又向任雅相道:「任尚書,如今吐谷渾完全得依靠我們大唐的保護,因此朕希望能夠在涼州、鄯州增派兵力。」

  任雅相道:「微臣遵命。」

  李治又向韓藝道:「至於出兵駐紮一事,韓愛卿上一道更為詳細的奏章來。」

  「微臣遵命。」

  李治笑著點點頭道:「不管怎麼樣,韓愛卿憑藉一己之力,保住吐谷渾的半壁江山,化解了吐蕃與土語的爭鬥,並且幫助弘化公主繼承汗位,穩定住了吐谷渾的局勢,功勞甚大。正好高尚書久病在身,也一直在上書朕,表示已經力不從心再管理財政,希望能夠致仕,回家頤養天年。而你在戶部幹得非常不錯,朕打算升你為戶部尚書,加封江都縣候,食邑千戶。」

  「微臣叩謝隆恩。」韓藝高呼道。

  其實這封賞都是很虛的,就是好聽一些,其實誰都知道,韓藝一直幹得就是戶部尚書的事,高履行早就將大權交給了他。高履行是何許人也,你瞧韓藝這回又立下大功,於是趕緊上書,請求致仕,讓韓藝名正言順的來管理戶部。

  李治一笑,又道:「對了,韓愛卿,聽聞你還去了一趟大都護府?」

  韓藝忙道:「啟稟陛下,臣有事稟報。」

  第1400章 買與賣,胡與漢

  其實韓藝此番回來,可真不敢說是回來領功的,因為他在安西大都護府幹得事,根本沒有跟李治匯報過,這可不是小事。韓藝也不是成心的,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快去到西北,哪裡來得及回報啊,不過他幹的事可還真不是突然的,是他一早就計劃好的。

  韓藝大概將來龍去脈解釋了一遍,然後遞上一摺子,顯然是早有準備。

  「商人條例?」

  李治拿著韓藝遞上來的奏章,這才剛剛打開,不禁就是一愣。

  許敬宗、李義府他們聽得不禁眉頭一皺,露出困惑之色來,這商人條例他們並不陌生,可問題在於商人條例是用來限制商人的,例如商人不准乘坐馬車。可是這一份商人條例是出自韓藝這個商人之手,他們當然知道這跟以前的商人條例是大不一樣的。




章節目錄